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后,椎骨和胫骨松质骨微结构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组,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基线组在试验开始时处死,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在去卵巢后3周、15周各处死。分离大鼠第五腰椎和左侧胫骨,用显微CT(microCT)对椎骨及胫骨骨骺端松质骨进行扫描,对其微结构定量分析。结果去卵巢第3周和第15周,OVX组胫骨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和连接密度(Conn.D)均显著性小于SHAM组,骨小梁间隔(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明显大于SHAM组。去卵巢第3周,OVX组椎骨BV/TV显著性小于SHAM组,SMI明显大于SHAM组,至第15周,OVX、SHAM两组间椎骨的微结构差异与胫骨相同。纵向观察,OVX组胫骨随着时间变化出现BV/TV和Conn.D进行性减少,Tb.Sp进行性增加,面积骨密度(tBMD)和骨小梁厚度(Tb.Th)在第3到15周分别出现下降和增加。OVX组椎骨BV/TV在去卵巢3周内下降,Conn.D和Tb.Sp在3到15周内分别出现减少和增加。胫骨和椎骨的Tb.N随时间均进行性减少,SMI均在3周内增加。结论雌激素缺乏时大鼠松质骨微结构改变呈现出区域性,胫骨松质骨微结构丢失的发生比椎骨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404-1409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自噬标志物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仅切开膝关节皮肤,模型组与治疗组应用Hulth法复制OA模型。治疗组自术后首天起腹腔注射帕瑞昔布[10 mg/(kg·d)],每周5次,连续12周。12周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CTX-Ⅰ、CTX-Ⅱ、TRACP-5b;关节软骨行HE、番红O染色及Mankin评分;Micro-CT扫描软骨下骨;RT-QPCR技术检测Beclin-1 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IL-1、IL-6、CTX-Ⅰ、CTX-Ⅱ、TRACP-5b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IL-1、IL-6、CTX-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Mankin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量(Tb.N)显著降低(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量(Tb.N)降低(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高(P0.05)。治疗组Beclin-1 mRNA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可改善OA大鼠关节软骨退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细胞自噬来完成。并能促进大鼠软骨下骨骨量丢失,可能给OA治疗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0)和双侧卵巢(OVX,N=20)切除手术后,所有OVX组大鼠随机的分成2组:OVX组、PTH+OVX组。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药物治疗,PTH+OVX组:PTH皮下注射(剂量60μg/kg,每周3次),直至手术后12周为止,实验截止时间之前所有大鼠注射碘海醇后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检测。结果与OVX组比较,PTH+OVX组股骨远端有较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血管体积分数和较低的Tb.Sp,其中Sham组大鼠股骨远端有最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血管体积分数和最低Tb.Sp。结论甲状旁腺激素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及骨量增加来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有机镓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及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和有机镓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 2 组行卵巢切除.12周后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给予PBS治疗,有机镓组给予有机镓干预.8周后取大鼠第五腰椎、股骨分别进行Micro-CT测定骨小梁组织结构;组织形态学测骨小梁占总骨量的百分数(BV/TV);生物力学测定股骨颈机械强度检查;生化指标检测比较血清TRAP、ALP、钙、磷.结果 Micro-CT测试表明有机镓组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皮质厚度Ct.Th)均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P<0.05),BV/TV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P<0.05),破骨细胞数显著减少,有机镓组股骨颈平均最大骨折负荷比卵巢切除组高27.4%,血清TRAP、钙、磷减少(P<0.05).结论 有机镓减少骨吸收的同时增加骨形成,对于去势大鼠骨量减少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M_(2.5)暴露对去势SD雌性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35、70、150μg/m3)的PM_(2.5)对SD大鼠进行气道滴注,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滴注后5个月末行去势手术;滴注后9个月末取股骨、胫骨、腰椎,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T)分别检测三者骨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暴露组胫骨、股骨、腰椎的骨小梁骨密度(Tb.BMD)减小、骨体积分数(BV/TV)减小、结构模型指数(SMI)增大、骨小梁厚度(Tb.Th)减小、骨小梁数量(Tb.N)减少、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 PM_(2.5)暴露组中,胫骨骨小梁的BV/TV、Tb.Th、Tb.N、Tb.Sp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骨小梁的Tb.BMD、BV/TV、SMI、Tb.N、Tb.Sp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小梁的SMI、Tb.Th、Tb.N、Tb.Sp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micro-CT三维重建图结果看,与对照组比较,PM_(2.5)暴露组胫骨骨髓腔内明显空虚,骨小梁缺如;股骨Ward三角区骨小梁数量稀疏、间隙变大;腰椎骨小梁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杆状结构增多。结论表明PM_(2.5)暴露可使去势后雌性SD大鼠胫骨、股骨、腰椎骨小梁结构遭到破坏,数量减少,由片状结构转为杆状结构,由此可见PM_(2.5)暴露可加重绝经后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6.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样本结构的Micro-CT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Micro-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对正常人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松质骨样本进行三维评价和比较。