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肺内良性疾病大咯血疗效,分析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55例肺良性病变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患者资料,Log-rank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影响咯血复发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介入术后止血率。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介入栓塞。术后胸部疼痛9例,发热6例,腹痛1例,给予对症处理均好转,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月、6月、1年、2年、3年累积止血率分别为96.4%、94.5%、89.1%、72.7%、69.1%。无咯血平均生存时间30.1(28.33~33.49)月。单因素分析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体肺循环分流(SPS)、肺毁损及栓塞材料与咯血介入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NBSA、栓塞材料为影响咯血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肺良性病变大咯血安全有效,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累积复发率逐渐升高,栓塞材料、NBSA供血为术后复发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NBSA供血栓塞,选用PVA等永久栓塞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男13例,女8例,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DSA造影,首先明确出血部位,然后进行支气管动脉内栓入明胶海棉十丝线微粒+欧乃派克或小直径不锈铜丝圈。结果21例患者术后咯血量即刻明显减少,1周内咯血完全停止。3例患者2周左右复发,行第2次BAE止血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为控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 :36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患者肺部基础病变包括 :支气管扩张 13例 ,肺结核 11例 ,肺癌 9例 ,肺脓肿 1例 ,隐源性咯血 2例。结果 :2 9例即刻止血 (80 .6 % )。在 2年的随访中 ,术后 15d内复发大咯血并窒息死亡者 4例 ,另外 4例复发咯血者 ,3例再次行BAE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因复发而行手术治疗者 2例。因此 ,2年随访总的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 83.3%和 2 2 .8%。主要的并发症为自限性的短暂胸痛和发热。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大咯血的一种安全、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囊性纤维化(CF)尤其在病情进展期常有咯血,但致命性大咯血者少见.本文报告CF 合并大咯血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长期随访的结果.资料与方法CF 患者25例,女10、男15例,年龄7~35岁.因紧急致命性咯血或咯血量>300ml/d连续3天以上者16例,100~200ml/d 持续1周以上者9例.经血管造影明确异常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后,注入明胶形成栓塞,使其血流被阻断90~95%.为评价BAE 的长期效果设对照组(均为CF,年龄、性别、肺功能与BAE 组相似,但无大咯血)进行比较.结果①即刻疗效:21例(84%)BAE 后咯血完全停止,另4例(16%)咯血量明显减少,其中1例10天后再次BAE,咯血停止,2例咯血渐减少,1例仍多量咯血行右肺上叶切除。②存活情况:BAE 后咯血停止者有6例3个月内死亡,其中2例死亡前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对治疗大咯血的近期疗效,分析影响再发咯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即时止血率,及30 d,90 d,12个月三个时间点的累计咯血控制率及再治疗措施、疗效。以χ2检验、Logistic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短期内再发咯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74例患者在行栓塞治疗后,术后24 h内咯血症状消失,即时有效率为92.5%(74/80)。11例在术后30d内复发咯血,7例患者在术后90d内新发咯血,仅有3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复发咯血,术后30 d、90d、12个月,3个时间点的累计咯血控制率分别为86.25%(69/80)、77.5%(62/80)、73.75%(59/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短期内再发咯血与病程长短、是否存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流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的良恶性、病灶数量、栓塞剂类型、术前24 h咯血量无关(P0.05)。将所有危险因素纳入Log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仅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流是影响患者短期内再发咯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近期疗效确切可靠,术后30 d内咯血最易复发。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流是影响患者短期内再发咯血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及其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84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病因分类,对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30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其即刻、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分别为肺结核(63例,75.0%)、支气管扩张症(11例,13.1%)、肺曲霉病(6例,7.1%)、肺癌(2例,2.4%)和肺动静脉瘘(2例,2.4%)。对其中30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肺结核25例,肺曲霉病和肺动静脉瘘各2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即刻止血率达90.0%(27/30)。术后随访5~29个月(平均16个月),近期止血率93.3%(28/30),远期止血率达96.7%(29/30)。结论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主要为肺结核,其次为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曲霉病,BAE是治疗致命性大咯血的首选措施,具有安全、有效、高成功率优点,为基础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及其相关胸部CT表现,以期提高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BAE)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胸部CTA及BAE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肺结核不同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经CTA检查共发现187支咯血责任血管,其中支气管动脉(BA)124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63支(多位于肋间动脉及锁骨下动脉);DSA发现咯血责任血管192支,以DSA为诊断“金标准”,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7.4%;35例(占37.2%)病灶周围可见支气管动脉分支局限性迂曲、扩张,供血支气管动脉平均内径为(2.0±0.7)mm;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胸部CT发现病灶多位于多肺叶,病灶以弥漫性分布为主,多无胸腔积液,此外伴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及淋巴结钙化等,均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灶性质、胸膜增厚程度及结核病灶与增厚胸膜之间关系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明显相关(P<0.05),其中咯血责任血管来源于BA的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病灶病变以增殖、渗出为主,邻近胸膜增厚程度多较轻微或没有增厚且增厚胸膜无或轻度黏连者居多,而咯血责任血管来源于BA合并NBSA的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肺部病变以纤维化为主,邻近胸膜增厚明显,且肺部病灶与增厚胸膜紧密粘连者居多。