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政策背景,探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知识以及课程原则,构建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方法 依据«世界残疾报告»行动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的相关要求,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分析康复发展政策背景,探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结果 康复是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健康全覆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构建针对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体系,运动康复人才学习“体医融合”知识与技能,并在健康服务体系中从事“体医融合”的相关工作。基于ICF理论架构,运动康复专业是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体育、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学科因素;学科可以分为与基础学科相对应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相对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康复专门学科相对应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基于ICF构建现代运动康复科学课程体系原则,开发与国际接轨的健康相关通识教育课程,根据康复科学和体育科学的规律强化运动康复学科基础课程,从健康科学和康复科学视角发展专业基础课程,以康复服务业的从业要求为导向发展职业相关的技能。 结论 运用ICF理论,依据«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的要求和«世界残疾报告»的行动建议,提出了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学科知识以及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运动康复的专业发展,提高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构成要素的理论,从健康服务体系视域,对WHO有关康复服务的政策架构与行动战略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探讨WHO国际康复政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康复政策架构以及行动战略的核心内容。方法 WHO发布的康复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康复指标清单:康复监测和评估架构配套的工具》和《康复现状系统评估配套工具(STARS):康复信息收集模板(TRIC)》,形成国际康复政策体系。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根据WHO健康服务构成的六大要素,即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系统,详细分析国际康复政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政策架构以及行动战略的核心内容与康复服务优先发展领域。结果 现代康复服务政策核心依据WHO有关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理论,依据《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理论,明确发展康复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即“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路径。系统分析了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系统六大领域,WHO的国际政策架构、行动战略以及发展内容与优先领域。WHO倡导制定国家康复规划,建立与完善康复治理结构并发展康复治理能力,采取多种途径为发展康复服务筹资。将康复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在健康服务连续体中提供不同层次的康复服务,在健康服务体系中构建康复服务体系,培训专业人员,建立服务信息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覆盖率,关注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将辅助技术作为医药技术领域纳入康复服务体系。在健康信息系统中,收集有关功能和康复需求的信息以及康复服务结果和影响的数据,并开展基于循证的康复政策系统研究。结论 基于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研究了国际康复政策架构。现代康复发展的理念是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发展康复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健康服务体系,并且关注社会决定因素。发展康复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国际康复的政策体系围绕康复领导力和治理、康复筹资、康复人力资源、康复服务提供、康复相关医药技术以及康复与健康信息六大领域,从理论与政策、政策行动、实施工具和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效果评估)三个层级,构建了康复发展的政策和行动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与工具的体系。实施WHO康复政策,需要采取如下行动:加强康复服务领导力、治理、规划和协调能力;构建合理的康复筹资机制,为康复筹措必要资金;健全康复人力资源培养与保障机制;提升康复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康复服务提供能力并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辅助产品和辅助技术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建立涵盖功能、残疾和康复的健康信息系统并开展康复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ICF和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的架构和理论,构建社区体育活动服务体系以促进社区健康。方法运用ICF有关功能、残疾和健康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矩阵作为社区体育活动与融合发展的架构,探讨社区体育活动。结果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服务不仅可以提升不同参与人群的身体功能、运动能力,还可以促进构建健康行为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幸福感。社区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康复、教育、生涯发展以及赋权。社区体育活动与社区健康、康复等活动的融合发展,共同构建现代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活动是以"社区-家庭-个人"形式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活动指导是社区体育活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居家和社区体育活动指导是以个别化服务的形式,向残疾人提供有关体育活动的咨询、技能训练、运动环境的改造以及心理咨询与指导等,以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结论运用ICF构建基于功能导向和整体健康的社区体育活动架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矩阵和方法促进体育活动与健康、康复、教育、职业发展和赋权等活动的融合,实现社区包容性发展和社区整体健康。从社区体育活动视角思考残疾人的居家康复体育作为社区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为残疾人提供个别化的居家康复体育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在康复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和理论架构、中观层面的治理与管理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系统应用。