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概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是指正向TIMI血流0级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如果存在同侧桥侧支或同侧侧支血管,尽管闭塞远端血管TIMI血流0级,仍视为完全闭塞病变[1-2]。既往研究发现有高达20%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至少一处CTO病变[3],因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相似文献   

2.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 CTO)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变基础,加之血栓形成、机化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100%闭塞且闭塞在3个月以上的病变.但针对CTO闭塞时间的定义文献资料各异[1,2].2005年,由美国心脏学会创办发行的权威心血管杂志《循环》发表了一篇名为《CTO病变经皮介入治疗共识》的文章,文中建议"慢性闭塞时间应在3个月以上"被广泛公认为临床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依据CAG检查结果,可将CTO病变程度分为真性完全闭塞和次全闭塞.CTO病变常由血栓闭塞并机化所致,包含4个主要的病理学特征:①近端高密度纤维帽;②负性重构;③新生微通道的速增;④远端纤维帽.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方法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65例,回顾其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靶血管共65支,平均闭塞时间为(10±5)个月,均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75%(49/6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金属支架58枚。随闭塞时间的延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显著降低(P=0.001),真性完全闭塞、残端形态圆钝形或刀切样改变、闭塞长度超过15mm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低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技术难度较大,术前选择适当的病例和病变、正确选择和应用器械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PTCA和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血管完全闭塞病变行PTC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共对28例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行PTCA和冠脉内支架治疗。17支左前降支治疗中,4例失败,植入支架6例。4支左回旋支治疗中,1例失败,置入支架1例。7支右冠状动脉治疗中,3例失败,置入支架2例。成功率为71.4%,9例病人置入支架(32.1%),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42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对血管完全闭塞病变行PTCA和支架置入治疗,仍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方法 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65例,回顾其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靶血管共65支,平均闭塞时间为(10±5)个月,均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75%(49/6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金属支架58枚.随闭塞时间的延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显著降低(P=0.001).真性完全闭塞、残端形态圆钝形或刀切样改变、闭塞长度超过15 mm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低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技术难度较大,术前选择适当的病例和病变、正确选择和应用器械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s,CTO)在冠心病中比较常见,对其介入治疗(PCI)具有挑战性。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中CTO占约1/3。CTO包含有纤维钙化及血栓成分,由于其复杂性,与非CTO PCI相比,CTO PCI手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率较高,放射线照射量较多,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尽管如此,成功的CTO PCI能减轻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冠状动脉内斑块负荷重,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病变。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通常难以确定,但CTO病变一般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至少3个月以上的病变[1]。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相似文献   

