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附着龈重建的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8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种植二期手术且伴有附着龈不足的患者8例,共10个种植位点,应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在种植二期手术的同期为患者进行附着龈重建。术后4周行烤瓷冠修复,冠修复半年后复诊。分别记录术前、术后4周、冠修复半年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记录冠修复半年后的改良菌斑指数(mPI)、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术后4周时,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与术前相比平均增加2.41 mm(P<0.05)。重建的角化黏膜宽度在冠修复半年后仍然保持稳定,无明显炎症并紧密贴合于烤瓷冠,平均为(2.64±0.53)mm。mPI平均为0.70±0.82,PD平均为(1.80±0.36)mm,BI平均为0.73±0.64,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为23.3%。结论:在种植二期手术同期,采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能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短期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自体游离硬腭黏膜移植,进行种植体周附着龈增量,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例种植术后种植体周附着龈严重不足患者.在种植术后1个月行自体游离硬腭黏膜移植,术后6个月测量附着龈宽度增加量。采用SPSS11.5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的附着龈宽度值变化。结果:种植体周附着龈宽度术后6个月平均增加量为(3.77±0.4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体游离硬腭黏膜移植是种植体周附着龈增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上颌前牙种植的附着龈重建的方法。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种植二期术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实验组上颌前牙种植区正中偏腭侧作切口,剥离粘膜瓣,保留骨膜,上愈合基台,附着龈底部缝于骨膜;修整龈瓣颈缘,并与邻牙相协调;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上颌前牙种植区正中切口,剥离粘骨膜瓣,上愈合基台,常规牙龈缝合;基台研磨贵金属烤瓷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前牙种植周附着龈宽度。和评价龈缘外形。结果:实验组附着龈宽度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龈缘外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颌前牙种植的附着龈重建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
牙种植体(以下简称种植体)周软组织形成的袖口、附着龈宽度、唇侧软组织丰满度和牙龈乳头状况都可影响种植体骨整合和美学效果.通过游离牙龈移植、带蒂牙龈移植、黏膜培养细胞移植法、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法和正畸助萌法可增加种植体周附着龈宽度.美学区通常具有充足的附着龈,但其软组织形态和龈乳头高度等都可影响软组织整体美观效果,通过软组织切口设计、个别临时冠引导法、种植体牙龈乳头重建法和不翻瓣技术可保存或改善美学区软组织,实现种植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种植体周软组织厚度通过手术方式进行干预,观察该干预对种植体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种植义齿Ⅱ期手术过程中,对于软组织厚度〉5mm者行斜形切口;对于软组织厚度预期〈1.5mm者行结缔组织移植术。两者均调整软组织厚度至2.5~3mm,以对侧同名部位的种植牙为对照组,于种植体修复后半年,检测种植体周牙龈炎症指数(GI)、龈沟内金属基质蛋白酶-8(MMP-8)含量,以及种植体周骨丧失(BL)。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斜形切口组MMP-8含量、BL均显著降低(P〈0.05),结缔组织移植组GI、MMP-8、BL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适当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厚度处理有利于维护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附着龈增宽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种植体周附着龈不足或缺失的患者,采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增宽种植体周的附着龈。术后观察游离龈瓣的存活状态,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附着龈的宽度,计算术后1年附着龈的收缩率。结果 20例患者的游离龈瓣均存活,术后1年附着龈宽度为(3.05±0.44)mm,与术前相比增加了(2.56±0.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减小了(2.13±0.28)mm,附着龈收缩率为41.22%±5.04%。结论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应用于附着龈增宽术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能较好地提高种植体周附着龈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 A-PRF)膜应用于前庭沟加深术,探讨其促进种植体周附着龈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7月在本院因种植体周附着龈不足而需前庭沟加深术的患者共26例,运用统计学中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13),实验组应用A-PRF膜,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手术。术后不同时间点对附着龈再生、黏膜状态、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12周,实验组新增附着龈分别为(3.15±0.36)mm和(2.81±0.36)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3±0.29)mm和(2.52±0.30)mm(P<0.05)。实验组术后黏膜愈合状态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 d疼痛程度为(51.03±12.20)分,与对照组(58.22±9.86)分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A-PRF膜应用于前庭沟加深术可有效促进创口愈合,缓解术后疼痛,并增加种植体周附着龈再生。  相似文献   

