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9例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BL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中5例仍存活,4例死亡。结论:PBL主要以B细胞来源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多见,临床治疗以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on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突变图谱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6年5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初治PB-DLBCL患者37例。采用淋巴瘤相关55个基因靶向测序描绘PB-DLBCL患者的突变图谱,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临床因素和基因突变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初治PB-DLBCL患者中,男性21例(56.8%),年龄>60岁21例(56.8%),Ann Arbor分期为Ⅳ期22例(59.5%),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22例(59.5%),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为3~5的患者18例(48.6%)。靶向测序结果显示,MYD88、PIM1、CCND3、CD79B、CIITA、HIST1H1E、KMT2C、PRDM1、TNFAIP3、ZFP36L1为常见突变,突变频率高于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TG2基因突变(P=0.015)、MYD88基因突变(P=0.049)...  相似文献   

3.
陈仕高  刘莉  刘都礼 《华西医学》2007,22(3):526-527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腰椎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患者有腰部疼痛,X线检查示腰椎骨质破坏,病理组织学观察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为B细胞性。结论:PL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好,临床及放射学上难与其它骨恶性肿瘤鉴别,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区分细胞类型来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随访1~10年(平均4.2年),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的7例患者,6例存活,1例死于多发转移;单纯接受化疗的5例患者,1例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可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检查早期诊断,对化疗及放疗均敏感,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3例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症状、X射线、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治疗。结果表明:23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处局部疼痛和压痛;X线检查及CT显示,浸润型改变者15例、溶骨型5例、硬化型2例、囊状膨胀型1例;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23例中单发骨病灶21例,多发病灶2例。3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本病常侵犯单骨,多表现为虫蚀样浸润性和溶骨性骨破坏。X线及CT定性诊断困难,最后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采用局部放疗联合全身化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 lymphoma,NHL)是少见病。目前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尚未确立。为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 ,我们收集近 10年的1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们从收集到的 NHL 112 0例中 ,筛选出符合骨原发性 NHL 定义者 [1 ] 10例。即 1病变仅局限于骨组织 ;2病理检查符合 NHL 的诊断 ;3诊断时没有转移。 10例中男 7例 ,女 3例 ;中位年龄 5 0岁 (30~ 76岁 )。主要症状是病变部位肿胀 5例 ,骨疼痛 7例 ,骨折 1例。病变部位 :股骨 3例 ,胫骨 2例 ,肱骨 2例 ,另…  相似文献   

7.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灶局限于脑、软脑(脊)膜、脊髓或眼球。该病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正常的人群。近年来,在免疫正常人群中,其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的治疗多采取放疗、化疗结合的方案,但预后较差。目前,有关PCNSL的相关因素中,年龄和体能状态与其预后的关系研究较为广泛;血清乳酸脱氢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病灶是否累及深部结构与其预后的关系也有报道。有研究表明,病灶数目、标准化摄取值最大值、大剂量甲氨蝶呤使用情况以及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某些生物标记可能也对PCNSL的预后有预测意义。笔者就上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该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05年收治的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无特殊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病变原发于骨骼而无其他组织起源的证据,通过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以B型细胞源性为主.结果:手术治疗19例,术后局部放疗9例,全身化疗7例,未行放、化疗3例.单用全身化疗6例,放、化疗结合者12例,未行治疗1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18年,获得随访结果33例,2年内死亡12例, 5年与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1%(14/34)和20.1%(7/34).结论:病理检查,尤其是免疫组化是确诊和分型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放疗结合CMT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中,男∶女=1.17∶1,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42.3%),病变部位以肠道为主(73.1%)。患者3年生存率为15.4%,生存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首发症状、病变直径、LDH升高与否、临床分期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预后不良的疾病,其预后与年龄、首发症状、病变直径、LDH升高与否、临床分期因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伴纵隔大包块淋巴瘤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56例初诊伴有纵隔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25例(45%),女性31例(55%),中位年龄31(17-72)岁。其中≤40岁患者48例(86%)。按病理分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9例(16.1%),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26例(46.4%),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 HL)17例(30.4%),纵隔灰区淋巴瘤(MGZL)4例(7.1%)。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或化学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4.5(11-149)个月。c HL组中联合受累野放疗(IFRT)10例,完全缓解(CR)10例(58.8%),部分缓解(PR)2例(11.8%),疾病进展(PD)5例(29.4%),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难治而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c HL组1年总生存率(OS)为94.1%,2年OS率为88.2%,5年OS率为67.2%。MGZL组中,联合IFRT 3例,auto-HSCT 1例,CR 2例(50%),PD 2例(50%)。MGZL组1年及2年OS率均为66.7%,5年OS率33.3%。PMBCL组中,联合IFRT 8例,auto-HSCT 7例,CR 22例(84.0%),PR 2例(8.0%),疾病稳定(SD)1例(4.0%),PD 1例(4.0%)。PMBCL组1年及2年OS率均为100%,5年OS率为95.7%。DLBCL-NOS组中,联合IFRT 3例,auto-HSCT 2例,CR 4例(44.5%),PR 2例(22.2%),疾病稳定(SD)1例(11.1%),PD 2例(22.2%)。DLBCL-NOS组1年OS率100%,2年及5年OS率均为77.8%。4组间OS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PMBCL组生存期显著长于MGZL组(P<0.01)及c HL组(P<0.05),与DLBCL-NO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纵隔肿物因其解剖部位独特,常表现为独特的临床特征。