[方法]对6位正常人(正常组,27~36岁)和9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骨折组,70~78岁)的股骨头松质骨样本进行DEXA检查,获取骨矿物密度数据。行Micro-CT扫描,得到松质骨小梁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形,并进行三维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股骨颈骨折病人股骨头负重区样本的骨小梁结构在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S/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骨小梁数目Tb.N、结构模型指数SMI和骨小梁模型因子Tb.Pf之间无统计学差别。骨密度检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松质骨的空间结构会因年龄增大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奈酸锶对磷酸钙骨水泥强化的大鼠骨质疏松椎体骨质量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制备骨质疏松模型。4周后再行L_4椎体磷酸钙骨水泥(CPC)强化术,随机分为两组:雷奈酸锶组给予雷奈酸锶混悬溶液灌胃,剂量为900 mg 1 (kg·d);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重量生理盐水灌胃,再饲养8周后处死两组大鼠,分离取L_4椎骨测量L_4椎体骨密度,显微CT分析L_4椎体骨微结构相关指标,包括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mm)、平均骨小梁数目(Tb.N,1/mm)、骨小梁分离度(Tb.Sp,mm)、骨小梁结构异性程度(DA)并进行椎体压缩实验。[结果]雷奈酸锶组处理8周后,雷奈酸锶组大鼠L4椎体骨密度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0.202±0.003) g/mm~2vs (0.173±0.002) g/mm~2,P0.05];骨微观结构方面,雷奈酸锶组大鼠L_4椎体BV/TV、 Tb.N明显升高,而Tb.Sp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压缩实验中,雷奈酸锶L_4椎体最大压缩负荷(Max.L)和刚度(S)均显著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奈酸锶能增加磷酸钙骨水泥强化的大鼠骨质疏松椎体骨量,改善骨微观结构,提高椎体的抗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显微结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小梁的显微结构。[方法]收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截取的OA及RA患者胫骨平台,用Micro-CT扫描标本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获得显微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大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间隔(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各项异性的程度(DA)则小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而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骨性关节炎的BS/BV、Tb.Th、Tb.N大于类风湿性关节炎,Tb.Sp和DA则相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BV/TV、Tb.Th、Tb.N大于其外侧,BS/BV、Tb.Sp、SMI小于其外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的BV/TV、Tb.Th小于其外侧。BS/BV、SMI、DA与其他显微结构参数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两种疾病的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显微结构存在差异,这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力学环境分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SA对去卵巢大鼠TI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5)和OVX组(n=25)。正常饲养3个月后,两组各选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远端样本行Micro-CT和HE染色以鉴定是否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后在OVX组剩余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植入直径1.5 mm TI,并将其分为2组:Control组(n=10)和TSA组(n=10)。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全部大鼠并取股骨样本行Micro-CT扫描、HE染色以及Masson染色,ELISA法检测,拔钉实验。结果 与Sham组对比,Micro-CT显示OVX组BMD、BV/TV、Tb.Th、Tb.N降低(P<0.05),而Tb.Sp、SMI升高(P<0.05),HE染色显示OVX组骨小梁数量明显降低。与Control组对比,Micro-CT显示TSA组BMD、BV/TV、Tb.Th、Tb.N 、Conn.D均升高(P<0.05),而Tb.Sp、SMI降低(P<0.05),HE染色、Masson染色显示TSA组骨小梁数量、新生骨数量均升高,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TSA组OCN、BMP2均升高,拔钉实验显示TSA组TI轴向拔出力增大。结论 TSA通过上调OCN、BMP2等成骨相关蛋白,促进骨小梁形成和新骨形成,进而改善去卵巢大鼠TI骨整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钙剂对去势大鼠诱导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0)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40)手术后,OVX大鼠随机的分成4组:OVX组、CA组、PTH组、PTH+CA组。术后第一天PTH组及PTH+CA开始给予药物治疗:PTH皮下注射(剂量60μg/kg,每周3次)。术后CA组及PTH+CA组大鼠饮食中加入钙剂,其余组大鼠普通饮食,直至手术后12周为止,12时所有大鼠处死取胫骨行Micro-CT、硬组织切片检测。结果 CA组、PTH组、PTH+CA组和OVX组相比,胫骨近端都有较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Tb.Sp,其中PTH+CA组大鼠胫骨有最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MAR和最低Tb.Sp。钙剂和PTH单独使用的效果明显低于他们联合使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结论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钙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蔡吓明  魏建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11):1457-1461, 148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6月龄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去势组。