8.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成为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最后的堡垒"。成功开通闭塞病变,可改善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和远期预后。慢性闭塞合并分叉病变时,介入治疗操作更复杂。随着各种正向/逆向技术发展和新型器械的应用,闭塞血管开通率逐渐提升,但分支闭塞风险仍较高。分支闭塞导致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慢性闭塞合并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和假腔,影响分支血流。使介入手术难度增加、成功率降低和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8支完全闭塞血管进行了PTCA或PTCA+支架治疗。结果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4例直接和8例行补救性PTCA均成功(12/12,100%);20例择期PTCA中14例成功(70%)。结论血管闭塞时间越长,PTCA成功率越低。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行PTCA+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相比,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手术成功率较低,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其手术成功率仅为48%~76%[1,2].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住院期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年6月至2007年2月CTO合并钙化病变接受PCI的患者726例,其中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624例,经血管内超声(IVUS)检出102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检出CTO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变特征和PCI结果 .结果 共处理冠状动脉造影检出624例的728支靶血管和732处靶病变.病例成功率80.6%(503/624),病变成功率80.2%(587/732),失败的121例中87例因导丝通过失败,21例球囊失败,8例发生并发症,5例术后TIMI血流2级,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1.1%(7/624).共处理IVUS检出102例的120支靶血管和127处靶病变,病例和病变成功率分别为89.2%(91/102)和88.2%(112/127),均高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患者(P<0.05),失败的11例中7例因导丝通过失败,2例球囊通过失败,发生并发症和术后TIMI血流2级各1例,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0%(1/102).结论 CTO合并钙化病变的PCI可通过正确采用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而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理想的近期疗效,IVUS检测有助于提高PCI开通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artery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解剖影像特点,并分析其介入治疗方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90例右冠状动脉CTO患者的影像及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CTO闭塞部位在近、中、远端的分别为47例(52.2%)、28例(31.1%)、15例(16.6%)。闭塞段跨越第一、第二转弯的例数分别是53例和25例,占总例数的86.7%;闭塞处发出分支血管的有62例(68.8%);闭塞近端如刀切样的有51例(56.6%);CTO长度15 mm的为84例(93.3%),钙化影严重的为16例(17.8%)。一共完成血运重建的为66例,成功率为73.3%。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为血管穿孔2例(2.2%),经介入方法处理后均无需外科治疗。结论右冠状动脉特殊的解剖影像增加介入治疗的难度。充分研究右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利于提高PCI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CTO-PCI)尽管临床有益,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完全闭塞病变,影响患者预后.识别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地进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CTO-PCI并发症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并概述了避免并发症的策略,旨在及时准确识别CTO-PCI围手术期并发症相...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有机会接受PCI。2009年更新的中国PCI指南,对CTO患者接受PCI的推荐为Ⅱa类。然而,由于我国各个心脏中心对处理这类病变的经验不尽相同,因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约有10%~20%属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由于开通此类血管的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功率低,术后近期再闭塞率和远期再狭窄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成为心脏介入手术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我们回顾性分析57例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象与方法1.对象: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4月我院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患者共825例,其中CTO病变57例(6.9%),男42例(73.7%),女15例(26.3%),平均年龄57.8岁±8.4岁。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56.1%);有心肌梗死者48例(84.2%),心电图检查有定位性病理性Q波者36例(63.2%),包括前壁心肌梗死1…  相似文献   

16.
陈良华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02,42(20):63-64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TO)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10 %~ 2 0 % ,属于较难处理的复杂病变。其成功率 (6 9%左右 )低于非完全闭塞血管 (90 %以上 ) ,而且再狭窄率也较高。1 定义目前 CTO的时间定义尚不一致 ,美国心脏病学院(ACC)是指心肌梗死超过 3个月或有造影资料证实闭塞时间超过 3个月 ;临床研究则指至少 1个月 ,也有研究将 15天作为界限。临床上可根据何时发生心肌梗死、何时长时胸痛或心绞痛突然加重以及既往造影资料等判断闭塞时间。“完全闭塞”是指完全无前向血流 (TIMI血流 0级 )或功能性闭塞(99%狭窄 ,TIMI血流 级 )。2  …  相似文献   

17.
约1/3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可发现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意义在于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搭桥的需要。熟悉和掌握CTO病变介入治疗技巧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现就CTO病变PCI术的基本和高级技巧,包括器械的选择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疗效。 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CT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析PCI成功率、双侧造影有效率、微导管使用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经桡动脉行PCI治疗,PCI成功率为72.73%(48/66);使用微导管成功率较未使用者高,双侧造影成功率较非双侧造影高(P<0.05);经桡动脉行PCI治疗术后3、6、12个月LVEF呈逐渐上升趋势,较术前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06%(4/66)。 结论对CTO患者采取经桡动脉PCI治疗成功率高,术中采用微导管及双侧造影可明显提高成功率,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但不成功的血运重建增加了心血管事件风险,影响了预后,使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仍然是介入心脏病专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现通过回顾既往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PCI的相关临床证据,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PCI的获益和风险,以期为临床医生应用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100%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1].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最大的障碍和挑战.近年来通过各国心脏介入专家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在CTO专用器械研发、PCI手术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