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联合手术治疗的12例(15髋)股骨头坏死,记录患者术中髋脱位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iHOT-12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股骨大粗隆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9~3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3.75±7.6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30.75±10.76)分;iHOT评分为(35.75±23.76)分,显著低于术前的(72.03±16.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既可充分显露髋臼、股骨头、头颈交界区等髋关节结构,又可保护股骨头血运,在手术处理股骨头坏死病灶方面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股骨头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32例(36髋)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男21例(23髋),女11例(13髋),年龄20~53岁,平均(35.61±5.24)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3例(17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例(13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8例(8髋);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b期16髋,Ⅱc期12髋,Ⅲa期8髋。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显露股骨头,经股骨头凹处开窗进行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术中根据股骨头钻孔渗出情况分血性渗出组和淡黄色脂样渗出组。术后避免早期负重,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42个月,平均(35.63±5.2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伤口感染、大转子截骨端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股骨头植骨均重建,重建时间为1~1.5年。不同ARCO分期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渗出组与脂样渗出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坏死面积存在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血性渗出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脂样渗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经头凹处开窗死骨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大面积股骨头坏死或病灶位于后内侧者病灶清除更彻底,切除周围增生血管翳,同时可进行头颈成形,并且股骨头钻孔不同渗出情况与术后疗效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8诊治的52例(53髋)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行股骨大粗隆截骨,彻底清除股骨头内坏死骨肌硬化带,将松质骨打压植骨,将游离髂骨块修整后打压植入股骨后外侧柱或前外侧柱进行支撑。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38)个月。2例(2髋)术后1年因髋关节严重塌陷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3.2±5.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总体稳定情况:好转29髋,稳定14髋,加重8髋。结论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中青年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术中在不破坏股骨头血供的基础上直视下对坏死骨、硬化骨清除,可利用股骨大粗隆处松质骨及髂骨瓣重建股骨头外侧及前外侧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稳定,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3采用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25例(36髋)股骨头坏死,术后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25例(36髋)均获得随访4~73个月,平均2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0.45±15.3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7.01)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由术前8.3%提高至末次随访86.1%。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股骨头清创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症状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直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3月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37髋)的临床资料,均采取DAA入路,头颈部带部分软骨高位开窗清除坏死骨并自体骨打压植骨。观察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5.23±10.35)个月,随访过程中,5例(5髋)临床症状加重,其中2髋改行THA,判定为保髋失败,占13.51%;27例(32髋)临床症状持续改善,判定为保髋成功,占86.49%。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坏死面积、关节面塌陷情况、关节间隙变窄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经DAA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仍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1月,本组共46例(51髋)患者接受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CROⅡ期),其中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4岁,29例为酒精性ONFH,17例为激素性ONFH。术后第1、2、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门诊定期随访、X线片复查,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评估疗效。[结果]经过至少2年(25~52个月,平均38.6个月)随访,共44例(49髋)得到末次随访(失访率4.08%)。Harris评分由术前(73.50±6.8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7.30±9.62)分,优良率由术前32.6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7.75%,其中ACROⅡA期由37.50%提高到100%,ⅡB期由34.78%提高到91.30%,ⅡC期由27.77%提高到77.77%,手术前后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共有8.16%(4/49)的患者最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ACROⅡA期0例,ⅡB期1例,ⅡC期3例;影像学显示共有14.29%(7/49)的患者发生影像学进展,其中ACROⅡA期0例,ⅡB 3例,ⅡC期4例。[结论]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中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随访其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采用切开复位联合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资料,纳入患儿共30例(30髋),均为单侧髋关节全脱位,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13~24个月,平均(18.57±2.66)个月;左侧19髋,右侧11髋。记录手术时间、髋臼指数、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及再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0.23±8.76) min,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术中并发症。