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眼动脉途径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经眼动脉途径栓塞治疗的9例颅前窝底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额叶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头痛2例,球结膜水肿1例,无症状2例。Cognard分型Ⅲ型2例,Ⅳ型7例。9例均采用Onyx-18胶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完全栓塞,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8±1.33)个月。末次随访,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结论 经眼动脉途径栓塞颅前窝底DAVF可以安全、有效的闭塞瘘口,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例有症状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技术和结果。结果 6例经动脉入路插入导管用Onyx-18胶栓塞。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都能接近瘘口处并栓塞动静脉分流区域。最后血管造影显示DAVF完全闭塞。治疗后没有观察到相关后遗症,6例均进行临床随访,GOS评分均为5。6例获脑血管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12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DAVFs)外科治疗方法和结果,探讨治疗的必要性及如何提高疗效.方法 行六血管全脑血管造影,结合CT、MRI,分析影像学特点,全麻下进行经颅手术夹闭瘘口或血管内栓塞治疗.3例经眼动脉分支供血动脉到接近瘘口处用10%~20%的NBCA胶栓塞,1例经颌内动脉分支接近瘘口用ONYX胶栓塞,2例经颌内动脉以PVA栓塞;6例(包括1例经静脉入路血管内治疗失败后)经前颅窝底入路用动脉瘤夹直接夹闭位于筛板的瘘口的静脉端.结果 6例前颅窝底DAVFs直接手术夹闭瘘口治愈;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愈;2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后好转.结论 前颅窝底DAVFs直接手术效果好;经动脉入路栓塞到瘘口静脉端也可治愈,但需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组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于2005年9月~2007年2月期间,连续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治疗8例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就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结果8例均有软膜静脉逆流,Cog-nard分型均为Ⅳ型,其中6例患脑出血,2例有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6例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1例术后神经功能下降。随访2~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下降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均未出现再次颅内出血,6例GOS=5,2例GOS=4。结论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5.
经静脉途径栓塞3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其中海绵窦区22例,侧窦区10例,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9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3例。9例患者术后眼球突出、结膜水肿一过性加重。随访3月~2年,临床症状消失21例,症状明显缓解11例。结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栓塞过程中供血动脉内压力变化及其对疗效的评价。方法 在DAVF栓塞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导管对于35例病人58支供血动脉血管内压力进行检测。结果 栓塞前供血动脉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8.9±20.0)mmHg、(67.3±15.6)mmHg;栓塞后分别为(97.1±20.9)mmHg、(84±18.4)mmHg,栓塞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供血动脉内压力与瘘口大小,血流速度有直接关系。在栓塞过程中可通过测定供血动脉压力变化了解瘘口闭塞程度。  相似文献   

7.
硬脑膜动静脉瘘(AVF)又称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病变,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它们大多发生在横窦(67%)和海绵窦(19%),发生在前颅窝很少见,国内迄今未见报告。我们1例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8.
Onyx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难治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血管内栓塞为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经动脉栓塞,但因栓塞材料弥散性不良而使瘘口闭塞困难。其后推崇经静脉栓塞,但可致相应静脉窦结构及功能破坏。因而改善栓塞剂的弥散性,经动脉栓塞DAVF,可能有利于瘘口闭塞及避免相应静脉窦的破坏。Onyx胶为非粘附性液态栓塞剂,弥散能力良好。但Onyx用于DAVF的治疗,尚缺少足够的经验及报道。我们应用ONYX经动脉入路栓塞8例DAVF,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CSDAVF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12例,仅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7例,应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本文对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并发症、临床表现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1.7%和100%,并发症主要有脑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脱发等;治疗时间分别为(6.77±2.49)h和(3.75±1.63)h;治疗费用分别为(16.9±4.8)万元和(10.3±5.7)万元.结论 Onyx胶结合弹簧圈技术有望安全可靠的替代单用弹簧圈子栓塞治疗CSDAVF.  相似文献   

10.