8.
天然牙拔除后,其唇侧轮廓常因生理性骨改建而出现塌陷。在前牙区种植位点,为了获得理想的粉色美学效果,常使用骨增量或软组织增量来维持或重建唇侧组织轮廓。在前牙区选择软组织增量恢复美学效果时,需严格把控适应证,只有对于软组织健康且无骨缺损或仅有水平向轻度骨缺损的患者,才可以考虑直接通过软组织增量维持或重建唇侧组织轮廓。在即刻、早期和延期种植中,软组织增量的选择时机各不相同。即刻种植时,唇侧骨板完整,常推荐同期软组织移植以更好地维持唇侧组织轮廓;而在早期或延期种植时,患者已经存在较大范围骨缺损时,同期软硬组织增量风险较高,常选择在一期手术时行骨增量手术,二期手术时行软组织增量手术。软组织增量目前主要为邻近自体软组织移植,如游离龈移植、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或带蒂腭侧瓣移植等,但手术常伴有第二术区,会增加患者术后反应以及手术操作时长,因此寻找长期稳定的生物替代材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使用软组织增量进行唇侧轮廓维持和重建的适应证、时机以及不同方法作述评。  相似文献   

9.
上前牙缺失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延期种植修复中,软组织的美观问题仍然是一大难题。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是保证种植修复长期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延期种植修复诊疗过程中,软组织如何处理、处理后的疗效评估值得思考。笔者将根据延期种植手术序列性治疗过程——术前、术中及术后三阶段,从红色美学的评价指标、延期种植术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处理方法、临床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附着龈是与游离龈相连续的角化龈,其宽度随年龄以及牙齿的增龄性改变而改变。附着龈是口腔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附着龈宽度对牙周健康、正畸治疗效果、种植手术及后期修复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附着龈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种植修复后常见的美学问题及其处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牙龈生物型是影响种植修复后美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美观有较大的影响,对牙龈生物型进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将从牙龈生物型的概念、对牙龈退缩和牙龈红色美学的影响以及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种植体周围良好的软组织条件是保证种植体长期健康与稳定的前提,也是种植治疗取得良好生物学与美学效果的基础。而由于牙周炎症造成的破坏、拔牙后组织改建或个体差异等原因,种植位点常出现角化组织宽度的不足甚至缺如,不利于菌斑控制,给种植治疗带来一定风险。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是牙周临床常用的软组织增量方法,可显著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组织宽度。文章展示了1例左下磨牙连续缺失病例应用FGG增宽角化组织后行种植修复并获得良好修复效果的诊疗过程,为此类病例的临床处置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3.
14.
Abstract A longitudinal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the changes in the sulcus probing depth, keratinized and attached gingiva during the mixed dentition period. 54 children aged 7 to 9 years at the first examination were examined twice, with an interval of 5 years. Sulcus probing depth and keratinized gingiva were examined at the buccal aspect of the incisors, and either right or left cuspids and posterior areas. The width of the attached gingiva was obtained by substracting the probing depth from the width of the keratinized gingiva. When compared to primary predecessors, the permanent teeth had a deeper probing depth, narrower attached gingiva and at the maxillary teeth, a wider keratinized gingiva. When a pennanent tooth was present at both examinat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width of the attached gingiva with a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probing depth, and a slight beginning of an increase in 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gingiva. Previous and the present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early years after eruption of the permanent tooth, an increase in width of the attached gingiva takes place, without occlusal migration of the marginal gingiva whereas, at later stages, this coronal migration takes place, concomitant to tooth eruption.  相似文献   

15.
膜龈手术是多种矫正牙周软组织形态及结构异常的手术总称。传统膜龈手术中常使用带蒂或游离自体软组织移植治疗牙龈退缩和角化龈不足,但由于自体软组织移植瓣存在需要开辟第二术区、供区组织量有限和术后不适明显等不足,自体软组织替代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多种自体软组织替代材料已研发并应用于膜龈手术中,包括脱细胞真皮基质、异种胶原基质等。本文就现有几种软组织替代材料的特点和临床效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膜龈手术中自体软组织替代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种植牙周围角化龈对抵抗菌斑刺激及机械创伤起到屏障作用,无论从功能还是美观角度,对最终种植修复成功有着重要意义.早期研究表明,至少2 mm的角化龈(其中附着龈至少1mm)才能维护牙周健康.角化龈的存在有利于植体周围菌斑控制及后期维护,但关于角化龈确切的量与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关系尚有争议.文章就近年来植体周角化龈的研究做一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