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艺  温伟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78-180
程为平认为头痛是脑部经气不通,或气血不足不荣脑脉导致的疾病,提出从络脉论治头痛,指出其病机为络脉的"不通"与"不荣"。发病原因为外感风邪,或内生痰浊、瘀血,导致脑部络脉不通,后期多是脑部络脉受损,出现络脉亏虚,不养脑海而发为头痛。治疗原则为疏络法。初期治以疏风通络,中期治以通脉行滞,而后期治疗法则为扶正通络。并附1则病案。  相似文献   

2.
<正> 历来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是痛证的基本病理,而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不通则痛”不能概括中医痛证的全部病理(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3期),因此提出了“不荣则痛”是痛证的又一基本病理,笔者认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是一个辨证的因果关系,不能孤立看待。即“不荣”可导致“不通”,“不通”也可导致“不荣”,“不荣”导致“不通”者,“不荣”是其因,“不通”  相似文献   

3.
高渝  高子平 《四川中医》2020,38(3):60-61
通过整理吾师临床治疗关于多种皮肤病伴皮肤瘙痒不适的案例,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理论角度探讨、分析瘙痒的病因病机和论治特点,认为"不通、不荣"除了是疼痛的病机外,也是导致痒的两大病机,并提出运用"荣则不痒,通则不痒"对皮肤瘙痒进行辨证论治,荣之则补虚,通之则泻实。并简单整理两例皮肤瘙痒病证的治疗案例。  相似文献   

4.
关晓芳  吕海江 《河南中医》2022,42(4):533-536
吕海江教授在临床辨治内伤头痛时,首辨虚实,次辨不通、不荣则痛,实性头痛常选用通经活络药物;虚性头痛常选用荣养头窍药物.吕教授认为,经行头痛从天癸论治;瘀血头痛常选用通窍活血汤酌加全蝎、蜈蚣、水蛭,多用白芷加细辛、虫类药代替麝香;痰浊头痛常选用健脾化痰法,酌配清肺化痰药;对于上实下虚之头痛,则从乙癸同源治疗;内伤头痛,则...  相似文献   

5.
“不通则痛”是中医对各种病证病理机制的总概括,不“荣”也可导致疼痛,即“不荣则痛”,但“不荣则痛”之病机仍离不开“不通则痛”,两者可相互转化,在痛证的发病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中医“不通则痛”理论对推拿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通则痛"是中医对各种痛证病理机制的总概括,不"荣"也可导致疼痛,即"不荣则痛", 但"不荣则痛"之病机仍离不开"不通则痛",两者可相互转化,在痛证的发病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中医"不通则痛"理论对推拿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讨升清降浊法的源流和内涵,总结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 用。认为头痛病机总属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升清降浊法可使精微上升,脑窍得养;浊邪下降,脑窍清明。临 床应用升清降浊法,通过健运脾胃,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清阳上荣,引浊阴下降以治疗原发性头痛,可为 临床治疗原发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允岭教授认为风(外风、肝风)、火(郁火、肝阳)、痰、瘀、虚(气虚、血虚、阴虚)为头痛的病因病机,病机关键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临床辨证为“外感风邪、风热郁闭、肝气郁滞、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痰蒙清窍、气血两虚”。善用药对契合头痛的病机,常以荆芥配防风疏风止痛,柴胡配白芍疏肝养阴止痛,僵蚕配蝉蜕疏风散热通络,川芎配红景天行气活血,半夏配竹茹化痰止呕祛痛,天麻配钩藤平肝潜阳止痛,黄芪配当归益气养血止痛,石菖蒲配远志豁痰开窍醒神祛痛;对于不通引起的头痛总以散风、疏肝、泻火、平肝、活血、化痰为治法,以调畅气机为目的;对于不荣引起的头痛,则以益气养血为治法,以濡养脑髓为目的。本文总结张教授治疗头痛的常用药对经验,为头痛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庆其教授运用通络四法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经验。基于“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理论,认为顽固性头痛基本病机为邪滞络脉致“不通则痛”、络虚不荣致“不荣则痛”,且往往虚实夹杂、多证相兼,故治疗时遵循“以通为用”的法则,灵活运用通络四法,在处方用药中配伍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及养荣通络药,多管齐下,常能1剂获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疼痛主要是“气血不通”和“气血不荣”状态,被神感知后形成。“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都属于气血运行异常状态。治疗疼痛的关键在纠正和改善气血运行的异常以及治神。针刺镇痛主要取决于针刺部位经络俞穴所具有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杨顒教师是西安市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临证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及特点,兹将我随杨老师门诊治疗头痛的经验作以总结。 1 谨守病机,明辨虚实 观其中医治疗头痛,按其病因首先将头痛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而在临床上患者为头痛所苦而就诊者,多是头痛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故头痛而兼有明显表证的外感头痛并不多,大都为内伤头痛。头象天,为清净之府,宜清阳之气上荣,不容浊气所干。若气血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清空失养而头痛;或风、寒、火、湿浊、虚阳等邪气上扰,清窍蒙蔽而头痛;或脏腑功能失调,致气滞、血瘀、痰凝,痹阻于经脉,经气壅遏不利,不通则痛,发为头痛。所以头  相似文献   

