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 《光明中医》2008,23(12):1927-1928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女子以血为本,血证中尤以血崩最为凶险,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历来医家遇之棘手。崩漏久治不愈,长期失血,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傅青主女科》 (以下简称《女科》)以其医论独有见地 ,通俗易懂 ,立法严谨 ,制方精良 ,不矜奇立异 ,疗效卓著 ,备受中医妇科医家尊崇 ,堪为妇科之经典。经统计 ,《女科》载方 1 70余首 ,其中用炮姜 (黑姜 )的方剂就有 2 0余首 ,分别散见于血崩、小产、产后篇等章节 ,其剂量有大小之别 ,与它药配伍后 ,其作用多有演绎 ,可见傅氏对炮姜的应用确有独到之处。现就《女科》中炮姜的应用作初步的探讨。1 引血归经、补火收敛治血崩崩漏系指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 ,前人称之为“崩中”,“漏下”,如《济生方》云 :“崩漏之证 ,本乎一证 …  相似文献   

3.
胡少玲 《新中医》1993,25(4):47-48
1 祖国医学对本证的认识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崩漏是指妇女在非行经期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的总称。《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指出:“淋漓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医学入门》又说:“凡非时下血淋漓不断谓之漏下,突然暴如山崩然,谓之崩中”。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它的两者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大  相似文献   

4.
崩漏证治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一病,乃常见妇科病之一,于妇女影响甚剧。唐容川谓:"崩漏者,非经期而下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者名为血崩,经行去血过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产后下血过多,亦名血崩。"包括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不清。在出血期间无腹痛特点,  相似文献   

5.
妇科“崩漏”一般以气虛血热者为多,因妇女体貭多有血热肝热之倾向,根据中医历代文献記載,有謂肝不藏血,脾不摄血,或謂元气大虚,不能收斂其血者,实则热在下焦,迫血妄行,有以致之。内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大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以冲为血海,诸经之血,皆貯于此。若肝脾藏统失职,任带不能約束,所以不按經期而崩漏直下,少者曰漏,多者曰崩,亦有經行直流不止者,亦名血崩。由于妇女有余于血,不足于气,如性情悒郁,久則肝脾两伤,气血乖違,脾气下陷,挾腎經湿热,迫血直下;再如果崩下日久,髓液枯竭,气息粗促自汗,脾气漸絕,必成危候。我们于1958年收治五例严重妇科血崩病,主以“新定伏龙肝煎”获得滿意的疗效。簡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崩,属妇科危重急症。经量暴增、潮期无止为其主要特点。纵观女科专著文献,言崩热多寒少,以火热论治者居多,但不能忽略的是“崩漏有夹寒者”(《明医指掌》)。杭州市中医院何少山副主任医师,承袭杭州何氏女科医术精粹,潜心临证40年,擅长妇科血证,治崩主张动态辨证,认为血崩非但有  相似文献   

7.
刘美珍  凌蓓蒂  姚阳  李薇 《新中医》2008,40(4):88-89
笔者采用补气摄血法治疗更年期血崩,收到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崩漏的诊断标准,且排除有器质性病变、血液病及流产等导致的大出血,即确诊为更年期血崩。  相似文献   

8.
桑叶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谓桑叶可以解表除热、止汗。明清医家更指出桑叶味苦、甘,性寒。甘而养血,苦寒凉血,甘寒相合而养阴,具有清凉降火、补阴养血、凉血止血、安胎、平肝风等效用。桑叶色青,脉络致密而清晰,而入肺络;“桑”应东方之箕星,又入肝经,能宣肺气,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桑叶入药以经霜者佳。清代傅青主及陈士铎擅长以桑叶治产后汗证;清代王孟英喜用桑叶治血虚内热而致胎动不安;桑叶最被推崇用于妇科的崩漏。北宋绍兴钱氏女科及清代林佩琴用桑叶治肝郁气滞型血崩;傅青主则以桑叶治年老血崩及血海太热血崩;近代张锡纯及当代岳美中对傅青主以桑叶治血崩学术思想有所继承及发展,在临床上加减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傅青主女科》血崩论治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名医傅山的代表作,是一本比较切合妇科临床的专著,尤其对血崩的论治更具特色.具体可从理、法、方、药等4个方面来阐述,即“房事不节,病由中生;求因为主,止血为辅;组方精要,燮理阴阳;选药有法,机杼自出”,这些可贵经验对于充实和发展崩漏学说,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专列血崩七类,治方七首,其治疗血崩独具特色。一是重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如因阴虚火旺、气血亏虚、瘀血内停、肝郁气滞、肾精不足等多种病因引起的崩漏,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二是不专止涩,寓补于摄。三是选择用药有法可循,机杼自出,如药寡量多,巧用经药,重视药物的炮制;四是强调摄生养性,节欲保身。本文就血崩病的治疗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