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普乐沙福联合G-CSF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09月—2021年06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使用普乐沙福动员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23例,其中4例为G-CSF动员采集失败后行普乐沙福的二次动员.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患者血液指标变化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普乐沙福(Plerixafor)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淋巴瘤患者中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采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普乐沙福+G-CSF组)或单用G-CSF(G-CSF组)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之间临床资料、干细胞动员/采集成功率、移植后造血重建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全部184例淋巴瘤患者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5例(62.5%)、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6例(8.7%)、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6.0%)、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0例(5.4%)、套细胞淋巴瘤6例(3.3%)、间变大细胞淋巴瘤6例(3.3%)、NK/T细胞淋巴瘤6例(3.3%)、伯基特淋巴瘤4例(2.2%)、其他类型B细胞淋巴瘤8例(4.3%)、其他类型T细胞淋巴瘤2例(1.1%)。31例(16.8%)患者曾接受放疗。普乐沙福+G-CSF组84例,G-CSF组100例。普乐沙福+G-CSF组患者年龄较大、复发及三线化疗患者占比较高,其他临床特征基本一致。G-CSF组动员后1 d采集成功率为74.0%,2 d采集成功率为89.0%;普乐沙福+G-CSF组1 d采集成功率为85.7%,2 d采集成功率为97.6%。普乐沙福+G-CSF组的动员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G-CSF组(P=0.023)。普乐沙福+G-CSF组、G-CSF组采集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3.9(0.7~21.2)×10^(6)/kg、3.2(0.6~19.4)×10^(6)/kg(P=0.001)。普乐沙福+G-CSF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2级胃肠道反应(31.2%)、局部皮肤发红(2.4%)。结论普乐沙福联合G-CSF用于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成功率、CD34^(+)细胞采集量均明显高于单用G-CSF,不良反应少,即使在年龄较大、二线动员、复发或者多次化疗的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动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普乐沙福联合G-CSF在浆细胞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中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使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浆细胞疾病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集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49例浆细胞疾病患者,多发性骨髓瘤(MM)39例(79.6%...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及对健康供者的影响。181例志愿健康供者应用G-CSF5-10μg/(kg·d)动员,10例应用G-CSF3.3-4.9μg/(kg·d)动员,12h1次,连续动员4-5d;采集、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数与CD34+细胞数,并观察供者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与动员前相比,动员后(采集前)供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平均升高7倍(P〈0.01);血小板数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性。动员第4或5天采集效果无差异。男性供者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高于女性(P〈0.01),高体重供者采集的MNC、CD34+数高于低体重供者,年龄对采集效果无明显影响。G-CSF剂量与采集效果无线性关系。供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G-CSF可以有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ty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对体内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入认识G-CSF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于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s,GVHD)的发生、维持和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以及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复发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G-CSF对外周血及骨髓移植物的免疫调节作用、G-CSF的免疫调节作用与Allo-HSCT和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GPBSCI)作为一种早期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同胞配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接受了G-CSF动员的预防性GPBSCI。allo-HSCT前患者的诊断包括2例Ph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1),1例ALL-CR2,1例ALL合并顽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复发,1例AML合并CNSL,1例 AML-CR3,4例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型(MDS-RAEB)。结果 12例患者共接受了16次GPBSCI,其中移植后90天( 90天)前接受 GPBSCI 5次,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 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00(0.95-1.24)×108/kg和 0.53(0.39-0.63)×108/kg。 90天后接受GPBSCI 11次,输注两类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27(1.00- 4.30)×108/kg和1.15(0.55-2.10)×108/kg。输注后4例患者发生了Ⅰ或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发生Ⅲ度急性GVHD。7例患者发生了慢性GVHD,其中4例为广泛型。2例患者未发生输注相关GVHD。未观察到GPBSCI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中位随访563(415-728)d,12 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有10例无病存活,2例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预防性GPBSCI可以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相关不良反应小,可能成为改善高危白血病allo-HSCT预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普乐沙福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接受普乐沙福联合G-CSF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普乐沙福的用药策略分为一线稳态动员、抢先干预及挽救性动员,对三种策略的采集成功率、优良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进行统计,并对性别、年龄、疾病缓解状态、初诊时是否有骨髓累及、化疗线数、化疗次数、采集前一天血小板数及采集前一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等因素对采集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3例患者,其中7例为一线稳态动员,19例为抢先干预,17例为挽救性动员。使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后,总体采集成功率为58.1%(25/43),一线稳态动员采集成功率为100%,抢先干预为57.9%(11/19),挽救性动员为41.2%(7/17)。采集优良率为18.6%(8/43)。共有15例患者出现轻中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集前一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5个/μl是影响干细胞采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普乐沙福联合G-CSF是淋巴瘤患者安全有效的动员方案。采集前一天外周血...  相似文献   