结论肺结核伴咯血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关系紧密,可通过胸部CT表现提示咯血责任血管是否源于NBSA,可帮助提高BA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及其相关胸部CT表现,以期提高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BAE)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胸部CTA及BAE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肺结核不同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经CTA检查共发现187支咯血责任血管,其中支气管动脉(BA)124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63支(多位于肋间动脉及锁骨下动脉);DSA发现咯血责任血管192支,以DSA为诊断“金标准”,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7.4%;35例(占37.2%)病灶周围可见支气管动脉分支局限性迂曲、扩张,供血支气管动脉平均内径为(2.0±0.7)mm;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胸部CT发现病灶多位于多肺叶,病灶以弥漫性分布为主,多无胸腔积液,此外伴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及淋巴结钙化等,均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灶性质、胸膜增厚程度及结核病灶与增厚胸膜之间关系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明显相关(P<0.05),其中咯血责任血管来源于BA的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病灶病变以增殖、渗出为主,邻近胸膜增厚程度多较轻微或没有增厚且增厚胸膜无或轻度黏连者居多,而咯血责任血管来源于BA合并NBSA的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肺部病变以纤维化为主,邻近胸膜增厚明显,且肺部病灶与增厚胸膜紧密粘连者居多。结论肺结核伴咯血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关系紧密,可通过胸部CT表现提示咯血责任血管是否源于NBSA,可帮助提高BA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海  王星  陈向东  孙斌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246-1247
目的探讨肺结核大咯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结果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经1周、1个月、3个月的疗效观察,大咯血止血成功率分别可达99.5%、95.5%、94.4%,随访6个月成功率达93.4%。结论对肺结核大咯血的病理基础,栓塞材料及方法选择、介入止血无效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经由内科治疗无效又无外科手术条件的肺结核大咯血病人,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曾忠  蒋凛  周静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1):126-130,134
目的探究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效果,并随访观察复发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的肺结核咯血患者115例,30d后患者术后观察复发情况,将术后未复发者作为对照组(n=92),术后复发者作为观察组(n=2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术后复发患者复发时间特征, 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发现,患者依从性、经济状况、合并症、耐药情况、肺结核类型、紧张焦虑情绪、活动不当,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文化程度、CT表现、出血部位、凝血指标、术前RBC、术前Hb、术前PLT、咯血量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肺结核咯血动脉穿刺支气管动脉造影行栓塞术后复发患者术后5~10d咯血率最高,显著高于术后1~4d和术后11~30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依从性、经济状况、高血压、糖尿病、真菌感染、支气管炎、耐药情况、肺结核类型、紧张焦虑情绪、活动不当均为肺结核咯血危险因素。以上述7个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患者术后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依从性、真菌感染、支气管炎、高血压、肺结核类型、耐药情况为导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穿刺支气管动脉造影行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咯血复发多在术后5~10d,而导致肺结核咯血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患者依从性、合并症、肺结核类型、耐药情况均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股腘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6例股腘型ASO患者临床资料,经门诊及电话随访2年,评价患肢血管通畅情况。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O介入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目标变量预测介入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 介入治疗术后2年的复发率为44.8%(43/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单核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葡萄糖、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术后复发具有关联性(P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ASCⅡ分型(OR=3.334,95%CI=1.579~7.039,P=0.002)、胱抑素C(OR=3.108,95%CI=1.149~8.406,P=0.025)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红细胞体积(OR=0.895,95%CI=0.806~0.995,P=0.040)是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TASCⅡ分型、胱抑素C、平均红细胞体积可有效预测术后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超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简称“介入栓塞治疗”)在顽固性咯血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收治的 45例因顽固性咯血入院,需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肺叶切除术术前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未施行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引起咯血的责任血管分布情况、与原发病的关系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SA检查发现研究组20例患者共有出血责任血管 57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2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侧支循环42支,肺动脉(PA) 3支;研究组结核性毁损肺及肺空洞并发曲菌球患者(11例)的NBSA 以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下动脉为主(共29支),支气管扩张患者(9例)的NBSA以食管固有动脉、膈下动脉为主(共13支)。介入栓塞治疗后即刻止血13例,占65.0%,咯血减少7例,占35.0%。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155)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0±2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P=0.000);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0±35)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0±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P=0.000)。