6 w和15 w后应用Micro-CT测定股骨检测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利用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沉积变化;HE染色分析大鼠股骨头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间距(Tb.Sp)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去势6 w和15 w组骨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和Tb.Sp明显升高,骨密度值和Tb.Th明显下降。去势15 w组骨胶原纤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15 w松质骨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胶原纤维和Tb.SP明显升高,骨密度值、胶原纤维和Tb.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去势组6 w和15 w组松质骨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胶原纤维和Tb.Sp明显升高,骨密度值和Tb.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去势早期是以去势为主导致的骨质疏松,后期则由糖尿病缓慢的骨分解加持,骨质疏松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强骨饮对去卵巢大鼠骨折愈合骨小梁Micro-CT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强骨饮组)、D组(基础用药组)。骨松造模组(B、C、D组)术前随机取8只大鼠进行骨密度测量,后骨松造模组摘除双侧卵巢,A组切除少许脂肪后缝合,3月后随机取骨松造模组8只大鼠进行骨密度测量以证明造模成功;将所有大鼠进行骨折造模,后将C组强骨饮灌胃、D组进行碳酸钙和维生素D3灌胃,A、B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6周后时各取8只大鼠股骨骨折处骨痂进行Micro-CT分析,参数包括BV/TV、Tb.Th、Tb.N、Tb.Sp。结果 B组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与骨体积分数低于C、D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指数高于C、D组(P0.05);C组与D组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D组的骨小梁分离度及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饮能增加骨量、改善骨质疏松骨三维结构特别是增加骨小梁数量与厚度,其可能机制是强骨饮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增强骨强度、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谢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227-230, 247
目的探索联合使用特立帕肽(PTH)和固力康(KKI)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0)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40)手术后,OVX大鼠随机的分成4组:OVX组、KKI组、PTH组、PTH+KKI组。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药物治疗,KKI组:固力康灌胃(剂量6 mg/kg,每天1次),PTH组:PTH皮下注射(剂量60μg/kg,每周3次),PTH+KKI组:固力康灌胃和特立帕肽皮下注射,剂量和用药频率和KKI组、PTH组相同,直至术后12 w为止,12 w时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HE染色切片及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结果表明KKI组、PTH组、PTH+KKI组和OVX组相比,股骨干骺端都有较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最大的载荷、刚度和较低的Tb.Sp,其中PTH+KKI组大鼠胫骨有最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最大的载荷、刚度和最低Tb.Sp。KKI和PTH单独使用的效果明显低于他们联合使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结论联合使用固力康和特立帕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ES)足三里(ST36)在金黄葡萄球菌(SA)小鼠骨髓炎模型中能否抑制SA感染所致的骨量丢失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将12只10~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n=6):SA+ES组和SA组。在进行骨髓炎造模并行ES 4周后于股骨及胫骨取材。行Micro-CT重建以检测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连接密度(Conn.Dn)等参数用于分析骨量变化;行瘦素受体(LEPR)免疫荧光染色以检测成骨细胞;行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染色用于检测破骨细胞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SA+ES组较SA组目标区域松质骨的BV/TV、Tb.N、Tb.Th、Conn.Dn均升高, LEPR免疫荧光结果提示:SA+ES组较SA组的成骨前体细胞增多, 血清ELISA提示:SA+ES组血液中炎症因子较SA组减少, 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RAP染色中两组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止期牙周病大鼠牙齿移动后上下颌牙槽骨骨微结构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半),实验组建立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近中移动上、下颌右侧第一磨牙。各组于加力0d、7d、14d、21d各处死6只动物,取材,行Micro-CT扫描。结果:加力0d、7d,实验组大鼠上颌牙槽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低于下颌,骨小梁数量(Tb·N)高于下颌(P0.05);加力14d,上颌牙槽骨Tb·Th低于下颌,骨小梁分离距离(Tb·Sp)高于下颌(P0.05);加力21d,上颌牙槽骨BV/TV、Tb·Th低于下颌,Tb·N、Tb·Sp高于下颌(P0.05)。加力14d,实验组大鼠上、下颌牙槽骨BMD、BV/TV降至最低,Tb·Sp升至最高。上、下颌牙槽骨Tb·N分别在加力7d、14d升至最高,Tb·Th分别在加力14d、21d降至最低。结论:静止期牙周病大鼠牙齿移动后,上颌牙槽骨骨骼强度低于下颌,且骨小梁的退行性改变较下颌严重。上颌牙槽骨主要以骨小梁厚度和分离距离的改变为主,下颌牙槽骨主要以骨骼强度的改变为主,且下颌牙槽骨的骨吸收和骨形成较上颌牙槽骨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瘀补肾方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各16只。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小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2周,各组小鼠建立左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给予化瘀补肾方组小鼠化瘀补肾方灌胃,给予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至骨折术后4周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Micro-CT检测小鼠第4腰椎及左侧胫骨的骨密度,检测左侧胫骨最大应力,对左侧胫骨石蜡切片进行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OVX后4周开始,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并持续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折术后4周,模型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第四腰椎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和第四腰椎BMD高于模型组(P0.01)。