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炎常常造成股骨和胫骨之间在冠状面上正常轴线的改变.大多数关节一侧的退化性关节炎,一般累及膝关节内侧,导致膝内翻畸形.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产生膝外翻.应用高位胫骨截骨手术矫正这种轴线的失常,其原理为将病变较重关节一侧的负荷转移到病变较轻的一侧.作者为213个膝关节做了高位胫骨截骨手术,随访16年.其中61%手术10年以后效果仍然是满意  相似文献   

2.
2014年3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 Zimmer 学院亚太创伤论坛上,来自印度马尼帕尔 Kasturba 医学院的 Sharath K Rao 教授作了“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报告,介绍了胫骨近端截骨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受到欢迎。受论坛主席曾炳芳教授委托,并经 Rao 教授同意,现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与广大骨科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3.
胫骨截骨术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自1958年 Jackson 报告高位胫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以来,报告日益增多。近20年的实践证明,高位胫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及其他一些疾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就截骨术的一些有关问题,结合近年  相似文献   

4.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7,20(12):864-86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nenerative lumbar sp inal stenosisDLSS)是导致中老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之一[1]。CT检查是确定狭窄程度的主要依据,为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CT分型在治疗中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一组综合保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综合保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89例,病例资料完整并获近期随访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63岁;随访时间3~30·7个月,平均12·9个月。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4个月,平均4年6个月。1·2诊断标准及分…  相似文献   

5.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髌骨低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后髌骨低位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改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预防和控制髌骨低位的措施。方法41例(48膝)膝关节内侧间隙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0例(33膝),女11例(15膝);年龄45~56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行胫骨外侧高位楔形截骨术。根据术前测量的截骨角度(内翻角+正常外翻角+过度矫形3°~5°),在槽刀和导向器等辅助下切除楔形骨块,用改良Giebel槽式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不需外固定。测量48膝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片的Insall-Salvati比值、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胫骨结节高度、患肢解剖轴线角度,并用χ2检验和直线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时假定术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减小≥5°以及髌骨高度下降≥10%具有临床意义。结果术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比术前平均减小6.14°,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术后相对变化率为10.6%,胫骨结节高度比术前平均下降3.13mm。64.6%的病例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减小≥5°。按Insall-Salvati比值结果,56.2%的病例髌骨高度相对下降率≥10%。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的减小与髌骨高度的相对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的减小与髌骨低位具有相关性,提示在施行胫骨高  相似文献   