8.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后采集的最佳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首要条件是造血干细胞有效动员和采集,并能较快持久地重建造血.近年国内外不少单位已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平均每例供者采集次数较多,且造血干细胞的产率高低差别较大. 目的:探讨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后采集的最佳时机.方法:2003-01/2008-12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健康捐赠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动员组6例,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10.0 μg/(kg·d),共5 d;联合组10例,在单纯动员组基础上,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每例供者均采集2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纯动员组与联合组又各分为2 h,4 h两个亚组,即若在第4天动员后2 h采集,则第5天在动员后4 h采集;若在第4天动员后4 h采集,则第5天在动员后2 h采集.16例供者采集量为4.0~5.0 mL,推赶量3.0~5.0 mL,总循环血量6.7~10.1 L.结果与结论:单纯动员组、联合组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均达到(4.0~8.0)×10~8 kg~(-1).与2 h亚组比较,两组4 h亚组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 < 0.05).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第4,5天进行采集,4 h采集物的细胞浓度明显高于2 h;供者采集时循环血量是其自身循环血量的1.8~2.2倍时已能一次采集足够量的细胞数,有较合理的采集时间-价值-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G-CSF的不同方案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最佳动员方案,对HLA完全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者rhG-CSF10μg/(kg·d)的动员方案组所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供者rhG-CSF5μg/(kg·d)的动员方案组(P<0.05)。供者rhG-CSF10μg/(kg·d)的动员方案在第4天或第5天采集时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别。供者不同rhG-CSF动员剂量及采集时间所获得的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供者10μg/(kg·d)的动员效果明显优于供者5μg/(kg·d)的动员效果。供者10μg/(kg·d)的动员方案在第4天或第5天采集时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第4天采集可缩短动员天数,降低费用,因此对供者采用10μg/(kg·d)动员方案时在第4天采集单个核细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普乐沙福(Plerixafor)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淋巴瘤患者中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采用普乐沙福联合G-CSF(普乐沙福+G-CSF组)或单用G-CSF(G-CSF组)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淋巴瘤患者, 回顾性分析两组之间临床资料、干细胞动员/采集成功率、移植后造血重建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全部184例淋巴瘤患者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5例(62.5%)、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6例(8.7%)、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6.0%)、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0例(5.4%)、套细胞淋巴瘤6例(3.3%)、间变大细胞淋巴瘤6例(3.3%)、NK/T细胞淋巴瘤6例(3.3%)、伯基特淋巴瘤4例(2.2%)、其他类型B细胞淋巴瘤8例(4.3%)、其他类型T细胞淋巴瘤2例(1.1%)。31例(16.8%)患者曾接受放疗。普乐沙福+G-CSF组84例, G-CSF组100例。普乐沙福+G-CSF组患者年龄较大、复发及三线化疗患者占比较高, 其他临床特征基本一致。G-CSF组动员...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观察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疗效 ,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进行了 2 1例急慢性白血病的Allo PBSCT。 2 1例的供者中 19例为HLA Ⅰ /Ⅱ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的供者为HLA半相合母亲 ,1例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供者为 1个B位点不合的胞妹。 2 1名供者均用rhG CSF动员 ,第 5天起用CS 3 0 0 0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TBI与联合化疗方案。所有病人均采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MTX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结果表明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平均为 12天 ,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为 15天。 17例患者中发生急性GVHD 8例 (47%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慢性GVHD 12例 (70 % ) ;4例存活的女性患者 ,包括 1例 1个B位点不合的ALL患者 ,均无急、慢性GVHD发生。 10 0天移植相关死亡 3例 (14 % ) ,复发 2例 (9.5% ) ,均为移植时未缓解患者。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11例 (52 .4% ) ,存活时间平均 40 (15-70 )个月。结论 :Allo PBSCT后造血恢复较快、白血病复发率相对较低 ,急性和重度GVHD的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 ,并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伴随移植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国外一些学者新开展了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MA Allo PBSCT)治疗血液病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4 ] 。国内除我院有个例报告外尚无系列研究报告[5] 。我们用新设计的NMA Allo PBSCT治疗 6例血液病病人 ,效果如下。材料与方法病例6例病人均系 1998年 10月 - 1999年 10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 ,其中男 3例 ,女 3例 ,中位年龄 3 2 ( 16- 42 )岁。急性白血病 (AL)第一次完全缓解期 (CR1) 3例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例。另 3例为 :慢性粒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与副作用。所选供者均为HLA A、B、DR位点与患者完全相同的同胞兄弟姐妹。供者经 2 5 0 μg/kgrhG CSF动员 5天后 ,单采外周血干细胞 1- 2次。 4例白血病病人经过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 ,输入单个核细胞 6.78× 10 8/kg± 1.96× 10 8/kg( 5× 10 8/kg - 8.67×10 8/kg) ,其中CD3 4 为 15 .0 2× 10 6 /kg± 8.93× 10 6 /kg ( 5 .3× 10 6 /kg - 2 4 .2 3× 10 6 /kg) ,用MTX CsA MMF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结果表明 :移植前 2天到移植后 2天白细胞降至最低 ,移植后 11- 17天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 ,移植后 11到 5 5天血小板 >5 0× 10 9/L。 4例中 2例出现aGVHD ,2例出现cGVHD ,2例出现感染。移植后 2 8天复查骨髓显示造血恢复 ,STR位点的DNA检查显示供者细胞生长。结论 :采用改良Bu/Cy方案和用MTX CsA MMF预防aGVHD方案进行PBSCT治疗白血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5例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对以allo—PBSCT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及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75例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3—72岁,清髓性移植66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HLA全相合和5/6相合61例(其中6例为非亲缘性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14例。