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勇 《陕西中医》2008,29(3):318-320
目的:探讨中医气化的源流和内涵。方法:援引《内经》、《伤寒论》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气化"是论述自然六气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气化"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推动下,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伤寒论》六经六气学说是《内经》气化学说的具体应用和发展;人的生命其实质是一个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战平  屈小元  武彩霞 《陕西中医》2011,32(12):1647-1648,1665
"气化理论"源于《内经》,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辩证为总纲,六经分阴阳,阴阳为标。抑其太过,弥其不及使之恢复正常的寒热、燥湿、升降气化稳定状态是《伤寒论》"气化理论"的实质。至隋唐及其以后"气化理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阐发。刘华为教授在治疗内科疾病中特别注重气机和气化学说的研究,他将这一理论引入到了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产生了极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1]。具体来说,它是在天人合一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作为基础,运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种学说。《黄帝内经·素问》关于运气有七篇[2]:《至真要大论》《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详细论述了五运六气的理论。因此,五运六气渗透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长期指导中医防治疾  相似文献   

4.
《内经·素问》中"阳化气,阴成形"中医理论蕴含深刻的生命观、恒动观、疾病观。(1)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均可统一于"阳化气,阴成形";(2)"阳化气,阴成形"具有时刻运动,又相对恒定统一的规律性;(3)"阳化气,阴成形"可用于指导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谢晶日教授以此为依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临床常见病。强调"阳化气"不足是脾气虚弱无力运化,"阴成形"不及是胃阴亏耗,胃黏膜成形不足,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初期的主要机制。治疗上采用阴阳并调为原则,并贯穿整个疾病发展始终。自拟方欣胃颗粒经过多年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此法治疗的有效性。文章附有验案一则,可见临证时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中医气化学说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气化作用所产生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讨论了阳化太过、阳化不及、阴化太过、阴化不及4种气化作用异常的表现形式与机体代谢之间的联系,指出目前对二者的研究主要表现在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干眼病等疾病的病因病机研究中,认为中医气化作用与代谢关系在临床运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属于哲学范畴。气的概念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后指的是自然万物构成的基础,是物质性的。气的理论是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气和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对气和气化理论的认识,是中医与现代医学最大的区别,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气及气化的概念及理论,仅在"气血津液"章节中作为构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来讲解,使学习者难以从应有的高度理解,并因此出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中"脏腑"和"气血津液"两个部分在编排顺序上先后难以确定。如在教学中强调气的物质性,把气和气化理论与阴阳五行合篇,放在其之前论述,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并以此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中医理论,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气血津液是人体必需的四大基础物质,其中"气"有气化的功能,体现了中医"动"的理念。该文简述余在先基于"百病生于气"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思想与经验,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肖冲  由风鸣  祝捷  严然 《新中医》2016,48(11):1-2
中医学理论当中的"精气血津液理论"为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中医提出的"癌毒学说"及"癌气学说"为该理论提供了研究思路。作者立足于中医,从肿瘤角度出发,提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新的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包括其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为恶性肿瘤的中医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 气化学说贯穿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学说之中,是解释机体生理病理的核心理论,对于指导临床具有很大价值,现略述如下: 1 气化的概念与表现“气化”是指气的生成变化,也就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的物质性和功能性的表现是靠气化来实现的,归纳起来不外三个方面:其一、机体元气、营气、精、津液等靠气化功能以相互转化,《景岳全书》云:“……阳旺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代谢物质的产生和的排泄也离不开气化,如津化为汗、津液化溺、化涕、化唾,化泪等。其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靠气化得到滋养和生长。试以三焦论,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之气化。  相似文献   

11.
<正>《内经》框架下,《素问·气厥论》、《素问·痹论》、《灵枢·五味论》3篇言病理,提及膀胱中有"胞"之一物,但脏象框架下,又仅仅言及"膀胱"而不言"胞"。后世"胞"之提法似乎渐渐淹没,少有以此论病者,是否有"胞"这一器官每每引起古代医家乃至今人的争论。例如,穆俊霞等[1]发表的《从胞痹论胞与膀胱》,引杨上善、张介宾、王冰、马莳、扁鹊诸家观点,认为确有"胞"之一物,与膀胱相连而近,膀胱主藏津液、司气化,而胞则主藏尿液。尤舒彻[2]的《论〈素问·痹论〉之"胞痹"与"膀胱痹"》一文中高度赞同穆俊霞等[1]的观点。金栋[1]的  相似文献   

