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0-2021年甘肃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规律,为麻风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2000-2021甘肃省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资料。结果:2000-2021甘肃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056/105降至0.008/105,年患病率从0.17/105降至0.06/105。共报告新发病例133例,其中男87例,女46例。复发病例共8例,儿童病例4例。2级畸残42例(2级畸残比31.6%),平均延迟期47.70个月。早期发现占12.78%,发现方式以自报和报病为主(80例,占60%),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占6.02%,传染源来自家内的病例占31.58%,传染来源不明的占64.66%。平均发病年龄(40.65±13.84)岁,新发病例均为本土病例。全省14个市州有8个市(州)有新病例报告,分布在31个县(区、市)。陇南市报告的病例数占甘肃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0%,平凉、庆阳、甘南3个市(州)报告病例数占甘肃病例总数的28.6%,病例以散发为主。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995-2020年浙江省麻风流行特征,为“十四五”麻风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浙江省各地上报的各类麻风疫情报表、国家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浙江省1995-2020年所有新发麻风病例、可疑症状监测系统以及浙江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终期评估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20年浙江省新发现麻风病例493例,年平均发现率0.04/105,患病率0.19/105,均呈下降趋势;2011-2020年新发病例与1995-2010年相比,平均年龄小,户籍分布以流动人口病例为主;新发病例五级分类法以LL最多(33.87%);联合化疗多菌型占比由72.41%上升到93.68%,平均延迟期由34.1个月降至20.7个月,早期发现比由46.71%上升到70.69%,皮肤科就诊者占比由80.56%上升到91.95%;新发病例完成治疗率89.7%,2015年后新发病例中未出现氨苯砜综合征。结论:浙江省麻风流行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人口流动造成的输入性病例,导致难以发现和监测等问题,因此需继续加强麻风可疑症状监测、完善防治网络、稳定防治队伍及加强麻风核心知识的宣传,尽早发现患者,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2020年陕西省新发麻风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防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人口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使用率、构成比和百分比等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20年间,陕西省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病例的早期发现率为35.82%,患者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期为55.4个月,新发患者2级畸残率37.59%。病例发现方式以门诊发现为主,占60.45%。结论:2011-2020年期间,陕西省麻风发病降低,但新发麻风病例依然存在畸残比高、延迟期长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麻风防治人员技能培训,提高麻风症状监测水平,降低传播和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病例资料,对麻风患病率、新发率、复发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发现方式、传染来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汉中市2010-2022年共发现麻风患者88例,其中新发79例、复发9例,年平均发现率0.20/105,年平均患病率0.86/105。新发病人数和新发率除2014年稍微有所反弹外,其余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数最多的为洋县、宁强县,其次为城固县、勉县。新发病例男女性别比2.59∶1,平均发病年龄(47.94±13.12)岁,中年居多,以农民为主。多菌型占97.47%,MB∶PB为38.5∶1,2级畸残率40.51%,平均诊断延迟期65.73个月,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发现(占48.10%)、自报和他报(34.18%)为主,传染来源不明者占63.29%,家族内传染者占29.11%。结论: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新发病例存在诊断延迟期长,畸残率高,传染来源不明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历年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比,评价我省综合防治措施在麻风病例早期发现中的作用。方法:近10年来,我省相继开展了麻风可疑者筛查、密切接触者检查、大众宣传、人员培训、疑似病例转诊、省级诊断确认、报病奖励、强化转诊中心、麻风症状监测等病例发现措施。结果:我省2011-2020年共发现113例新发病例,其中男71例,女42例,平均年龄52.2岁,2例儿童病例。输入病例31例,主要来自云、贵、川等高发省份,以外来媳妇和务工人员为主。本土病例主要来自原高、中流行市县,以农民(工)为主。2011-2015年平均就诊延迟期为31.7个月,2016-2020年为1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4)。2011年新发病例中G2D占比40%,2020年下降至20%。多因素分析发现,诊断延迟期超过24个月与2级畸残的发生相关。结论:我省采取的麻风病例综合早期发现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发患者G2D占比。  相似文献   

7.
1990~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病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1990~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患者发现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资料来自中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麻风疫情监测系统数据库,对1990~1998年中国新发麻风患者登记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990~1998年中国新发现麻风患者19453例,年均发现率为0.17/10万 (0.29/10万~0.16/10万),近5年来发现率持续在0.14/10万~0.16/10万之间.1998年底中国有271个县(市)麻风发现率在0.5/10万~2.2/10万之间.云贵川地区新发病例占中国新发病例的51%.本研究新发患者70.8%有明确的传染源,95%是通过皮肤科门诊、报病、线索调查和接触者检查所发现.皮肤涂片阳性者占62.9%,细菌指数>4.0者占11.4%,单皮损病例占11.1%,Ⅱ级残疾占24%.结论1990~1998年间中国麻风发现率虽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麻风问题不能低估;建议采用主动和被动病例发现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降低残疾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73.8%),女11例(26.2%)...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麻风血亲家系成员体检在文山州早期发现麻风病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文山州2011-2016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资料,比较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人口学特征及2级畸残比、平均延迟期和发现方式等流行病学指标。结果: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分别为124例和81例,2级畸残比分别为14.52%和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延迟期分别为16.23±3.45和10.77±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4岁少年儿童占比分别为16.13%和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菌型占比分别为51.61%和6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促进了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降低了2级畸残比,缩短了诊断延迟期。  相似文献   

10.