预处理方案中清髓性移植采用:①Cy/TBI,②Bu/Cy;而HLA单倍体相合移植均采用Cy/TBI+阿糖胞苷;非清髓性移植采用福达拉滨+TBI/或(CTX+ATG)。GVHD预防:全部患者输入的干细胞均未进行去除T淋巴细胞及其他处理。HLA全相合移植均采用CsA+短程MTX方案,HLA单倍体相合移植用CsA+短程MTX+ATG+抗CD25+霉酚酸酯。移植后复发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和/或化疗,CML患者同时加用格列卫治疗。性别不同的供受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X和Y染色体,性别相同的供受者应用PCR方法检测短片段串联重复(STR)。植入后定期采用PCR及(或)FISH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结果表明:74例患者allo—PBSCT后获得造血重建,并最后转为完全供者嵌合体。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5—25)天。75例患者中至今46例(61.3%)存活,中位生存期23(2—61)个月。29例患者死亡,其中9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发生Ⅲ度以上急性GVHD死亡,7例(2例间质性肺炎)因严重感染而死亡,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9例存活者均为完全供者嵌合,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30(6—53)个月,5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7(2—17)个月,1例CML急变患者移植后100天复发,经DLI治疗达完全缓解,存活至今已53个月。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6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可行治疗方案及疗效。1999年9月-2007年2月采用清髓性预处理allo—HSCT治疗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例接受同胞HLA配型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例接受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hi—alloBMT)。预处理清髓方案为:全相合移植采用Bu+Cy,单倍体相合并基因骨髓移植采用Cy4-TBI+Ara—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预防,全相合移植应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氨甲碟呤,单倍体相合并基骨髓移植除以上药物外还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D25单克隆抗体及霉酚酸酯。结果表明,全部患者移植后均有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及血小板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11—20)天及20.3(12—28)天,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仅1例发生急性1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患者未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1例移植后20个月死于疾病复发,1例移植后18个月死于肺部并发症,其余4例无病生存,中位存活时间51.8(18—108)个月。总之,allo—HSCT治疗MDS可行、有效,提高了年轻MDS患者疾病治愈及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rhG-CSF对56例非血缘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观察低剂量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非血缘健康供者的影响,探讨用于中华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提供的非血缘健康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56例非血缘健康供者接受rhG-CSF 5μg/(kg.d)皮下注射,在动员第4、5两天或第5、6两天采集干细胞,观察动员效果及不良反应,检测动员前后血常规指标、CD3+、CD4+、CD8+和CD20+细胞比例;对采集物进行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计数;对所有供者随访至2006年5月31日。结果显示:在rhG-CSF动员过程中出现1级毒副作用(按WHO分级标准):腰背酸痛17.9%(10/56)、焦虑失眠8.9%(5/56)、疲乏4.5%(3/56)等,无需特殊处理,无需终止动员。第4、5两天采集和第5、6两天采集所得的MNC分别是(5.95±1.52)×108/kg和(7.19±2.12)×108/kg;CD34+细胞分别是(3.03±1.09)×106/kg和(7.92±2.50)×106/kg。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量、CD3、CD4、CD8、CD20百分比动员前后无变化。结论:5μg/(kg.d)rhG-CSF用于非血缘健康供者的动员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最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5μg/(kg·d)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50μg/(kg·d)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5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住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相似文献   

19.
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探讨(G—CSF)动员骨髓加外周血联合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PBSCT)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2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单倍体相合未去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供者应用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7天。实验组(A组)29例患者在供者动员的第7、8天分别接受1次hiBMT+PBSCT移植;对照组(B组)96例仅接受1次单倍体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T)。对两组患者应用相同的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GVHD,观察临床的移植效果。结果表明:除hiBMT组有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移植失败外,其余全部患者移植后经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hiBM+PBSCT组和hiBMT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10-23)天和19(11—26)天;血小板数〉20×10^9/L时间分别为18(9—33)天和23(13—35)天。hiBM+PBSCT组和hiBMT组急性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1.03%和1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急性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是13.79%和10.41%(P〉0.05)、aGVHD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45%和5.21%(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48.2%和35.4%(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3.3%和15.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疾病复发率分别是6.8%(2/29)和18.7%(18/96)(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CSF动员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更快,急性Ⅲ-Ⅳ度GVHD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增加,高危白血病的复发率下降,可以有效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诺卡尔菌病的诊治及疗效,回顾分析了2例移植后发生诺卡尔菌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征、治疗经过及结局。结果发现,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170、15天出现发热、胸痛,胸部CT片提示双肺结节影,经痰培养、肺泡灌洗液(BAL)及脓液培养确诊为诺卡尔菌病。给予复方新诺明(TMP-SMZ)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半年,2例均获治愈。结论:诺卡尔菌病是allo—HSCT后少见并发症,主要累及肺部,严重者危及生命;BAL培养有助于诊断;复方新诺明为主的方案联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