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模型组左侧胫骨仍有明显的骨折线,骨痂生长不明显,化瘀补肾方组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BV/TV(P0.01)、Tb.Th(P0.05)和Tb.N(P0.01)均明显降低,Tb.Sp明显升高,化瘀补肾方组小鼠的BV/TV(P0.05)、Tb.Th(P0.05)相较于模型组则显著升高,但Tb.N、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在骨折术后28 d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化瘀补肾方组骨痂组织处于塑形期,可见明显骨小梁结构,而模型组骨痂组织内见大量脂肪组织,骨小梁稀疏。结论化瘀补肾方能有效促进去卵巢小鼠的骨折愈合,改善愈合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辛伐他汀(SIM)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0)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40)手术后,OVX大鼠随机的分成4组:OVX组、SIM组、PTH组、PTH+SIM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药物治疗,SIM组:SIM灌胃(剂量5 mg/kg,每天1次),PTH组:PTH皮下注射(剂量60μg/kg,每周3次),PTH+SIM组:SIM灌胃和PTH皮下注射,剂量和用药频率和SIM组、PTH组相同,直至手术后12周为止,12时所有大鼠处死取胫骨行Micro-CT检测。结果结果表明SIM组、PTH组、PTH+SIM组和OVX组相比,胫骨近端都有较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和较低的Tb.Sp,其中PTH+SIM组大鼠胫骨近端有最高的BMD、BV/TV、Tb.Th、Tb.N、Conn.D和最低Tb.Sp。SIM和PTH单独使用的效果明显低于他们联合使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结论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辛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狄诺塞麦(DMAb)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术后12 w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来确定骨质疏松的建立情况,随后各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3 mm圆形缺损,术后随机分成3组:Sham、OVX组及DMAb组。术后第一天DMAb组给予DMAb皮下注射一次,剂量为60 mg,正常饲养12 w后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骨生物力学、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和OVX组、Sham组股骨干骺端缺损愈合相比,DMA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区域有较高的最大载荷、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粱数量(Tb.N)、连接密度(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骨小粱分离度(Tb.Sp),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Ab通过增加骨量,促进骨组织矿化及提高骨骼强度来加速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对大鼠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并从MAPKs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术组(ACLT组)、前交叉韧带切断术+伊班膦酸钠治疗组(治疗组)。其中ACLT组及治疗组均行ACLT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处理。术后1w,治疗组予以腹腔注射伊班膦酸钠10μg/kg,1 w 1次,共12 w;ACLT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参照伊班膦酸钠,1w 1次,共12 w。12 w后处死动物,对关节软骨行Mankin评分、软骨下骨显微CT及骨组织定量分析、以及对MAPKs信号通路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ACLT组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5),骨小梁厚度(Tb.Th)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骨小梁间隔(Tb.S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明显高于ACLT组(P0.05、P0.05),骨小梁厚度(Tb.Th)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骨小梁间隔(Tb.Sp)显著低于ACLT组(P0.05)。2ACLT组的Mankin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的Mankin评分明显低于ACLT组(P0.05)。3ACLT组中MAPKs信号通路(C-JUN、ERK1及P38)和MMP-13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1、P0.01、P0.01);治疗组的MAPKs信号通路(C-JUN、ERK1及P38)和MMP-13水平明显低于ACLT组(P0.01、P0.01、P0.01、P0.01)。结论伊班膦酸钠可能通过调控MAPKs信号通路的机制缓解大鼠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并且抑制软骨下骨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骨生物力学、Micro 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的方法,从"骨密度检测-形态性观察-功能学测试"角度出发,观察雄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骨微结构及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3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OVX)、治疗组(T)和假手术组(Sham),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去势后用睾丸酮水溶液灌胃给药,3个月后取材.取大鼠L3椎体及右股骨行生物力学测试,取左股骨远端干骺部行Micro 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结果 T组大鼠腰椎和股骨远端骨密度值(BMD)升高,骨小梁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值升高,骨小梁间隙(Tb.Sp)值降低,而骨小梁数目(Tb.N)值无明显改变,腰椎各生物力学参数值升高,而股骨力学性能无明显提高,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及股骨中点皮质骨厚度无明显的改变.结论 雄激素可部分改善OVX大鼠骨小梁微观结构,防止骨量丢失,提高松质骨的力学性能,而对皮质骨和子宫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