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临床疑诊PE的患者行SCTA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E,其中2例在溶栓后进行了复查。结果:3例患者均为右肺动脉主干处血栓形成,分别表现为血管管腔狭窄、截断或附壁性充盈缺损。2例溶栓后栓子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抗凝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SCTA是诊断中心性PE准确、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且可判断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42例临床确诊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CT肺血管成像(CTPA)图像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右心功能参数,探讨MS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右心功能的临床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3.
钟易  黄昌辉 《右江医学》2009,37(4):462-463
肺栓塞(PE)是一种较为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死亡率也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居临床死亡原因的第3位。由于肺栓塞是肺动脉分支或主干被栓子阻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来自深静脉的栓子是发生肺栓塞的常见原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发生误诊或漏诊。本文旨在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人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在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E病人(含7例DVT),均行肺动脉扫描后,从膈顶至胭窝行深静脉CT扫描。并在工作站对肺动脉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血管平面、三维立体图像。结果:对12例185支肺动脉及7例162支深静脉(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胭静脉)进行分析,肺动脉受累率为42.2%。在7例深静脉血栓(DVT)中,血栓占据两侧的只有1例,其余均为单侧,均累及髂静脉。结论:MSCT作为一种快速、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不仅对叶或段以上PE做出正确诊断,它还可以对继发性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做出正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 宋光义,胡茂清,韩丹,等.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0-26
  • Baile Em,King GG,Muller,et al.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s comparable to angio 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J].Am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3):1010-1015
  • 王青,马祥兴,李传福,等.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8):711-713
  • >>更多...  相似文献   


    6.
    张祥林  刘宁 《重庆医学》2012,41(27):2819-282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技术,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变化,探讨CTPA评价APE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APE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把67例患者分为2组:高危组(n=31)和非高危组(n=36)。在CTPA图像上,分析两组患者右心功能参数及CT阻塞指数的差异,并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结果高危组患者CT阻塞指数(中位数22.58%)高于非高危组CT阻塞指数(中位数7.74%)(P=0.001)。除上腔静脉直径外,其余两组右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阻塞指数与右心功能计量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多层螺旋CT右心功能参数可以评价APE严重程度,CTPA是评价APE严重程度的一种实用而准确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对32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所得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成像。结果 32例疑似患者中,肺动脉栓塞阳性者21例,复查后,可见栓子数目、形态发生变化。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结论 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及时、准确、直观地显示栓子部位,是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的诊断及复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的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为PE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8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22例患者累及62处肺动脉及其分支。PE的CT直接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包括部分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完全阻塞及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其中轨道征提示急性PE,其余3种提示亚急性、慢性PE的征象,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PE的间接征象为: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灶及右心室增大。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伤性检查肺栓塞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横断面CT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显示血栓栓子的形态.结果 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及栓子形态.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49支,叶动脉栓塞105支,段动脉栓塞318支,亚段动脉栓塞292支,能确定的亚亚段肺动脉栓塞为63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及其形态,其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12例患者行MSCTPA检查及后重建技术,后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结果12例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肺段及肺亚段分支。5例急性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截断征",中心性充盈缺损"双轨征;"7例慢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的和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是无创、快速、安全、敏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评价急性肺栓塞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严重程度。方法 采用非心电门控技术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1月间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患者107例,其中肺栓塞组患者57例,对照组50例。采用CT后处理软件测量主肺动脉及胸主动脉内径比值(PA/AO)、右心室相关参数包括四腔心层面左右室短轴内径比(RVD/LVD)及截面积比(RVA/LVA)、横断面左右心室最大短轴内径比值(RV/LV-LD)。对中心死亡、中心存活、周围型肺栓塞及对照组之间右心功能各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肺栓塞组右心室相关参数RVD/LVD、RV/LV-LD、RVA/LVA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PA/AO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肺栓塞组中中心死亡组与中心存活、周围、对照组的RVD/LVD、RV/LV-LD及RVA/LVA三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中心存活与周围组的RVD/LVD、RVA/LVA两参数间有差异(P0.05);而周围组与对照组的以上三项指标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中心死亡组右心计量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RVA/LVA预测APE早期死亡准确性最佳(AUC=0.873),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71.2%。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不仅能够准确诊断急性肺栓塞,还能客观评价右心室各相关参数,对评估肺动脉栓塞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栓塞伴有右心功能不全患者CT影像学表现。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经CT肺血管造影(CTPA)证实为肺栓塞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接受CTPA检查但未合并肺栓塞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于2d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CT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为(3.65±0.91)cm、最大横截面积为(18.20±6.12)c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以超声心动图为标准,CTPA检出右心室扩大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89.74%;中央型患者最大横截面积大于周围型肺栓塞患者(P0.05)。结论在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PA检查方式,兼具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且可在检出肺栓塞的同时判断患者有无右心扩大及功能不全表现,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严重程度及右心室功能变化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APE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其DSCT肺动脉成像(CTPA)及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检查情况.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严重APE组及非严重APE组,比较两组血管阻塞指数、灌注缺损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应用与价值。方法收集72例行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历与影像学资料,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为CT组(n=48),行常规MRI血管造影的患者为MRI组(n=24),分析两组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图像显示及诊断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特点。结果与MRI组相比,CT组诊断准确性91.67%、敏感性70.83%、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显著较高,扫描时间明显较短(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包括急性栓塞和慢性栓塞,栓塞部位以双侧居多;病变范围包括左右肺动脉远端、肺叶动脉、肺段以下动脉等;直接征象为肺动脉或分支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马赛克征、局限性肺纹理纤细或稀疏、肺动脉高压或扩张、胸腔或心包积液、部分肺段渗出或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急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准确性、敏感性高,图像质量好等优点,且影像征象明显,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肺动脉成像扫描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仿真内镜(CT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获得的CT图像。结果128层MSCT肺动脉成像能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肺动脉及1、2、3级分支的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 128层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肺动脉栓塞及时、无创的诊断方法,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和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5例,将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MRI血管造影诊断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诊断情况、图像质量、扫描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的特异性(79.07%)、准确性(93.02%)、敏感性(82.50%)、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0±1.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特异性(52.38%)、准确性(61.94%)、敏感性(54.76%)、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30±0.50)分;观察组的扫描时间(6.60±2.00)s低于对照组的(580.00±150.0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较高,能够更加准确的对肺动脉栓塞做出判断,同时扫描时间也大大地缩减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我院2013.01-2014.12收治及门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163例,全部行肺动脉CTA,并行VR、MPR、CPR、MIP重建,分析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表现及在疗效观察中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163例,其中阳性112例,阴性51例,CTA显示直接征象为:骑跨形缺损、中心性或偏心性充盈缺损,肺动脉完全阻塞,其中83例患者经临床溶栓治疗后CTA复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49例肺动脉栓塞征象完全消失。结论 CT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No data on the incidence of pleural effusion (P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re available to date.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P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ingle-center study. All data of 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 performed over 6-year period on adult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analyzed.

    Results:

    From January 2008 until December 2013, PE was identified in 423 of 3141 patients (13.5%)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who underwent CTPA. The incidence of P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19.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ose without embolism (9.4%) (P < 0.001). Majority of PEs in pulmonary embolism patients were small to moderate and were unilateral. The locations of emboli and the numbers of arteries involved, CT pulmonary obstruction index, and parenchymal abnormalities at CT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

    Conclusions:

    PEs are present in about one fifth of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which are usually small, unilateral, and unsuitable for diagnostic thoracentesis.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并和其他影像、临床资料相对照。结果:12例累及21处肺动脉及其分支,12例均可较准确、全面地显示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安全、快捷、经济、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无创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部分替代核素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