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观察钠模式和超滤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收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透析中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并观察标准透析和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透析低血压(P<0.05);②低血压组透析中超滤量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血尿素氮和肌酐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④与标准透析相比,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发生低血压的例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相关性低血压(IDH)发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血液透析中是否存在低血压情况,将80例HD患者分为无低血压者68例和低血压者12例,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HD患者低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者年龄、左室肥厚、透析期体重增长、超滤率、白蛋白等指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大(OR=2.882)、左室肥厚(OR=3.231)、超滤率高(OR=3.414)、透析期体重增长(OR=2.718)、营养不良(OR=1.288)作为影响HD患者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HD患者IDH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长期规律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病人15例,采用4次不同的血液透析处方进行连续4次血液透析,依据透析处方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增加超滤量组、增加血流量组和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组.采集患者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后的血液标本,检测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估透析充分性,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情况,比较各组Kt/v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Kt/v值比较,增加超滤量组(1.275±0.144)与对照组(1.279 ±0.142)相近(P>0.05);增加血流量组(1.320±0.147)较对照组增高(P<0.05);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组(1.372±0.144)较增加血流量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增加超滤量组、增加血流量组、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组分别发生低血压0、1、2、1例,各组间低血压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增加血流量可以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能进一步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阶梯状超滤模式(UP)、阶梯状钠模式和阶梯状超滤模式相结合(SP+UP)与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1)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2)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的程度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3)四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和UP+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 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SP和UP+SP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对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超滤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温常规组、渐进式低温可调钠组各30例,每例患者观察10次,观察比较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透后超滤量、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结果2组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透析后超滤量、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防治透析中低血的发生、增加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的透后超滤量、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4年5月MHD治疗患者87例,连续30次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情况,分为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回顾分析各个指标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共30例(34.5%),低血压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超滤量、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低血压组(P<0.05)。而低血压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无低血压组(P<0.05)。低血压组糖尿病肾病比例显著高于无低血压组(P<0.05)。结论高龄、高超滤量、低血浆白蛋白、血NT-proBNP升高,均为引起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痛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氯、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体液分布情况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发生的关系,为透析超滤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生物电阻抗测量42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620次血液透析过程体液分布情况以及记录血压变化、低血压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比较2组透析前体液分布、血压变化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液分布指标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620次血液透析过程共出现143次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前细胞外液、透析前收缩压、总体水/体质量、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与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发现,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判断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 (95% CI:0.632-0.727,P=0,000),以界值0.198ml/kg.min预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60.5%. 结论 高超滤速度、透析前高收缩压、低细胞外液、低总体水/体质量比值是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体液相关的危险因素,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可作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斜线强化超滤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功能与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进行MHD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斜线强化超滤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直线超滤模式,各进行透析2000例次,观察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心率、血压节律的改变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心率、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41例次(2.05%),对照组发生低血压278例次(13.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2=22.321,P=0.000)。结论应用斜线强化超滤模式进行MHD,对患者心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钠曲线、超滤曲线模式对高超滤量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44例次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联合组各122例次,分别应用普通模式和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三阶梯下降型)模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值及低血压临床表现、实际超滤量、透析充分性。结果:联合组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打呵欠、出汗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P0.01),联合组患者实际超滤量高于普通组(P0.05),两组透析后血钠、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三阶梯下降型)能减少高超滤量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有利于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达到干体重,对透析充分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超滤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别监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透析前、透析1、2、3、4 h时的血压及心率,计算平均心率。对左心室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 EF)、室内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进行测量,根据超滤量的不同,7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超滤量<2 L/次,26例;B组:2 L/次<超滤量<4 L/次,31例;C组:超滤量>4 L/次,19例。结果 A组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不明显,B、C组患者在血液透析2h、3h、4h血压下降明显,与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平均心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B、C组较A组心室壁增厚,射血分数较低,心腔扩大(P<0.05)。结论超滤量越大,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容易导致低血压与心功能不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亚南  孙蕊 《护理学报》2009,16(17):35-37
目的 探讨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患者透析致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连续4次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2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透析模式;观察组给予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变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体温变化、超滤量及血钠浓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值为(102.05±5.88)/(64.10±4.63)mmHg(1 mmHg=0.133 kPa),较对照组最低血压值(89.00±4.81)/(57.20±4.91)mmHg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血压、肌肉抽搐、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两组超滤量、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温透析过程中较透析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照组透析过程中体温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常规常温透析模式能有效维持透析血压,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升高,同时可达到常规透析时的超滤量与钠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琳  梁少媚 《护理学报》2009,16(8):31-32
目的 探讨序贯超滤曲线预防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 3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分别应用序贯超滤曲线和直线超滤治疗2周,对比两种方法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序贯超滤曲线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直线超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采用序贯超滤曲线比直线超滤更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同时应在超滤期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能及时发现低血压,及时处理,更加科学有效地为病人实施个性化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和阶梯状超滤模式(UP)、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3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8周,分别测量血液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以及观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结果两组透析患者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水润芝  宛家奎 《新医学》2007,38(4):227-229
目的:观察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分别交叉进行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调钠组)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治疗各5次,记录每次患者的血钠浓度、血压及超滤量。结果:透析前、后可调钠组的血钠浓度分别为(142±4)mmol/L、(146±4)mmol/L,对照组则为(141±5)mmol/L、(143±2)mmol/L,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的平均血压为(134±23)/(77±12)mmHg,对照组为(109±30)/(67±13)mmHg;透析后,可调钠组的血压为(138±21)/(81±11)mmHg,对照组为(127±25)/(77±13)mmHg。两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和透析后的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调钠组超滤量为(4.3±1.2)kg,对照组为(3.9±0.8)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可明显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且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特别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慢性肾脏病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75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方法.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血生化检验结果及同时期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为2组:左室肥厚组(n=90)和左室正常组(n=85),比较2组生化指标的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分析评价左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左室肥厚组年龄、收缩压高于左室正常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提示LVMI与年龄、透析前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收缩压、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192、0.237、0.173、0.284、0.198,P<0.05),与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Kt/V)呈负相关(r=-0.184、-0.23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透析前高血压史、收缩压、Kt/V与血液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相关(β=0.165、0.205、0.196、-0.184,P<0.05).结论 高龄、透析前高血压史、高收缩压是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Kt/V是左室肥厚的保护因素.控制收缩压、提高透析充分性可能利于减少左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序贯透析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序贯透析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将19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每周交替使用序贯透析法(设为实验组)与常规透析法(设为对照组),即单周给予序贯透析法,双周给予常规透析法各120次,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两组比较,X^2=42.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透析是防止血液透析法相关性低血雎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5年12月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HD患者14例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常规HD治疗8次后,再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透析模式,即单纯超滤 HD,钠梯度HD和钠梯度 超滤梯度。每种模式持续8次。比较3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钠梯度HD和钠梯度 超滤梯度HD组低血压发生率与常规HD相比,每种透析模式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钠梯度 超滤梯度HD透析结束血压、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与常规HD、单纯超滤 HD以及钠梯度H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滤 HD预防低血压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血液透析过程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应首选钠梯度 超滤梯度HD,其次钠梯度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