方法 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等分析康复发展的政策理论架构;探讨WHO-FICs,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2)三大参考分类在康复领域的系统应用。结果 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宏观政策和理论架构,明确现代康复服务的内涵和原则。康复服务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6大要素,包括领导力与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要求在康复服务中依据ICD、ICF和ICHI的架构和知识体系,对康复领域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的分类、命名规则、内涵、外延、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进行标准化,并完成康复相关的评估和统计。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治理与管理的中观机制。康复服务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功能定向原则;情景要素包括服务地点、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景三个方面。在康复领域系统应用WHO-FICs推荐采用“评定(ICHI)–功能分类、评定、说明和编码(ICF)–疾病分类、诊断、编码(ICD-11)–康复干预(ICHI)”系统应用模式,遵循“评估(功能和需求)和诊断(疾病和功能)–确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实施康复干预–康复结局评价(功能评定)”的标准化流程。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的微观应用模式,明确康复涉及的主要疾病有28大类,主要功能障碍有7大类,康复干预有6大类。根据ICD-11和ICF推荐的整体功能评估工具有WHO残疾评定方案(WHODAS 2.0)、WHO示范残疾评估表简明版(MDS-B)和VB40通用功能领域(VB40),同时推荐ICF核心分类组合用于康复功能和康复结局的评估。WHO-FICs在康复病案管理和病案首页报告中的应用,可实现康复病案管理的标准化,基于康复病案首页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编码以及康复绩效报告的标准化为康复付费和支付管理提供了工具。基于WHO-FICs构建标准康复数据集,建立标准化康复大数据,实现功能相关的诊断相关分类和case-mix统计。结论 将WHO-FICs分类系统应用于康复领域,在宏观层面构建康复理论和政策架构,在中观层面明确康复治理与管理的机制,在微观层面建立康复应用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康复服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和覆盖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健康服务视域下,探索身体活动融入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内容及路径方法。方法 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组成部分,即领导力与治理、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出发,对基于学校的眼健康与身体活动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促进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体系,以及身体活动在眼健康服务连续体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中的应用。结果 基于健康服务体系视角,根据《世界视觉报告》,将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应遵循跨领域健康服务的五大原则,即普遍可及性和公平性、人权、循证、全生命周期和赋权。WHO倡导构建以人为本的眼健康服务体系,以人为本是基于学校的眼健康服务与身体活动融合新模式的核心理念。在健康促进学校中倡导基于学校的教育和身体活动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将身体活动作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相关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措施,并大力培养学校内部掌握身体活动与眼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构建身体活动与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信息系统,推进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体系。结论 身体活动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眼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构成要素,构建基于学校的眼健康服务,融合身体活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要求在学校环境中提供教育和身体活动等健康促进的方法。提升学校环境下基于教育和身体活动方法的眼健康服务的领导力和治理,建立新筹资机制,提供资金保障,发展身体活动促进眼健康相关人力资源,完善相关服务提供体系,开发高质量身体活动干预眼健康技术与器材,并将儿童身体活动及眼健康信息融入到学校健康信息,从而实现儿童的眼健康和促进其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参与“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即“护士体验患者活动”后临床护士的真实感受,为新建医院服务模式优化、信息系统管理完善、护士训练培养策略提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名护士体验活动后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后,参与护士接受访谈,提炼出个性化服务,专业指导需求,信息系统管理,疗愈环境设计,体验活动启发与改变5个主题。结论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可根据门诊护理专业需求特色,打造个性化护理宣导;探寻新建医院信息系统无纸化管理前期不稳定的解决方法;开发拓展“神秘客户”体验活动用于护理的优化与改进,为新建医院初期服务模式、制度流程改进、护理人员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为营造优质的护理文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方法 应用内容分析法和WHO健康服务体系理论,对WHO学校健康和身体活动相关领域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内容分析,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WHO在学校健康领域核心政策文件包括《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WHO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和《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在身体活动领域核心文件主要有《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儿童青少年部分)。结果 身体活动作为一项健康战略和发展战略,是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健康和教育领域,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关键是关注儿童功能和发展,以促进学校健康包容性和公平性为目标。在学校环境中,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纳入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学校健康服务连续体中。在宏观层面,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建立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战略架构和战略规划;在中观层面,教育机构应依据WHO学校健康服务指南的要求来制定和改进学校健康服务政策和方案,完善学校健康服务手段。