12.
李梅  蒋锴 《河南中医》2023,(10):1510-1512
刘玉书教授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肝阳上亢,阴不制阳,肝阳升而无制,易生风化火,病久入络,成为偏头痛发生的潜在诱因,外风与内风相合,侵袭头部,则发为头痛。气滞、痰凝、血瘀相互联系,致脑络不通,是偏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脑髓失养,脑络不荣亦可致头痛,故治疗重在镇肝祛风,健脑充髓,同时注重“活络止痛”,采用孔圣枕中丹为基础方化裁治疗。刘教授发现,生活节奏的调节以及心理的放松可减少头痛发作频率,故临证常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疏导,嘱咐患儿及家长调节学习及生活的节奏,积极寻找诱因,并辅以食疗、穴位按摩等疗法。  相似文献   

13.
腰腿痛病症原因虽多,但以肾虚为本,亦常兼风寒、风湿、闪挫、外伤、积累性劳损等诸邪.上述病邪均可造成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气血不通.诸痛无非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祛瘀则不通者可通,补肾不荣者可荣.自拟方红马散并辨证用药治疗腰腿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凡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之为头痛~([1]),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以风邪为主导,兼夹寒热暑湿而致病。内伤头痛分为气郁、肝火、肝阳、痰浊、瘀血、气虚、血虚、肾虚之头痛。《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叶天士说:"络虚则痛是也。"故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痛,均可以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其中"不通则痛"是由  相似文献   

15.
正经行头痛是指每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而经。行经头痛的病名出至《张氏医通》的"经行辄头痛",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气血精不足。经行后亏虚益甚,脑窍失养所致不荣则痛;或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上扰清窍而致头痛;或由痰瘀之邪瘀阻络脉导致不通则痛。后消失的病证,伴随着月经周期规律发作超过2次。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里的一种与卵巢功能周期有关的头痛,即月经  相似文献   

16.
廖竹芬 《中医药学刊》2006,24(5):922-923
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细辛、通草所组成,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原主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证。笔者临证治疗。凡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有荣则不用”,“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诸证,如心悸、痛经、痹证、头痛、胃脘痛等病,符合血虚寒阻之证者,皆用当归四逆汤为主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韦绪性教授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之不同,尤以气阴两虚为多见,标实则多为瘀血、痰阻、寒凝、燥热痹阻脉络。"虚"、"瘀"是本病的促进因素,气血"不荣"与"不通"并存是导致肢体肌肉麻木不仁、疼痛的关键。根据本病多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之特点,所研制的消瘅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脾虚证的外周微循环障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脾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运用现代微循环检测技术,通过对59例脾虚证患者和27例正常人的甲皱微循环、舌尖微循环的对比观察,探讨脾虚证与外周微循环障碍的关系。认为脾虚证存在外周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其外周微循环改变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不荣不通”。不荣是不通的条件和基础,不通则是不荣的继发改变。并且虽然这种微循环障碍可随脾虚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异,但都可以认为是血淤的前趋改变。治疗时,应根据因虚致淤的特点,以调理脾胃为主,以祛淤生新为辅,时时注意养护气血。  相似文献   

19.
鲁安养 《陕西中医》1994,15(10):454-455
作者对中医界广为流传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等一系列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疼痛的病机既有不通,还有不荣;疼痛的治疗既应通以去实,还应补以助虚,必要时尚需辅之以止痛之策。  相似文献   

20.
彭程 《河南中医》2012,32(9):1252-1253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有内、外两大因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致使筋骨失养,骨节失灵。外因是外伤劳损,感受风寒湿邪,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血不荣筋,脉络不通而致病。西医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机理与生理和年龄有关,认为其为一种无菌性炎症,劳损、外伤、局部受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