c HL、MGZL、PMBCL、DLBCL-NOS等几种原发或伴发纵隔大包块的B细胞起源的淋巴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其临床表现类似,但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在现有治疗条件下,PMBCL的预后优于MGZL及c HL。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236例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表明:①236例PENL病例占同期淋巴瘤的40.7% (236/580),中位年龄为55岁(16岁-9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 1(153/83).②PENL的首发部位常见于胃肠道、鼻腔、扁桃体、纵隔、皮肤、脾、睾丸、骨及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其所占比例依次为30.1%(71/236)、10.6% (25/236)、8.9% (21/236)、5.9% (14/236)、5.1% (12/236)、4.7%(11/236)、4.2% (10/236)、4.2% (10/236)、3.0% (7/236).③PENL的首发症状多无特异性;体征多为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在本研究中此体征占66.9%(158/236).④按照2008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胃肠道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常见,鼻腔PENL病理类型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见,扁桃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并不少见,出现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决形成时,应警惕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可累及多部位,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弥漫型及结节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多样、多灶损害为特征。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胃癌、胃溃疡、胃炎等鉴别困难。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下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 LB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9例病理确诊为PMLBCL患者,中位年龄32岁,临床表现以纵隔巨块(72.4%)、上腔静脉综合征(51.7%)、呼吸困难(62.1%)、浆膜腔积液(48.3%)多见,其中62.1%存在结外侵犯,62.1%合并胸腔外受累。按照Ann-Arbor分期,16例(55.1%)为Ⅰ-Ⅱ期、13例(44.9%)为Ⅲ-Ⅳ期,12例(41.4%)合并B组症状。在本组29例患者中2例失访,中位随访29月,余27例患者中17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复发,4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为29月,5年总生存率(OS)达85.2%,其中RCHOEP方案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94.4%,CHOEP方案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75%。8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访至今均为持续CR。单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和LDH水平升高,超过2倍正常上限,初治疗效、IPI评分具有预后参考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均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RCHOEP化疗方案初步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探索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0(12-82)岁,男性多见,男女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和血液内科2013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6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并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0(3-81)个月,中位年龄48(15-70)岁,男女占比1.5:1,1、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7.2%和26.2%,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3.9%和24.5%。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百分比影响首程治疗效果;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EBER、贫血、IPI指数、B症状、骨髓侵犯、结外累及、单一治疗方式、首次治疗效果是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程缓解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早期患者,接受放疗能获得更多生存率。结论:首程缓解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早期患者(IE到IIE期)放疗或放化疗联合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晚期患者(IIIE到IVE期)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放疗与化疗2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需考虑造血干细胞输注、CAR-T等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L)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8年6月本院初治鼻腔ENKL患者52例。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个因素和预后的关系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OS时间为72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IPI、ECOG、Hb、临床分期及治疗模式均与鼻腔ENKL患者的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b、年龄及临床分期是影响鼻腔ENKL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Hb、年龄及临床分期可用于预测鼻腔ENK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20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分子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状况分析,探讨该病的治疗策略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对2005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0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及基因异常、治疗及预后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以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国际预后指标(IPI)、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及MYC、HXO11、BCL-2基因表达作为研究参数,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病例5年的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与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分别为61.9%和53.9%;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的患者与使用单纯化学疗法的患者相比,OS率及EFS率均显著提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携带BCL-2基因表达将明显降低患者的OS率和EFS率,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0.05);COX回归分析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CL2基因高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方法;Ann Arbor分期、BCL-2表达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3例 PHC 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生存质量,采用 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3例为多发性骨转移,67例呈混合性骨破坏,部位分布以脊柱为主。本组生存时间0~46个月,中位生存期14.5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55.3%、29.1%、12.6%。多元 Cox 回归分析显示,伴其他部位转移(RR =2.67,95% CI 1.51~4.72)、肝内病灶未控制(RR =3.02,95% CI 1.75~5.21)、肝内多个肿瘤灶(RR =2.13,95% CI 1.32~3.44)和诊断骨转移时甲胎蛋白(AFP)偏高(RR =1.89,95% CI 1.08~3.29)为 PHC 骨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PHC 骨转移患者远期预后较差,伴其他部位转移、肝内病灶未控制、肝内多个肿瘤灶和诊断骨转移时 AFP 偏高的 PHC 骨转移患者预后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