通过提供高质量体育课程和课后身体活动实现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在微观层面,以构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为指导,将身体活动以课程和活动的形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需从学校健康领导力与治理、学校基础设施筹资、支持身体活动的学校健康服务提供、学校健康人力资源、学校健康相关医药技术以及学校健康信息系统六个领域入手,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政策行动、加强多层级的学校领导力与治理,筹措必要资金,开发适应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人力资源并建设支持身体活动的方案。结论 学校健康服务是促进儿童健康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领域,身体活动是学校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WHO颁布的相关核心政策文件,构建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其核心内容是要通过教育和体育手段将身体活动融入健康促进学校健康服务体系中,构建健康促进学校服务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构成六要素,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学校健康领导力与治理、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筹资,发展学校健康人力资源,研发基于学校的健康相关医药技术,建立共享学生健康数据的健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6大构成要素理论,对康复体育的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以及优先领域进行内容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探讨康复体育的政策架构、行动战略以及实施方法。方法 依据WHO发布的《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结合其配套使用工具等政策文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探讨康复体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以及行动战略、核心内容与优先发展领域。结果 康复体育是现代康复的组成部分,依据《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理论,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措施满足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需求,整合于健康服务连续体之中,促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康复体育服务发展涉及领导力和治理、筹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设备/技术/设施和监测评估与信息系统6大领域。在康复体育法规、政策与治理领域,国家为发展康复体育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动指南等,提升政府领导力与治理;拓宽康复体育筹资渠道并优化经费分配方案;完善康复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将康复体育专业人员匹配到三级卫生健康服务机构中,确保有康复体育需求的功能障碍者能够在不同层级的健康体系中获得高质量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探讨儿童交流障碍相关核心术语、疾病诊断标准、功能诊断标准和整体康复方案。 方法 运用ICD-11、美国言语治疗师协会(ASHA)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的相关标准,分析儿童交流障碍的核心术语。运用ICD-11分析儿童交流障碍的疾病诊断标准。运用ICF-CY分析儿童交流障碍功能诊断标准。依据ICF-CY和ICHI构建儿童交流障碍整体化与结构化康复方案。 结果和结论 儿童交流障碍相关的核心术语有“发育性语言障碍主要伴语用语言损伤”“交流”“交流-生成”“交流-接收”等。儿童交流障碍是以社会交流受限为典型特征的障碍,是儿童发育迟缓的典型障碍表现,疾病诊断命名为“发育性语言障碍主要伴语用语言损伤”(6A01.22),属发育性语言障碍(6A01)的一个亚型。儿童交流障碍相关功能涉及与言语-听觉相关的身体结构、身体功能以及交流活动,交流活动涉及交流-接收(d310-d329)、交流-生成(d330-d349)、交流和使用交流设备与技术(d350-d369),个人因素涉及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结构化的儿童交流障碍综合康复解决方案涉及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4个层面,干预方法可分为评估类、训练类、教育与咨询类以及社会心理支持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整体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个别化运动康复方案。方法 基于ICF的理论架构和ICD-11的疾病诊断,从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理解、注意和思维等功能进行分析,并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及身体活动的身心交互理论,构建针对学习障碍儿童以功能为导向的个别化运动康复方案。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的身体功能障碍集中表现在精神功能方面,在活动和参与方面体现为学习和应用知识、完成一般任务、与人交流等的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且学校环境中的教育用品和技术及其服务、政策和体制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学习障碍儿童。运动康复有利于学习障碍儿童改善精神和运动功能,并有效提升智力、认知、注意力、沟通、活动等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根据《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以及相关国家身体活动指南中针对儿童的部分,选取适合学习障碍儿童的运动方案,进行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至少每天60 min,以及每周不少于3次的高强度训练,配合适宜的体育游戏和休闲体育活动可有效改善学习效果,降低学习障碍影响。结论 运用ICD-11和ICF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疾病、功能障碍和运动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基于身心交互作用理论和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建立了整体康复和功能导向的运动康复方案,这些方案推荐每天进行至少60 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有氧运动和体育游戏等,以及每周至少3次且时长不低于30 min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肌力训练和体育竞赛等。结合儿童的学习障碍和运动功能特点,制定基于功能的个别化运动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学习障碍儿童认知、注意和思维等功能,改善学习障碍,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辅助技术发展现状,探讨未来辅助技术政策与服务发展。方法 基于联合国和WHO辅助技术的相关政策与理论架构,运用WHO健康服务体系构成要素的理论,分析国际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架构与主要内容,比较全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辅助技术服务政策、辅助产品和服务发展,探讨国际辅助技术的政策与创新技术发展热点。结果 辅助技术服务是康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辅助技术服务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的关键步骤。