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主因"突发左上肢无力1年,发作性左上肢抽搐1月余",门诊以"脑梗死(陈旧性)、症状性癫痫"收入院.患者1年前因"突发左上肢无力伴轻度言语不清"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活血等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好转,无明显后遗症.1个多月前因"发作性左上肢抽搐,继而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双眼上吊,持续约2 min抽搐停止、神志转清",于当地医院考虑为"癫痫发作",给予卡马西平口服抗癫痫治疗,此后上述症状未再发作,服药3 d后患者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部位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对70例患者梗死发生部位等资料进行分析。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5例采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最佳智力测验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RBANS评分均与健康体检者有明显差异(P 0. 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左额叶、左丘脑的视觉空间结构评分下降尤为显著(P 0. 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左额叶中的语言(图片命名、语言流畅度)评分下降尤为显著(P 0. 05)。相较于健康体检者,注意功能均明显下降,其中尤以左额叶最为明显(P 0. 05)。结论大脑左半球发生脑梗死容易影响认知功能中的语言、注意力以及相关记忆等高级功能,利用针刺治疗可提升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古人称之为"中风"、"卒中".目前该病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却居高不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我国脑卒中后约75%的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自拟化痰通腑方治疗脑梗死(痰热腑实型)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病率与检出率逐年升高趋势,而脑卒中后抑郁是其常见并发症且严重影响预后。依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将具有指导性作用的体质辨识引入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与预防,为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后抑郁的二级预防增加新的中医元素,减少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崔福江  韩雪  董静 《中医药研究》2013,(11):1406-1406
冠心病围PCI术发生脑卒中是少见的并发症,但后果严重,危及生命.我科于2012年12月18日收入1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后合并脑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时间划分尚未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处理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我们探索通心络胶囊合阿司匹林,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脑梗死分型与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硬死患者86例开展研究。86例患者中包括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8例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其中22例后循环梗死、23例前循环梗死、41例腔隙性梗死,采用抑郁量表、认知功能量表分析以上三种脑硬死患者中脑卒中后抑郁情况与认知功能评分,同时对比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对比:前循环梗死高于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P 0.05);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中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前循环梗死低于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P 0.05);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在认知功能评分中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三种脑梗死患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P 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发现前循环梗死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较高,且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较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患者明显。由此可知,脑梗死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会相互影响、相互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宁夏五市脑卒中患者的调查研究,以明确宁夏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构成状况和发病特点,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就诊于宁夏地区五市中医院的4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脑卒中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调查量表;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对卒中类型、性别、年龄、民族、高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宁夏脑卒中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304/410,74.15%);脑梗死危险因素排序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脑出血依次是高血压病、酗酒、糖尿病;汉族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回族(P<0.05);脑出血和脑梗死均于冬季多发(12~2月)(P<0.05)。结论:宁夏脑卒中患者发病类型以脑梗死多见;"三高"并存率较高,降压、降糖、降脂是重要的预防治疗;55~64岁和65~74岁是脑卒中的高发年龄,也是本病预防的重点人群;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患者脑卒中发病低于汉族,可能与就诊人群较少有关,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中医的"中风"范畴.一份调查[1]显示,在经CT诊断的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比例在1.67:1和2.44:1之间,证实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不同脑梗死分型与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和63例非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37例,腔隙性梗死(LACI)43例和后循环梗死(POCI)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对不同脑梗死分型与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PACI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比例为62.16%,明显高于LACI和POC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I和POCI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非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ACI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CI和POC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AC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6.22%,LACI患者为18.60%,POCI患者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脑梗死分型患者中,PACI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抑郁情绪较为严重,脑梗死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相互影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预后欠佳,大多留有后遗症.笔者对60例脑梗死患者用血塞通(冻干)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诊治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要中医临床表现有肩痛、手肿胀、上肢活动障碍、手痛、肩手痛、上肢皮温升高、手指活动障碍。单因素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年龄、脑梗死病灶范围大于对照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脑梗死病变范围、肩关节半脱位均为影响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以上肢疼痛、活动障碍为临床表现,诊断较易,高龄、脑梗死病变范围大及合并有肩关节半脱为影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上将呃逆发作持续48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1].笔者与导师临床随诊观察了1例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案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案资料杨某,主因"间断呃逆6d,持续加重2d"就诊,患者半月前诊断为"脑梗死",在外院治疗脑血管病期间出现间断性呃逆,服用西药治疗,均无效验.2011年7月16日于我院门诊求针刺治疗.诉近2d呃逆频频,影响进食及睡眠,时见患者神情,精神弱,呃逆频频,呃声短促,低沉,气息不足,疲乏无力,口黏纳差,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细无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诊断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脑出血破入脑室、大面积脑梗死、脑梗死后出血及中线移位者死亡率较高,且预后不佳。结论:CT检测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重要预测意义,有助于医师的诊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脑梗死患者于病后3天,脑出血患者于病后1周后介入早期康复,同时针对不同康复时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90例患者中,85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所提高。康复有效率达94.4%。结论: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对延边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抑郁症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梗死 (Cerebralinfarction ,CI)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 [1] ,其恢复期为发病 2周~ 0 .5a。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状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 (Post storkeDepression ,PSD)。我院应用中药治疗PSD取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6— 2 0 0 2年门诊及病房住院  相似文献   

17.
焦虑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卒中后焦虑与抑郁并病的发生率为27%~85%^[1]。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出现使病人的依从性降低,对生活的信心减低,影响其康复速度,因此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寇幸福 《河南中医》2008,28(12):46-47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偏瘫、言语失利和意识障碍.脑卒中其发病原理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病变包括脑梗死和脑栓塞;出血性病变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以脑梗死最多见,其次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死较少见[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d 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 日、第7 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 天与第l 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较高,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合理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院2005-2007年共收治脑梗死患者217例,其中糖尿病性脑梗死50例占23%,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