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提高直肠癌根治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257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两分类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前进法)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8.7%,中位时间14.6(2~63)个月;术后2年内复发率75.0%(36/48),3年内复发率95.8%(45/48).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水平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重要的因素,加强早期诊断和科学、规范的治疗有望改善直肠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3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23.50%(43/18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χ2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以内早期复发的120例患者与同期3年以内未复发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情况、肠壁侵润深度和Dukes′分期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术后是否联合辅助化疗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NLR)、派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并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6例行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1 a内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最近一次血常规结果计算NLR、d-NLR、LMR值,绘制ROC曲线并确定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参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至1 a随访期结束,156例患者有58例复发,98例未复发,复发率为37.2%,中位随访时间为162 d。ROC曲线显示NLR、d-N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和0.712,最佳临界点为1.58和1.34。LMR曲线下面积小于0.5,不能作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Log-rank法分析显示不同NLR、d-NLR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NLR、高d-NLR、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术前高AFP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示高NLR、肿瘤直径是影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是一个简便、低成本的检验指标,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具有预测价值,dNLR、LMR不能作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NLR>1.58和肿瘤最大径>5 cm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多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2002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524例住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分析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人均复发转移率为23%(121/524),经手术治疗后2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占74%(90/121),3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占92%(111/121)。无复发组3年和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93%和86%,复发组分别为33%和20%。在对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位置是影响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这其中又以淋巴结位置移动为对术后复发转移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分别进行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远处转移则与肠壁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直肠癌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淋巴结位置转移。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则是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低且位于直肠的临床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正结直肠癌(rectal cancer,RC)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病死人数分别为123万和60万[1],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建立直肠癌复发评价模式,对复发、远处转移、5年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探讨预后因子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14年12  相似文献   

7.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重庆医学》2018,(10):1395-1397,1400
目的 探讨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普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11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癌栓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姚雨君  周航  刘霄 《重庆医学》2016,(2):205-20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12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选择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大体类型、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局部复发有关(P <0.05);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 分期、分化程度、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远处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及术后CEA水平升高与复发类型的关系。方法对46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得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OC曲线探讨CEA作为结直肠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的意义及最佳临界值的划分。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CEA水平升高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P=0.01);对于ⅢB期患者,术前CEA浓度为4.1μg/L,Youden指数最高,为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术后CEA水平升高在局部复发仅占36.6%,单发转移占66.7%,多脏器转移阳性率则高达75.0%。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升高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作为影响预后的分层指标,血清CEA的临界值可能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术后血清CEA检查有利于结直肠癌复发的早期发现,对于远处转移的提示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
科14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PLR<250)和高PLR组
(PLR≥250),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的PLR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PLR组的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PLR组(71.4% vs 51.5%;P=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PLR
对结直肠癌患者5 年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PLR 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213;95% CI:
1.007-4.863;P=0.0048)。结论术前PLR对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直肠癌CEA、CA19-9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3-9月在我科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CEA、CA19-9表达有关。结论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浸润程度、CEA、CA19-9表达可影响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临床病理因素在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中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影响的区别,并分析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101例结肠癌、219例直肠癌及137例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共同的不利因素,吸烟、浸润达浆膜外、未化疗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是结肠癌的可疑不利因素,印戒细胞癌、肿块大于6cm、浸润达浆膜外、未行根治性手术和TNM分期高则是直肠癌的不利因素。根治术后的直肠癌病例,浸润深度深、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少、无Crohn样反应、肿瘤芽多、TNM分期高和尿糖阳性是不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结肠癌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尿糖。结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尿糖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系膜全切除(TME)的中低位直肠癌49例临床资料,分析局部复发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2%(6/49)。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P=0.011)、浸润深度(P=0.040)、分化程度(P=0.018)、淋巴结转移(P=0.041)、脉管侵袭(P=0.010)、环周切缘情况(P=0.017)和Dukes分期(P=0.021)显著相关,但与病人性别、年龄、系膜转移和手术方式不相关(P〉0.05)。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和Dukes分期是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下段胆管癌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下段胆管癌患者70例,以术后是否复发分组进行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各项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不同切缘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有2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引流的患者复发率(47.27%)高于未做术前引流的患者(13.33%),有浸润的患者复发率(62.07%)高于无浸润的患者(24.39%),病理高分化的患者复发率(55.56%)高于非高分化的患者(13.33%),切缘 R1的患者复发率(83.33%)高于切缘 R0的患者(31.03%),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复发率(72.2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5.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引流、浸润型、切缘 R1、淋巴结转移是胆管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切缘为 R0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复发时间22个月显著的高于切缘为 R1的患者的15个月。切缘为 R0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显著的高于切缘为 R1的患者的33个月。结论:术前引流、浸润型、切缘 R1、淋巴结转移是中下段胆管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切缘为 R0的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切缘为 R1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与肿瘤病理标本完整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另以肠镜活检30例慢性结肠炎的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直肠黏膜的E2F-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直肠黏膜(P<0.05);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有关;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阴性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显著大于阳性者(P<0.05).结论 转录因子E2F-4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与肿瘤病理标本完整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另以肠镜活检30例慢性结肠炎的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直肠黏膜的E2F-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直肠黏膜(P〈0.05);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有关;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阴性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显著大于阳性者(P〈0.05).结论 转录因子E2F-4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与术后预后相关分析。  方法  收集恩施州中心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直肠癌患者200例;收集患者病理T、N、M分期、术前CEA值、病灶所在肠管位置、累及肠管长度(CT图像测量)、累及肠圈比例、肠周淋巴结是否阳性、环周切缘是否阳性、距离肛门距离、壁外血管是否受浸润,这几个指标为回顾性收集资料;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和转移2个结果,并记录发生复发、转移、死亡时间。研究方法:用Cox多因素相关分析上述几个指标与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2个结果相关分析,并找到预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因素。总生存时间用Kaplan - Meier曲线描述复发和转移患者,并用Log-Rank检验其差异。  结果  与术后发生转移相关因素分别为N分期P = 0.001;HR = 11.22;95%CI(2.55,49.25)、术前CEA值P < 0.001,HR = 1.00;95%CI(1.002,1.006),这2个因素与术后发生远处转移有相关性;与术后发生局部复发相关的因素为T分期P = 0.036;;HR = 1.726;95%CI(1.03,2.87)、术前CEA值P = 0.034;HR = 1.00;95%CI(0.99,1.005)。  结论  T分期与术后局部复发有显著相关,N分期与术后远处转移有相助相关性。 术前T分期能预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术前N分期与CEA能预测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与腹腔游离癌细胞(FCC)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科71例直肠癌患者,68例术中切除肿瘤后、关闭腹腔前用100~500 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3例直接取腹水,未行腹腔冲洗,收集冲洗液及腹水立即送检作游离细胞学检查。统计检测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各因素对腹腔FCC的影响。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溃疡型肿瘤、肿瘤突破浆膜、Dukes分期及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等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相关。Dukes分期为B及以上是直肠癌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1)。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必须常规行腹腔冲洗,特别是肿瘤分期晚,瘤体大,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行腹腔蒸馏水(或内含化疗药物的生理盐水)浸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胆囊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远端肠管长度的安全范围。方法 对8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样本进行多个指标的临床病理学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局部复发远端肠壁内扩散不是主要的,而侧方扩散相对重要。结论 导致直肠癌复发的因素较多,不宜过分强调远端扩散。对距肛门5cm左右的低位直肠癌如能争取到肿瘤下方(1.5-2cm)安全区和肛周3cm的清除范围,保留肛门的直肠前切除应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