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结果 及经验.方法 采用Onyx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8例影像学证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过程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采用动脉入路、1例采用动静脉联合入路、2例采用静脉入路进行栓塞治疗.13例患者经栓塞后瘘口完全闭塞,3例大部分柃塞,2例部分栓塞,死亡1例.1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或无加重.造影显示病变1例复发.结论 Onyx胶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理想材料,通过动脉入路对大多数患者能较好的弥散并栓塞瘘口,短期疗效满意.对于动脉入路难以到达瘘口而静脉窦通畅者,可行动静脉入路或静脉入路进行.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颅前窝底DAVF的临床资料。均有头痛,其中6例行单侧额底入路手术切断或夹闭瘘口,2例保守治疗,1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9例颅前窝底DAVF均为Borden Ⅲ型。6例经单侧额底入路手术切断或夹闭瘘口后均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至5年无并发症与复发;2例保守治疗中,1例出院2个月后因再出血死亡,1例头痛头晕症状加重伴视力进行性下降;1例介入治疗后头痛症状缓解,随访4年无并发症与复发。结论 经单侧额底入路手术是治疗颅前窝底DAVF的有效方式,效果好,操作简单,术后及远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6例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经动脉途径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15例,动静脉联合途径1例。结果 16例患者共栓塞17次,栓塞结束即时解剖治愈14例(87.5%),另2例栓塞不全者术后辅以手术治疗。栓塞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随访1月后症状消失;口咽部疼痛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2~24个月复查DSA,1例DAVF复发,9例完全闭塞;6例门诊随访2~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DAVF是可行、有效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罕见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动脉瘤样静脉瘤病例的临床特点、成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动脉瘤样静脉瘤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神经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住院期间经过手术夹闭后切除动脉瘤样静脉瘤后治愈;1 例家属不同意手术,保守治疗后出院,出院后再次出血返院手术,术后14 d死亡.结论 动脉瘤样静脉瘤较为罕见,形成原因尚不清楚,临床早期无特征性症状,易出现自发性额叶局部出血,MRI检查能够早期在T1、T2加权发现额叶局部异常静脉留空影,早期手术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应用两种静脉入路对13例病人的17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3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1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最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1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在栓塞治疗后其它眼部症状消失,但动眼神经功能仍未恢复。随访3个月到26个月未见复发。3例残留瘘口的病例均于术后3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仍有翼丛引流。其他病例未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论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眼静脉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眼静脉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讨论。方法总结3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均用电解铂金弹簧圈(GDC)结合游离弹簧圈为主要栓塞材料进行栓塞,1例加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2例治愈,1例症状缓解后经抗凝、压颈治疗症状消失。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永久并发症。结论直接暴露眼静脉、穿刺眼上静脉或经面静脉至眼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52岁男性,因间断头痛3个月伴右眼视物模糊、结膜充血1周于2020年7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双眼视力、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左眼运动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头颅CTA显示右侧颞部头皮下静脉、眶上静脉、右眼上静脉增粗,右眼眼肌肌腹较左侧增粗,颅内脑实质未见异常。DSA示右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供血动脉主要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分支和脑膜中动脉分支,向同侧眼上静脉和海绵间窦引流(图1A、1B)。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5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2例.11例患者术后眼球水肿一过性加重.随访3月~4年,临床症状消失17例,症状明显缓解10例. 结论 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对部分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27例侧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对其发病机理、血供与临床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临床表现与静脉引流类型密切相关,头痛和耳后杂音是最常见的发病症状: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和研究本病唯一可靠的手段;对以颈外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分支供血为主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对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脑膜支参与供血者,则以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9.
侧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7例侧窦型硬脑膜动脉瘘(DAVF),对其发病机理、血供与临床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25例病人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栓塞结合手术治疗。结果:解剖愈合18例,好转6例,2例无效,1例术后死于肺炎。结论:作者认为,临床表现与静脉引流类型密切相关,头痛和耳后杂音是最常见的发病症状;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和研究本病唯一可靠的手段;对以颈外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分支供血为主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对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脑膜支参与供血者,则以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27例侧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对其发病机理,血供与临床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临床表现与静脉引流类型密切相关,头痛和耳后杂音是最常见的发病症状.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和研究本病唯一可靠的手段.对以颈外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分支供血为主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对颈内动脉和推动脉脑膜支参入供血者,则以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治疗为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