结论 NBSA为顽固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其分布规律与原发病相关;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助于控制咯血,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大咯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支气管扩张5例、肺癌10例和肺结核12例。采用明胶海绵和聚乙烯醇(PVA)颗粒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出血明显减少;2例患者1周后再次出现大咯血,治疗失败;治疗有效率为92.6%(25/27)。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远期疗效 ,探讨术后咯血复发、影响该治疗技术疗效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 5 0例行支气管动脉造影 双重栓塞术的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为期 2年的疗效追踪观察 ,其中男 37例、女 2 3例 ;年龄 8~ 75岁 ,平均 4 7 6岁。对其中咯血复发病例确定复发原因并予病因治疗及疗效观察。结果  5 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术后 2年治愈31例 ,治愈率为 6 2 % ,总止血有效 4 7例 ,有效率为 94 %。术后短期内咯血复发 9例 ,咯血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肺结核持续不愈、合并支气管扩张感染 ,漏栓和肺外体循环参与肺内病灶供血导致血管难以彻底处理等技术上的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中、长期咯血复发 10例 ,咯血复发的主要原因则是肺结核好转后空洞内继发真菌感染 (主要是曲菌球 )及肺结核再次复发。结论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术在治疗肺结核咯血时远期疗效明显 ,可防止大咯血引发的危险 ,为治愈肺部结核病变争取时间 ,有利于患者安全好转。血管栓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止血方法 ,但去除引起慢性炎症刺激的感染病因才能真正治愈肺结核咯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肺双途径栓塞治疗肺动脉假性动脉瘤(pulmonary artery pseudoaneurysms,PAPs)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证实为PAPs伴大咯血的15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影像学表现、介入治疗技术和临床止血成功情况,随访1年内咯血复发状况.结果 共发现15个PAPs,肺CTA发现14个,血管造影发现1个.术中仅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6个,仅肺动脉造影发现4个,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造影均发现4个,1个体肺动脉造影均未发现.介入栓塞术后咯血有效止血14例,1例患者术中因大咯血窒息导致死亡.患者随访12个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2周复发大咯血行外科切除术;1例咯血术后3个月余复发,再次行介入栓塞后咯血停止.结论 经体肺双途径栓塞治疗肺结核患者PAPs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确切,方法可行,但仍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6.
大咯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急症,尽管有多种新型止血药物,重症监护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仍很差,患者窒息病死率为50%~100%[1],外科手术虽可彻底止血,但病死率仍达7.1%~18.2%,急诊手术病死率高达40%[2].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的疗效肯定,即刻止血有效率为73%~98%[3].引起咯血的原因很多,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结核是咯血的2种主要病因,二者均以支气管动脉为最主要的出血动脉,但由于病因不同,导致其病理生理特点和对BAE术后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通过对83例行BAE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引起的咯血在病理生理和预后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血管畸形引起咯血的止血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肺结核咯血60例,肺癌15例,支气管扩张症20例、血管畸形10例。结果105例咯血,经介入止血后96/105(91.4%)。结论肺癌、支扩及血管畸形者咯血易复发。当无手术指征时,此是较好的权宜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与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4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果 支气管动脉栓塞组患者即刻止血率、临床治愈率、有效控制率、无效率分别为82.4%、88.2%、5.9%、5.9%,支气管镜介入止血治疗组则分别为53.3%、60.0%、26.7%、13.3%.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较支气管镜介入止血具有止血效果迅速、明显、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术前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动脉栓塞术(TAE)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大咯血行TAE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CTA检查分析咯血,供血动脉的起源及数目,与TAE术中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并指导TAE治疗。结果 39例患者TAE术中,经DSA检查共发现78支咯血动脉,均成功栓塞,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术前CTA共发现73支可疑咯血动脉,检出总准确率为93.6%(73/78),TAE术前CTA的检出结果与术中DSA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P0.05,Kappa值为0.92),且其可能清晰显示异常动脉起源、开口位置、供血支气管动脉走形、内径、及远端异常分支的情况等;术前CTA可指导TAE术中导管选择,35例患者经术前CTA指导,一次性勾选目标血管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咯血即刻停止,随访1年,4例患者再次大咯血,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术前CTA可直观、无创提供咯血供血动脉的起源及数目,可指导TAE手术,降低漏栓及复发咯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结核中量及大量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动脉造影征象及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214例肺结核中量及大量咯血患者,进行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其中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出血153例,合并胸廓内动脉出血3例,同时合并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出血4例,合并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胸上动脉出血和胸外侧动脉出血2例,合并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出血1例,合并肋间动脉和膈下动脉出血2例。对造影明确出血血管进行栓塞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DSA造影发现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出血153例,共465支肋间动脉出血,10.9%(51/465)有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96.9%(451/465)有异常网状血管,43.2%(201/465)有出血动脉-肺动脉瘘或出血动脉-肺静脉瘘,32.9%(153/465)动脉造影有侧枝交通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邻近的肋间动脉相通。10支胸廓内动脉出血,动脉造影有异常网状血管并有侧枝交通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相通,2支胸上动脉出血和2支胸外侧动脉出血,动脉造影有异常网状血管并有侧枝交通与出血的肋间动脉相通,1支甲状颈干分支2支膈下动脉出血,动脉造影有异常网状血管。单次栓塞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