联合国和WHO发布的辅助技术服务相关指南提供了辅助技术服务政策,其核心架构是基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有关辅助技术内容,并具体表现在WHO《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以及WHA 71.8号有关辅助技术的决议《改善获得辅助技术的机会》等核心文件中。国际辅助技术政策核心内容旨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综合保健服务,强调将辅助技术纳入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和康复服务范畴,根据WHO健康服务的六大核心构成要素建立和发展辅助技术服务,从而提高获取优质辅助技术机会,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并且在辅助产品和辅助技术服务领域,倡导技术和服务创新,形成5P辅助技术模式。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在辅助技术服务政策、辅助技术产品提供以及服务覆盖率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存在着较大差异。未来各国辅助技术发展热点主要是采用WHO提出的5P模式进行政策和服务提供以及技术变革,辅助技术产品开发、辅助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是未来发展的热点。结论 国际社会有关辅助技术的政策是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核心,并以联合国及WHO发表的辅助技术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其主旨在于发展辅助技术服务,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及时、适当和可负担的辅助技术服务,改善他们的健康并提升生活质量和福祉。要将辅助技术纳入全民健康覆盖,并通过初级卫生保健加强服务提供,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全民健康覆盖的目标,实现辅助技术服务全覆盖。发展辅助技术,要将辅助技术纳入康复服务的范畴,在WHO健康服务体系的六大构成要素架构下,完善辅助技术服务的治理,通过多种机制为辅助技术服务进行筹资,培训康复人才从事辅助技术工作,改善辅助技术的服务提供,提升服务的质量,将辅助技术纳入基本医药技术,建立适应辅助技术发展的健康信息系统并对辅助技术服务提供监测。在世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辅助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获得辅助技术服务时遇到很大挑战。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划,并进行技术和服务创新。未来辅助技术发展将围绕辅助技术的5P模式进行产品和服务提供领域的改革以及技术创新,以提升辅助技术服务的覆盖率、有效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在全民健康覆盖架构下,将辅助技术服务融入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全民辅助技术服务全覆盖,提升辅助技术服务的质量和辅助技术消费者的福祉。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he unmet need for safe and effective contraception still remains high. In 2017, about 25%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o wanted to avoid pregnanc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ere not using a modern contraceptive method. The biggest proportion (21%) of these women live in Sub-Saharan Africa.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health systems factors impacting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into HIV service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intends to document health systems factors constraining or facilit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into HIV services.MethodsA search of electronic databases such as 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was conducted using keywords. We considered peer-reviewed articles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English between 1st January 2010 and 31st December 2020. The peer-reviewed articles which were considered focussed on identifying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at the levels of the health system which influenc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integrated family planning and HIV programs, availability of integrate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in HIV care, the evidence on the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family planning and HIV services and investigating the outcomes of programs aimed at strengthening family planning integration in HIV counselling, testing and care. Twenty-seven articles that identify factors affecting integ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into HIV servic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thematically analysed.ResultsHealth systems factors constraining integ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and HIV services were human resource turnover and shortages, lack of policy guidance on integrated care, poor oversight, unclear service delivery guidelines,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systems. Facilitators to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into HIV services were identified as training in family planning for service providers, the creation of a supportive policy environment to accommodate service integration, supportive supervision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by service providers towards service integration.ConclusionIncrease in the health workforce to support 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skills enhancement for service providers and improvement in family planning commodity stock levels play a key role in facilit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into HIV servic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发布的健康促进学校及健康服务的政策、指南和标准。