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胁痛”、“癖病”等范畴。中医药降脂治疗对脂肪肝的症状、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等的改善有显著效果。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报道颇多,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598例临床观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0006)何桂云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中医药疗法,乳腺纤维性囊肿病/分类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主、间质增生的总称,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范畴。临床上以单侧或双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简称“血痹虚劳篇”),从“血痹日久,虚劳成积”的角度探讨肝硬化的中医病机演变及“扶正化瘀”的论治思路。肝硬化的中医药诊疗目前绝大部分基于“积聚”“臌胀”的病机认识以及活血化瘀法等角度,并且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理论性总结尚有欠缺。对“血痹成劳,肝劳生积”的中医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血痹日久,虚劳成积”是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病机;“血痹日久,瘀热以行”当为肝硬化黄疸的中医病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对肝硬化的中医药临床分阶段论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1978~2002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1978~2002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文献,以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科研人员、教学人员、临床人员了解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主流和趋势,明确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薄弱环节,为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策略提供参考。1资料和方法选用当前国内生物医学最权威的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采用主题词“失眠症”和与主题词可组配的副主题词“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疗法”、“中医药疗法”、“按摩疗法”、“气功疗法”、“穴位疗法”、“预防和控制”、“中医病机”为检索策略,得出197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中医药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倒,观察组患者采用“冬病夏治”中医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冬病夏治”中医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中医药治疗中风、偏瘫及伴生综合症的过程中,从中医药理论中发现了“气血——人的生命根源”及其病理成因和与气血相关的“同根病”,(后得到医学专家共识谓:9 5%的病与之有关),并研究出了针对性的“方药组”治愈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风”等病证范畴,是当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不少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显示了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8.
“先兆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中医药治疗奉病有其独到之处。笔者现就本病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是由于多种慢性疾病造成肾单位严重毁损,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群。其病情进行性加重,每因外邪、七情内伤、饮食失调使病情缠绵反复,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治疗,国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流方向,中医药在此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现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资料,就CRF的中医药治疗近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CRF属于中医“关格”、“癃闭”、“水肿”等病范畴。关于“关格”的病因病机《内经》认为“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伤…  相似文献   

10.
病窦复脉汤治疗“病窦”慢快综合征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窦复脉汤治疗“病窦”慢快综合征22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胡政力指导:王德春关键词“病窦”慢快综合征病窦复脉汤临床报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慢快综合征治疗棘手,有时须安置心脏起搏器。我们运用病窦复脉汤治疗本病22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运用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可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文章对国内近3年有关中医药治疗BRG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 78例经内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给予埃索美拉唑 4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治疗 2 ,4 ,6周时反酸、烧心等症状改善情况 ,并于 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 2 ,4 ,6周症状显效率分别为 5 2 % ,81%及 84 % ,治疗 4及 6周时显效率明显高于治疗 2周时 (P均 <0 0 1)。治疗 6周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92 %。 6周后Ⅰ级食管炎治愈率 (93% )高于Ⅱ级 (76 % )、Ⅲ级与Ⅳ级 (6 7% )(P <0 0 5 ) ,但各级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埃索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升降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51例经内镜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升降胶囊,对照组予法莫替丁片和吗丁啉,疗程均为8周。分别检测和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内镜检查、24hpH监测和胃动素,观察上述指标治疗前后两组间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其症状积分、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和血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降胶囊对GER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肿节风雾化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胃动力药物治疗反流性咽喉炎(GER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GERL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次,口服,1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口服,3次/d。西药组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雾化吸入,1次/d。观察组加用复方肿节风雾化剂雾化吸入,1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和反流检查评分(RFS)量表评价;治疗前后24h食管p H监测。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声嘶或发声问题、清喉、咽喉黏液增多或后鼻溢液感、饭后或仰卧时咳嗽、刺激性咳嗽、喉中有黏滞或团块状感等方面评分及RSI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红斑/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水肿、喉黏液蓄积等方面评分及RFS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两组酸反流总次数,5 min的次数,总计p H4的百分比和De Meester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肿节风雾化剂联合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对GERL咽喉部的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健脾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奥美拉唑、吗丁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1月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为9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明显改善各单项症状的积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整体积分。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已确诊的289例RE患者,证实Hp感染,既往未行抗Hp治疗,HP阳性组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阳性治疗组);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ragBid+根除HP治疗,对于Hp阴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阴性治疗组),总的疗程为8周,8周后所有病人均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HP阴性组是206例,HP阳性组是83例(对照组30例,根除HP治疗组53例);根除治疗组中,其中8例未成功根除,HP根除率为96%,总的愈合率为80.27%,其中HP阳性对照组、HP阳性成功根除治疗组、HP阳性未成功根除治疗组、阴性对照组愈合率分别为76.7%、77.78%、和75%、81.55%,各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P〉O.05)。结论:我们的临床试验证明是否根除Hp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疾病,以反酸、烧心、反流等为典型临床表现,病情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可供选择的方法虽多,但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针刺可以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化诊疗方式,神形兼顾,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因此能够作为一种治疗本病的替代或补充疗法。现对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是西医最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之一,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回顾并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认为中医辨证胃食管反流病也存在许多误区。一方面由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特别是许多以食管外表现为主的患者可能缺乏典型的反流症状,因此可能会将其病位误辨为肺、心、肝、肾。另一方面,由于胃食管反流病某些症状非常特殊,如泛酸、烧心等典型表现,以及可能伴随的口苦、口干、口臭、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症状,这些看似具有明显热性特征的病证却可能是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或痰浊中阻。因此,中医辨治胃食管反流病时,必须先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疾病诊断,正确认识其发病机制,然后参照舌脉和其他兼症以及古今医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准确对其病位及病性进行辨证,进而为正确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返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返流及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返流性食管炎14 2例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返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返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 (71 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 4 % )为主 ;返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返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返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提供试验支持.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枸橼酸铋钾(每日2次,每次1袋),莫沙必利(每日2次,每次2.5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4.97,P<0.05).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3.99,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