12.
恶性腹腔积液(Malignant Peritoneal Effusion,MPE)是肿瘤晚期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偏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受益有限。腹腔灌注药物临床效果明显,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循环热灌注临床有效率较高,但仍有操作难度较大,存在继发感染、肠粘连等风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化气、阴成形。”张介宾对此注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MPE是人体津液代谢异常,水液停聚腹部所致,导师李志刚教授从该理论出发,认为中医对MPE的治疗应基于温阳理论。从中医学角度来说,热疗属于温阳法。运用热疗治疗MPE是用“阳化气”抑制“阴成形”的过程,即平调阴阳失衡。神阙穴是气机升降的总枢,热主散,能行气,对神阙穴热疗能够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运行,从而治疗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导师李志刚教授在传统中医温阳理论指导下,受中药外敷及艾灸治疗启发,结合现代肿瘤治疗方法,总结改进出的“三剑客”疗法,即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药物腹腔灌注、微波体外深部热疗神阙穴。文章将从导致MPE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以及中医药的认识及治疗等方面论述MPE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金水相生理论是中医认知和诊治疾病的重要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的重要理论,张春和教授基于金水相生理论,运用肺肾同治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前列腺增生症与肺肾的相关性作为切入点,提出以肺肾为基础分型论治。治疗上主张审证求因,综合施治,重视后天之本,强调补肺肾之气并助膀胱气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中医发病机制、治法及方药,指导临床诊疗。甲状腺结节等瘤岩实体疾病的中医病机是人体阳气不足,阳化气之功能减弱,致痰、气、瘀、毒等阴邪凝聚而成,故治疗当以温阳散结法为主,以强全身之根本,以化痰、行气、祛瘀、解毒等散结之法攻伐局部有形之标实,二者相合,方能标本兼治,消散结节。  相似文献   

15.
崔晓宁  孙士玲  关徐涛  高萍  王涛  王冰 《新中医》2023,55(10):106-110
从中医学阴阳理论为根本出发点,对肿瘤类疾病的形成、发展以及复发转移的基本病机进行论述。根据《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阳气不足,阴精无力输布,进而停留在机体,形成瘀血、痰凝、气滞,是肿瘤类疾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遵循“辨证-辨时-辨体”的原则,注意不忘扶阳,时时消阴,并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以及患者的体质辨清阴阳权重。在运用温阳散结消阴法时要谨守阳虚病机,才能不耗伤正气。“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肿瘤的病因病机学说,也可提高肿瘤类疾病的中医疗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一步阐发其内涵为阴阳和合、动静结合、体用联合。结合泛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从“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与不及分析病机,认为“阳化气”与“阴成形”不及所致的浊邪侵袭而化源修复不利是泛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而“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是发生变证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结合临床经验,初步提出“温、通、补、动”四法辨治泛血管疾病,其中“温”调体质使命门启发、三焦气化,“通”为治标使三焦分治而有的放矢,“补”为治本使阴阳互求而形神相守,“动”为宗旨其关键在于三焦恒动、风药助动。以“阳化气,阴成形”指导泛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深入认识该病病因病机并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现代人体热力学结构及对"人身阴阳和而后汗"理论的现代解读,"汗"是包含阴阳2种属性的一种特殊所在,故选择"汗"作为衡量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一个标准;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人体热力学结构理论分析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即肿瘤的实质是体内津液"阳化气"不足,日久积滞而形成有形之体。故采用以激发、疏布阳气为目的的微汗法进行治疗,进而形成一个关于"微汗法"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恶性淋巴瘤可认为是有形之体,其发生的重要病机可责之“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因“阳化气”功能不及,气血津液无以温化,导致“阴成形”功能太过,饮聚生痰,痰阻血瘀,痰饮瘀浊毒邪敛聚,痰核始生。据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大法可归纳为温阳化气、化痰活血、抗癌解毒等,验之临床,取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的“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对人体阴阳功能的概括,根据阴阳转化理论,金保方教授在总结其导师徐福松教授经验的基础上将此理论运用于男科疾病诊治中,并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文章论述了“阳化气,阴成形”之男科生理和病理,提出“阴成形生长不足,阳化气生发受限”是部分男科疾病的关键病机,补充“阴成形”促进“阳化气”可使阴阳得以充沛循环,生化无穷,用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中医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认为本虚标实,"阳化气"功能不足为本病的关键病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则出现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从而阻碍神光发越而导致视力下降。改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应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分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