方法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健康促进学校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和《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构建了健康促进学校理论框架。本研究从健康服务体系的视角,对健康促进学校及健康服务的政策、指南和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对健康促进学校构成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将身体活动作为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领域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健康促进学校倡议是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的重要研究领域。《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主要服务对象包括5~19岁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涉及健康促进、健康教育、预防性干预措施、临床评估、健康服务管理等多种活动类型。《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涉及政策资源、课程与环境、社区参与等方面的8个全球标准和13个具体领域。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相关政策架构,该架构以儿童健康为中心,倡导通过学校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公共卫生、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达到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权利、满足健康需求的目标。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过程中,要落实《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的要求;在发展学校健康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和《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将教育和体育手段纳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服务、健康促进学校和身体活动相关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政策架构,并基于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学校理论体系提出大学生身体活动服务标准、行动领域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身体活动政策和身体活动指南的理论、政策架构以及核心内容。 方法 运用政策研究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具体分析WHO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和WHO身体活动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核心内容。结果 《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简称《行动计划》)是WHO颁布的有关身体活动的国际政策文件,该政策文件遵循以人权、全生命周期、循证实践、比例普遍性、政策协调性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参与和赋权、建立多部门伙伴关系的7个原则,将身体活动纳入健康服务和社会发展的范畴。《行动计划》由4项战略目标和20项政策行动构成,涉及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领域,身体活动政策融入健康服务,对于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健康全覆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简称《指南》)作为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技术文件,采用PI/ECO方法架构,分析了各类人群的身体活动需求,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特殊人群孕妇和产后妇女、慢病患者和残疾人士等,提出了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的活动指南,内容涉及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身体活动类型、身体活动的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以及预防健康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南》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相关指导原则,旨在从微观层面提升整体人群参与身体活动程度,改善提高整体人群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结论 作为一项健康战略和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倡导将身体活动纳入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全民健康覆盖。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即领导力和治理、筹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可以将《行动计划》4项战略目标和20项政策行动纳入上述六个领域。《指南》作为贯彻落实 《行动计划》的技术文件,基于PI/ECO方法架构,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孕妇和产后妇女、慢病人群、残疾人等人群提供增加身体活动与减少久坐行为的指南建议。核心内容涉及针对的人群、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身体活动类型、身体活动的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以及预防健康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发展康复事业促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中国康复事业发展的历程,总结发展经验,研究康复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以及服务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政策研究方法,回顾中国康复事业,总结发展经验,并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结果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本文回顾中国康复事业的历史发展和宝贵经验,分析中国康复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社会意义,着重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相关康复政策进行研讨。结论中国康复事业是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健康服务的视角,中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康复相关领导力和治理能力,建立了康复事业发展的筹资机制,培养了大批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覆盖三级医疗服务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并且将辅助技术纳入到现代康复服务体系中,建立了相应的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康复事业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