术中失血约10~30 ml,平均(21.17±6.91) ml,均未输血。除1髋术后1 d再脱位,经更换石膏后复位良好外,其他患儿均达到同心复位。髋臼指数由术前(38.03±6.27)°减少至术后(28.49±5.63)°,平均矫正[(9.75±7.31)°,95%CI (7.11~12.28)°]。随访16~46个月,平均(28.33±7.57)个月,随访期间3髋(10.00%)发生I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26髋(86.67%),良4髋(13.33%),优良率100.00%。在影像方面,所有病例手术侧均无再脱位,均未发生髂骨翼畸形,手术侧髋臼指数随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与非手术侧相等,甚至优于对侧,因为非手术侧有8髋髋臼发育不良。[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微创优效,有助于加速髋关节脱位的髋臼重塑,减少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年患者晚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9月对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3例(3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年患者,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82岁(45~59岁)。双髋同时置换3例,单髋置换27例。假体均采用Corin公司的Optimom金属对金属轴承全髋关节置换系统。[结果]3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2.6个月(18~3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4.3分(24~83分)提高至随访末期的93.2分(91~96分)。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现髋臼和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骨溶解,无异位骨化形成。[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中年、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直接前入路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8-07诊治的23例(25髋)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彻底清除股骨头内的坏死骨组织,将自体髂骨颗粒植入坏死区并进行适度打压,最后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入股骨头减压植骨区。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8~25)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1.48±0.35)分,较术前(5.24±1.21)分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5±9.1)分,较术前(49.7±8.5)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RCO分期:ⅡA期10髋,ⅡB期7髋,ⅡC期3髋,ⅢA期3髋,ⅢB期1髋,ⅢC期1髋;2髋由ⅡC期进展为ⅢA期,1髋由ⅢA期进展为ⅢB期,1髋由ⅢA期进展为ⅢC期。结论经髋关节直接前入路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髋部疼痛,通过改善坏死股骨头内血供、促进新生骨组织形成来延缓甚至逆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游离腓骨移植保髋手术治疗中青年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9-12诊治的20例(23髋)中青年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股骨粗隆下切口,经股骨颈钻孔到达坏死区进行髓腔减压及死骨清除,于同侧小腿切取带血管蒂腓骨段经隧道植入股骨头;于大腿前外侧另作切口,游离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将移植腓骨的血管蒂引至该切口并与旋股外侧降支动静脉吻合。结果 19例(2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2(1.5~8.5)年。1例术后切口裂开,1例术后出现第1~3趾僵硬,3例术后出现拇趾僵硬。术后1例疼痛未减轻,1例(双髋)疼痛减轻幅度较小,1例疼痛缓解4年后再次疼痛。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2.1±1.5)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6±7.2)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评估结果:2髋改善,16髋稳定,4髋加重;股骨头坏死加重患者的疼痛没有加重,髋关节功能尚好。结论髓芯减压、吻合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经股骨颈游离腓骨移植联合松质骨植骨是中青年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保髋手术治疗方法,而且技术路线与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并讨论其矫正机制。[方法]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科采用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23例,根据手术前、手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骨盆正位X线片的MP指数和髋臼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9.96±8.50)个月,所有患儿截骨处均得到骨性愈合,术前存在的髋关节半脱位都得到明显改善,患髋活动度正常。MP指数由术前的(57.04±7.18)%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19.91±5.55)%,末次随访时为(22.43±5.32)%。髋臼指数由术前平均(31.14±3.99)°,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20.21±2.95)°,末次随访时为(20.63±3.06)°。手术前后MP指数与髋臼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是治疗MP指数50°、GMFCS 1~2级的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8月,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术治疗15例(16髋)FAI。男12例,女3例;年龄22~59岁,平均36.6岁。单髋14例,双髋1例。病程4~12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9±1.0)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4.1±9.3)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46个月,平均39.5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5±1.6)、(0.5±0.7)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5.5±4.4)、(95.6±3.9)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满意(Harris评分≥90分)率达93.8%(15/16)。X线片复查示,患侧髋关节股骨头颈及髋臼成形部位无撞击征象出现。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截骨处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术在行髋臼和/或股骨头颈成形同时修补撕裂的盂唇,治疗FAI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术前计算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板引导下Tonnis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儿童DDH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10月,对12例(12髋) DDH患儿采用此技术治疗。术前行CT扫描,获得骨盆股骨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标准化参数测量及模拟手术。个性化设计髂骨截骨导板和髋臼旋转导板并实物3D打印。术中操作首先使用截骨导板引导髂骨截骨,再使用旋转导板引导髋臼旋转,螺钉固定完成手术。[结果] 12例患儿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3~1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未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股骨头再脱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患侧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85.08±5.30)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3.92±1.68)分(P0.05)。