1996-2005年中国十省市麻风病家庭内传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5年全国麻风流行程度不同的10个省(自治区)共发现有明确家庭内传染源的麻风病例2724例,占同期总发现病例数的22.11%.接触者检查发现病例占同期总新发病例的6.59%.不同流行程度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随着流行程度的降低,接触者检查方式对新发病例的贡献率明显下降,皮肤科门诊发现比例逐渐上升.指征病例与先症者40.7%的潜伏期在10年以内,其中5年以内的占22.0%;指征病例作为指征先症者时,76.5%的继发发病的新病人潜伏期在3年以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在病例发现的方式上应有所侧重.在麻风高流行地区家庭内接触者检查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麻风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的病例个案资料,以及《云南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相关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性检验,对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主要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麻风患病率为0.62/105,比2011年(2.72/105)下降了77.21%;发现率为0.25/105,比2011年(0.61/105)下降了59.02%。2020年新发患者2级畸残比10.08%,比2011年(29.33%)减少19个百分点。全省已无麻风中流行地区,有116个县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标准,中流行县比2010年减少11个,达标县比2010年增加了61个。结论:通过《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疫情总体下降明显,消除麻风危害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13.
收集2010-2020年广西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新发现病例的病历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纳入482例资料完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其中2级畸残89例(18.46%),结果示发生2级畸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507)、老年(≥60岁;OR=2.622)、延迟期(≥24个月;OR=7.117)和有周围神经粗大/触痛(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5.179;>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11.072)(均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湖南省西部2个麻风高流行县重复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对当地麻风患者发现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7—2002年麻风新发病例,其中包括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年份的病例资料,对各年发现病人数,平均确诊年龄,畸残率,延迟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1997年至2002年共发现133例患者。平均每年发现22.2例,年发现率2.4/10万。1998年开展LEC时发现的新病人数是接近开展IEC前一年的2倍,以后新发现病人数减少到一个稳定的低水平,在2002年重复开展LEC时,发现数又是接近前一年的2倍。但与1998年首次开展LEC时发现数相比,减少了50%。新发病人的疾病延迟期平均为34.8月,疾病延迟期在开展LEC前后未显示有缩短或延长的趋势。133例患者中,35例有可见畸残(26.3%)。但新发现病人中2级畸残率从1998年的32.0%下降到2002年重复实施LEC时的12%。结论:作者认为重复实施消除麻风运动促进了当地某些流行病学指标的好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5-202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整理贵阳市2005-2020年新、复发麻风患者的详细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对麻风病例的一般情况和就诊次数、麻风反应、残疾情况、传染源、发现方式和型别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贵阳市2005-2020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169例,年均发现率0.260/105,总体呈下降趋势,复发病例7例,其中3例是联合化疗后复发(42.86%),4例为DDS单疗后复发(57.14%)。169例患者平均年龄(41.88±16.75)岁,儿童病例(14岁及以下)6例,占新发病例的3.55%,MB∶PB=2.13∶1,平均2级残疾比为32.54%,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占31.36%。影响畸残的主要因素为麻风患者的文化程度高低、不同传染源、不同的发现方式和麻风型别。结论:贵阳市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残疾发病率高并且还有儿童病例(14岁及以下)出现,麻风疫情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江苏省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效,为开展新阶段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 方法:收集、总结、分析规划期间历年工作资料及数据。结果:2020年末,全省全面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其中新发麻风人数、现症病人数和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等关键指标分别由2010年的36例、184例和36.11%下降至2020年的6例、60例和16.67%,创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历史新低,且实施过程中创新了多个有效的麻风防治方法。结论:2011-2020年,江苏省麻风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下降态势,并不断探索低流行形势下麻风防治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间麻风病的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麻风707例,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前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占全区报告病例数的46.53%;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比为25.88%;多菌型73.69%,少菌型26.31%;14岁及以下儿童占2.40%。门诊发现病人占58.27%。 结论: 广西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畸残比仍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既往流行较重地区,因此仍应加强高流行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Leprosy household contact investigation has been recommended as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strategy for more than 50 years.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yield that could be achieved in case detection if four contacts could be examined for every case found.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cases not detected (lost) and yield per contact investigation in Mato Grosso, the incidence rates and yield calculations from a cohort study conducted in Rio de Janeiro by Matos et al (1999) were applied to data from the state of Mato Grosso. Also, to identify high-risk groups for lepros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which leprosy cases found as a result of a contact investig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index cases detected by other means. RESULTS: The lost cases among household contacts were at least 4 per every 10 new cases detected. This is the result of insufficient contact investigations--it being 0.8 instead of 4 contact investigations per each case as recommended by the Brazilian Ministry of Health. Up to 60% of the incidence of leprosy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high number of lost cases among household contacts not examined. Women and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contacts. CONCLUSION: The lost cases due to insufficient contact investigation represent lost opportunities in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thus losing the opportunity to reduce leprosy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