6.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膝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一样,胫骨高位截骨术同样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保留较高水平的活动。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对于并发症的认识尚有争议。本文通过总结近年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随访资料,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阐述,希望为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2001年,对38例(58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男8例(11膝),女30例(47膝);年龄41~65岁,平均55.2岁。采用Gieble槽式钢板内固定的闭合楔形截骨。截骨线位于胫骨结节上方,距关节面约2 cm。在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度,即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纵轴的垂直线的夹角;使用Insall-Salvati指数测量髌骨高度,即髌腱长度(从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和髌骨长度(髌骨的最长径)的比值,并计算胫骨后倾角度和髌骨高度在手术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高位截骨术前胫骨后倾角度平均为9.4°±3.0°,术后平均为5.6°±2.6°,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3.8°±2.0°。手术前、后胫骨后倾角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平均为1.05±0.16,均大于0.8;术后平均为0.94±0.18,有7膝小于0.8;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0.15±0.10。手术前、后Insall-Salvati比值,即髌骨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后倾角度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明显减小,可导致髌骨低位等一系列并发症,将对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高位胫骨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是相对有效的方法,使用高胫骨截骨的方法将下肢力线恢复至正常,减轻了内侧间室的受力并缓解了膝关节的疼痛,延缓了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进一步破坏,可以尽量的保膝,避免关节置换。近年来,"保膝"理念被广泛关注,同时HTO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技术改进,减少了手术创伤,提升了疗效,使得国内外重新关注HTO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通过胫骨近端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使膝关节负重载荷,从退变的内侧间室转移至正常的外侧间室,从而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环境和血液循环,使关节炎的进展得到延缓,并促进内侧间室软骨修复,减轻关节疼痛,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及功能。本文对目前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后胫骨相关角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量,观察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对胫骨后倾角等相关角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2002年,对33例(36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男6例,女2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岁。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ti指数,胫骨结节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胫骨结节高度无丢失,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无减小,无低位髌骨等并发症出现,提示该术较胫骨外侧截骨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后的胫骨扭转角和足前进角的变化,探讨胫骨内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并髌股关节炎患者24例(30膝)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男5例7膝,女19例23膝;年龄49~55岁,平均53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以足印迹法测量患侧足前进角,同时于术前和术后行CT扫描,测量患侧胫骨扭转角。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术前患侧足前进角为8.95°±2.99°,术后6个月时为-2.23°±4.11°;术前胫骨扭转角为33.77°±8.12°,术后为21.27°±8.48°。统计学分析显示足前进角和胫骨扭转角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扭转角比术前减小12.50°±2.60°,术后足前进角比术前减小11.08°±2.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使胫骨内旋和足前进角减小,影响手术的效果及骨性关节炎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胫骨高位截骨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目标是纠正下肢不正常的力线,以减缓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如中老年患者;增加了可选择的截骨方式与固定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闭合、开放或圆顶式截骨附加内固定或外固定;改良了手术技巧,如保持对侧皮质的完整性、经胫骨结节下方截骨等,以减少并发症;明确了评价依据和观测指标,胫股角能较好地反映下肢对线情况;提供了更多关于患者随访的报道,揭示胫骨高位截骨术能获得良好的满意率和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GIEBEL系统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GIEBEL内固定系统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9例31膝,平均53.5岁的膝内翻患者进行评价。术前内翻畸形平均12.29°;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对患膝进行精确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应用GIEBEL系统内固定截骨端。手术前后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机械轴线和解剖轴线。记录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的差值以及关节活动度。同时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对19例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1例腓总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截骨处至术后12~16周均骨性愈合。测量矫正角度平均12.32°。3例患者残留膝前疼痛和关节绞锁症状。在随访期间膝内外侧间隙无明显退变加重。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9.5%。84.2%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除膝关节活动度外,Lysholm评分、内外关节间隙差以及内翻角度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GIEBEL系统可有效地固定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端,对轻中度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固定强度大,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4.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协助下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 11例膝关节内翻畸形 ,采用胫前外侧入路 ,胫骨结节上楔形截骨 ,矫正畸形 ,钢板内固定。测定术前、术后关节间隙距离、膝关节外翻角 (FTA)、Mikritz线 ,进行JOA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均随访 6个月 ,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 8 4分± 11 9分提高到 78 9分± 14 3分 ;Mikritz线由术前 34 5 %提高到 5 1 4 % ;FTA术前 183° ,术后为179°。术后JOA评分、Mikritz线和FT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关节间隙距离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关节镜协助下胫骨结节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的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力学轴线转移到外侧是手术关键 ,使用一个切口完成胫骨和腓骨截骨  相似文献   

15.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张光铂  曹永廉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2):737-739,I001
目的:了解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远期效果,方法;自1985年5月~1995年5月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67例(87膝),其中38例(49膝)获得平均5年4个月的随诊。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5年组优良率为87.6%,5年以上组优良率为7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是有效的,它可延缓或免除关节置换术,手术确切重建及术后保持下肢正常力线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炎的一项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是其中最常用、最成熟的一种术式。然而,它同时也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存在10%~20%的并发症率。这些并发症包括神经血管损伤、筋膜室综合征、继发骨折、感染、血栓性疾病、截骨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矫正不足和畸形复发、胫骨后倾变化,甚至需要转换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与术前设计、手术操作等密切相关。理解这些的并发症对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很重要。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及文献进行总结,探讨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随时间推移,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术后矫形角度是否丢失,并确定哪些因素与其相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OWHTO的患者,共纳入40例(45膝)患者,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5.4±11.86)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时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及Caton指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模式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收治60例初次单侧HTO患者,其中未选择ERAS管理患者30例(传统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55~70岁,平均(61.13±4.59)岁。ERAS管理患者30例(ERAS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5~70岁,平均(62.17±5.00)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传统组平均随访时间(12.03±4.63)个月,ERAS组平均随访时间(12.43±1.9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VAS、KSS评分、膝关节ROM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  相似文献   

19.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外侧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外侧闭合楔形HTO治疗9例(男3例,女6例)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年龄52~58岁,平均56岁。术中显露胫腓关节近侧,切开前侧关节囊,用骨锯或骨刀去除外侧楔形骨块,闭合截骨处缺损后用“U”形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经2-5、5年(平均3.5年)随访,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好3例,尚可1例。结论:外侧闲合楔形HTO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的有效手术方法,但不适用于年龄过大的患者(〉60岁)。  相似文献   

20.
Jackson等(1961)首先报道了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来,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尤其是以膝内侧间隔为主,且伴有膝内翻畸形的患者具有确切的早期效果。Mathews(1998)报道其晚期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于1994年10月~2002年10月用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27膝,经6个月~8年随访,效果优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