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9岁,因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直径为30 mm的封堵器(中国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ambre封堵器),再次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月患者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比,预防左心耳封堵器相关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AL后207例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04)和华法林组(n=103),术后抗凝45 d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术后45 d、6个月食道心脏超声监测,观察左心耳封堵器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随访观察患者出血事件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利伐沙班组为2例,华法林组为2例,系统性栓塞华法林组1例,利伐沙班组为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出血、颅内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LAAC术后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既往左心耳内血栓是左心耳封堵的禁忌证。该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有反复脑梗死病史,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心脏CT血管成像诊断左心耳血栓,因抗凝治疗不耐受,故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发生器械相关血栓。提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应慎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需个体化调整抗栓方案、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患者术后45 d、术后6个月同时进行CCTA和TEE检查,分析对比封堵器PDL、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不良事件等。结果:49例患者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TM)封堵器35例,Lambre~(TM)封堵器14例),平均年龄(68.3±9.4)岁,CHA2DS2-VASc评分为(3.24±1.28)分,HASBLED评分为(2.61±1.37)分。术后45 d,4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6个月,3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45 d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明显较TEE高(87.7%vs. 67.3%,P=0.006),另外两种检测手段均在同一例患者中检出器械相关血栓。术后6个月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仍高于TEE(84.6%vs. 20.5%,P0.001)。45 d随访时检出的1例器械相关血栓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TEE和CCTA均显示仍存在器械相关血栓,TEE显示血栓大小从23 mm×8 mm缩小到14 mm×3.4 mm。该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诊断心原性脑梗死,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45 d似乎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CCTA比TEE监测到更多的PDL,可作为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左心耳封堵术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虽然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但仍有封堵器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需要定期检测封堵器完全内皮化,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且未发生器械周围泄露(PDL),则可停用抗凝及双重抗血小板时间,目前指南推荐左心耳封堵术后内皮化的检测为经食管超声(TEE),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采用心脏CT血管造影,因其相对TEE无创,评价封堵器表面内皮化、PDL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90%位于左心耳。因此,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可能会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药物治疗。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器械研发的进展,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替代华法林预防房颤并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和冠状静脉窦辅助定位的改良房间隔穿刺技术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男性12例,平均年龄(71.0±6.0)岁,CHA_2DS_2-VASc评分为(4.1±1.5)分,均为华法林治疗禁忌证或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者,于局部麻醉下行经皮LAmbre或Amplatzer Cardiac Plug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均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完成房间隔穿刺。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房间隔穿刺,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15例(94%)患者左心耳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左心耳解剖结构特殊放弃封堵。平均手术时间为(65.0±23.0)min,X线曝光时间(12.0±3.0)min。植入封堵器的固定盘平均直径(32.5±6.0)mm。结论:局部麻醉下,以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指导房间隔穿刺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而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对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门诊随访的患者189例。根据术后不同抗凝方案进行分组:术后口服NOACs进行抗凝治疗者为NOACs组(29例),术后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者为华法林组(16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卒中史、冠心病史、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CHA2DS2-VASc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NOACs组糖尿病比例(34.5%比15.6%,P=0.016)、HAS-BLED评分[(2.3±1.0)分比(1.7±1.2)分,P=0.008]显著高于华法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封堵器压缩比、成功封堵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残余分流大小、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卒中发生率等术中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术后45 d随访时,两组患者残余分流大小、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总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NOACs组患者残余分流发生率显著小于华法林组(21.7%比45.4%,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ACs用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治疗,其短期随访不增加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75岁,因持续性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但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经股静脉途径将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置入右房,指导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及超声测量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型号为LAA-2430封堵器,再次心内超声和左心耳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Amplatzer Cardiac Plug(ACP,圣犹达公司)是第一款封堵左心耳近端的封堵器,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本中心应用ACP封堵器成功行一例左心耳封堵。患者,68岁,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5分,为卒中高危患者。拒绝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遂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测定左心耳开口直径最大25mm,锚定区21mm。选择26mm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测定固定盘压缩比13.5%,牵拉试验示固定良好,装置周围无残余漏,提示封堵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第三天出院。ACP封堵器的应用为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  相似文献   

14.
血栓栓塞事件是心房颤动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传统预防方法为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 已成为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新方法。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 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4年后发生系统性栓塞及左心房前侧壁血栓,封堵伞表面内皮化良好,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抗凝2个月后复查左心房内血栓消失,继续长期抗栓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对先天性房间交通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和房间交通封堵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LACBES或ACP2左心耳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行房间交通封堵术。评价术后即刻、术后1 d、30 d、90 d、180 d的封堵疗效,封堵器形态、位置、并发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共入选18例患者,其中16例应用LACBES、2例应用ACP2左心耳封堵器成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同期15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1例术后30 h出现心脏压塞,术后第5天转外科行封堵器移除及心内修补术。1例术后第17天猝死。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新发心脏压塞、脑血管或外周血管栓塞、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40 d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0 d、90 d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180 d TEE随访结果良好。结论在先天性房间交通伴房颤患者中,同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与房间交通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手术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良好。  相似文献   

17.
樊友启  王建安 《心脏杂志》2017,29(1):16-019
目的 对中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预防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 入选年龄40~90岁的非瓣膜性AF患者,CHADS2-VAS评分≥2分和HAS-BLED评分≥3分,且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置入左心房,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102例AF患者,年龄(72±9)岁,CHADS2-VAS评分4~7(5.3±1.2)分及HAS-BLED评分3~4(3.4±0.6)分,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手术时间(76±18) min,围手术期及术后2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AF患者中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左心耳封堵器用于犬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房间隔穿刺及左心耳造影后,在TEE指导下用一种新型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于术后2d~1年观察左心耳有无移位、血栓以及内膜生长情况,评价封堵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20只犬中,1只穿刺房间隔时发生心脏压塞放弃封堵,1只因左心耳太小放弃封堵,18只即刻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即刻成功率100%,1只即刻造影及TEE检查见中等量残余漏,1只术后3h因麻醉意外死亡。共17只饲养到实验终点。结论:TEE指导下利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行犬左心耳封堵观察1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应用LAmbre左心耳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LAAC的NVAF患者16例,随访患者住院期间至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情况,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食道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前及术后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16例接受LAAC的NV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3.46±1.90)分,HAS-BLED评分为(3.00±0.71)分;左心耳开口径为(21.62±1.61)mm,左心耳锚定区直径为(20.85±1.46)mm,置入封堵器(固定伞)直径为(24.92±1.55)mm。16例患者封堵均获得成功,围术期均未出现空气栓塞、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介入相关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余无重要脏器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其他不明原因死亡发生;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房面积、左心房容积、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e′、E/e′、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mbre封堵器封堵左心耳,可作为NVAF患者预防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新方法,术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的影响及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60例,术前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存在LAAT的患者33例(3.4%),口服NOACs治疗后23例复诊.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