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发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48-3449
我院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呼吸功能训练结合个性化运动指导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呼吸功能训练结合个性化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运动耐量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Borg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FEV1、FVC、MVV分别为(1.99±0.12)L、(2.22±0.18)L、(53.58±7.39)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1.59±0.11)L、(1.78±0.18)L、(45.39±6.5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6MWD(382.92±42.15)m长于对照组的(341.49±35.19)m, Borg评分(2.55±1.13)分低于对照组的(3.42±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功能领域、症状领域、总体健康状况、单项测量状况评分分别为(66.82±6.71)、(63.23±7.23)、(...  相似文献   

3.
呼吸功能训练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腹部手术时由于横膈向上移动,手术操作反射性地刺激部分肋间神经以及中心静脉压增加等均可使胸腔容积缩小,致肺顺应性降低;加之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炎症反应、术后胃肠胀气等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较大,致使呼吸功能需在术后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方法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于呼吸训练前、后的肺功能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训练前相比,经过6个月的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3.18±0.62vs2.56±0.43)、1s用力呼气量(2.28±0.62vs1.59±0.53)、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8.42±8.67vs67.32±7.23)等指标都明显升高,表明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肺癌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肺叶或全部切除)。但因手术切口大,时间长,神经纤维肌肉损伤,术中使用开胸器,加上全身麻醉,机械通气等因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呼吸功能下降。手术治疗以前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肺功能可能有一定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意义.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呼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呼吸训练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予6个月的呼吸训练,检测全部病例呼吸训练前与经过呼吸训练6个月之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训练,通过呼吸训练,患者的最大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吸峰值流速较训练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肺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本组38例 ,其中男34例 ,女4例 ,年龄45~68岁。全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其中施行肺叶切除35例 ,一侧全肺切除3例。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 ,经纤支镜吸痰后复张。34例痊愈出院。2护理体会2 1术前护理2 1 1呼吸功能训练 :肺癌患者肺顺应性低 ,术后呼吸明显变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 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给予呼吸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门诊单号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B组患者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训练后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对A、B两组训练后呼吸功能改善结果进行对比,B组改善结果更具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肺功能改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沃春新  余丽萍  王林 《贵州医药》2012,36(11):979-983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开胸肺癌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Ⅰ组对照组;Ⅱ组氯胺酮组;Ⅲ组氯胺酮复合氯诺昔康组;Ⅳ组氯诺昔康组.4组均于麻醉诱导后给药.每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行PCA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 h患者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VAS评分和BCS评分.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天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水平.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BCS评分低于其他3组.免疫功能检测:术前4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第3天:Ⅳ组和Ⅰ组比较CD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P<0.01),Ⅱ、Ⅲ组与Ⅰ组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CD8+水平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Ⅱ、Ⅳ组与Ⅰ组CD4+/CD8+值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Ⅲ组与Ⅰ组CD4+/CD8+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与Ⅰ组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与Ⅰ组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7d,各组间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近似术前水平,组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在肺癌患者的围术期不仅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也能够较好地维持肺癌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并探讨塞来昔布联合氟比洛芬酯和塞来昔布联合地佐辛对肺癌围术期患者疼痛、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前10 min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联合氟比洛芬酯,研究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联合地佐辛。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麻醉前(t_0)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_1)的MAP和HR较t_0显著升高,手术开始30 min(t_2)和手术结束时(t_3)均较t_1有所降低,拔管时(t_4)再次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t_1~t_4时的MAP和HR较为平稳,无明显变化,且研究组t_1~t_4时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随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术后2,4,6和12 h研究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麻醉前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毕TNF-α、IL-6和IL-10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之后则开始下降,研究组术毕、术后12,24和48 h的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前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3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和48 h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术后上述3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术后,2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塞来昔布与地佐辛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降低其应激反应,预防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还可降低术后肺组织炎症反应,有效减轻肺损伤,减少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辅助治疗对老年肺癌患者炎性介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3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辅助治疗,两组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肺功能并随访到2017年12月,记录患者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31%和53.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所有毒副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2与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44±2.12)个月和(11.94±3.19)个月,KM法分析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辅助治疗老年肺癌患者能有效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好,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周敏 《安徽医药》2019,23(9):1882-1885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对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则予以丹红注射液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QOL评分为(46.32±6.28)分,与对照组的(41.49±5.9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2;P=0.000)。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3.18±1.12)分、与对照组的(4.08±1.2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1;P=0.001)。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为0.00%(0/43),与对照组的11.63%(5/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5.35%(41/43),与对照组的81.40%(35/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癌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同时有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周方  朱秀华  陆飞  赵秦  苏清伦 《江苏医药》2021,47(2):154-158
目的 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对颈脊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及拔除气管套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52例颈脊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POWERbreathe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EDP治疗....  相似文献   

16.
沈建明 《安徽医药》2014,(9):1694-1696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于该院就诊治疗的88例乳腺癌患者,简单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3例,B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A组患者则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血皮质醇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B淋巴细胞计数在各个时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细胞免疫方面,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不同时期有明显差异(P<0.05),且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计数也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NK细胞计数在术后1 d之前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麻醉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相对全身麻醉来说,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小影响,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68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检测呼吸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的主要指标。结果:56例患者完成最后的试验研究,其呼吸训练前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VCmax(2.85±0.71)L、FEV1(1.95±0.64)L、FEV1/FVC(68.81±9.86)%、PEF(5.21±1.91)L/s;呼吸功能训练后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VCmax(3.10±0.95)L、FEV1(2.29±0.99)L、FEV1/FVC(74.24±13.09)%、PEF(5.84±1.77)L/s,经比较各项指标呼吸训练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呼吸训练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莉珍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12):1512-1515
目的 研究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不同通气模式对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呼吸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和肺复张组(R组),每组20例。于气腹前5分钟(T0),气腹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90分钟(T4),气腹结束后5分钟(T5)和拔管前5分钟(T6),出PACU即刻(T7),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各组患者到达气管拔管指征的时间和送出麻醉复苏室(PACU)标准的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P组T3、T4、T5、T7时的PaO2,T2、T3、T4、T7时的PaO2/FiO2,及T2时的Cydn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T6时的PaO2,T2、T3、T4、T6、T7时的PaO2/FiO2,及T2、T3、T4、T5时的Cydn较C组均升高,T2、T3、T4、T5的Ppeak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及R组达到拔管标准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2、T3及T4时的Ppeak较P组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肺功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同期良性肺病变开胸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5d及术后9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合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087,P<0.05),TNM分期Ⅰ期者低于Ⅱ期、Ⅲ期(P<0.05),小细胞癌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2组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存在随时间变化趋势(P<0.001),肺癌组自术后第1 天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显著下降,至术后第9天时低于术前水平(各时段两两比较均P<0.05),对照组自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术后5天与术后第1天持平(P=0.174),术后第9天时下降至术前水平(P=0.631)。肺癌及对照组数据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05),除术后第5天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69),肺癌组术后各时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P=0.009、术后第9天P=0.017)。结论肺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与TNM分期及细胞类型相关;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术后1d时明显升高,随后显著下降,至术后9d时低于术前水平,但仍高于同期良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