影像方面,12例患儿术前患侧与健侧CEA-CP、CEA-SP、AASA、PAS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患侧与健侧CEA-CP、CEA-SP、AASA、AA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A较术前改善。[结论]此计算机辅助技术显著提升了骨盆截骨治疗DDH的精准性,改善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结合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3年2月,采用陶对陶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2例36髋中青年股骨头坏死。主要临床症状为患髋疼痛,行走困难。X线片均排除骨质疏松。[结果]32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13年2月,采用陶对陶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2例36髋中青年股骨头坏死。主要临床症状为患髋疼痛,行走困难。X线片均排除骨质疏松。[结果]32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9个月。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股骨距处无骨吸收发生;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7.3(85.4±4.5)分,与术前45.7(42.5±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优24髋,良9髋,中3髋,优良率为91.7%。[结论]应用陶瓷对陶瓷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保留了更多骨质,利于再次假体翻修,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孙景东  卢云  陈文  刘小涛  王平年  龚泰芳 《骨科》2014,5(4):206-209
目的 探讨微创下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64髋)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微创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的手术方式治疗.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24.0~60.0个月,平均(32.0±3.5)个月,失访2例(2髋).术后2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1.2±5.6)分,优良率达77.42%,与术前的(62.2±4.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4年5月19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3~67岁,平均(55.82±8.63)岁。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Harris评分及X线片表现。[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经过针灸及口服甲钴胺半年后恢复。此外,术后发生3例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感染和1例脱位,经相应处理,均治愈,无不良后果。所有患者随访3~8年,平均(4.13±1.06)年。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Harris评分由术前(41.65±17.58)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9.56±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X线检查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探讨其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07年11月以来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本院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76例(91髋)患者进行随访。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包括双侧髋关节正位、患髋侧位片,判断股骨及髋臼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的变化,并测量髋臼内衬线性磨损量。[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68例(82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0.1%,随访时间平均为48.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5~86分),末次随访时为93分(53~99分),优良率为90.2%。术后1例患者发生与活动相关的大腿痛,影像学上9髋股骨假体发生早期不稳定,14髋发生应力遮挡,5髋发生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或翻修病例。[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但存在一过性大腿痛、应力遮挡、异位骨化、假体磨损等并发症,故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外科手术策略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总结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手术策略及方法,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间随访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52例(63髋),男33例,女19例。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塌陷前期坏死面积>30%的患者采用小孔径多通道经皮钻孔减压引流术,坏死面积<30%的患者采用钽棒置入+游离髂骨植骨术,塌陷后期患者则接受全髋关节置换。随访结果以Harris评分和并发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52例(63髋)患者获得至少3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9.9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85.9分,所有病例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股骨头坏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策略的选择与坏死面积、部位和软骨塌陷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再脱位的对策。[方法]2011年7月~2015年7月,本院经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儿31例(31髋),男9例,女22例,初次手术年龄20个月~10岁1个月,平均(31.21±10.33)个月。对所有患儿进行3D CT影像检查,综合分析再脱位原因。针对具体病理进行翻修术,包括切开复位Salter截骨16髋,其中同时行股骨短缩手术者12髋;切开复位加Pemberton截骨13髋,其中同时行股骨短缩手术者11髋;切开复位加Chiari截骨者2髋。对翻修手术的效果进行临床与影像分析。[结果]再脱位原因包括:11髋内收肌紧张,8髋髂腰肌未切断,7髋关节囊内盂唇内翻,6髋内侧关节囊未彻底松解,11髋臼底脂肪纤维组织填充;10髋髋臼指数45°,2髋后方骨质缺损。13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髋严重变形伴短颈,5髋颈干角160°,7髋股骨颈前倾角40°。31例(31髋)再手术复位成功率100%。随访25~72个月,平均(35.33±11.24)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ckay临床评估标准,优25髋,良4髋,可2髋,优良率93.55%。影像检查显示中心性复位29例,残留髋臼发育不良1例,新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处理不当、手术指征及术式掌握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及年龄等因素。只有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获得术中股骨头与髋臼稳定的同心圆复位,才能避免再次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9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住院CPM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