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效果与炎性指标的早期变化.[方法]2010年1月~2017年8月,对28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PJI患者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设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71-1175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红肿、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依据美国肌肉、骨骼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最终共计22例患者确诊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其中男10例,女12例;膝关节感染16例,髋关节感染6例。所有22例PJI患者均行关节液二代测序和细菌培养。分别记录二代测序及细菌培养结果,以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阳性,未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阴性,记录阳性例数。分别计算二代测序技术和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在髋膝不同部位的阳性检出率,并通过配对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22例PJI患者中,18例患者二代测序检出微生物,二代测序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8/22(81.82%);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关节液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9/22(40.91%)。配对卡方检验提示两种方法在PJI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在PJI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细菌检出率,在PJI患者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PJI的各项实验室检查都存在一定的优劣性.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对PJI的诊断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  相似文献   

4.
由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诊断困难, 治疗方案多样, 预后评估不统一, 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 使得PJI成为目前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难处理的灾难性并发症。髋关节和膝关节PJI术后5年的死亡率可分别高达21.12%、21.64%[1,2]。对于PJI的治疗往往迁延漫长, 患者长时间无法独立生活, 伴随的是反复手术、长期卧床、大量抗生素以及巨额的医疗费用, 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也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医疗负荷[3]。最新的美国国家住院患者数据提示, 到2030年, 每年全美医院在髋、膝关节PJI相关的花费预测可高达18.5亿美元[4]。  相似文献   

5.
由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诊断困难,治疗方案多样,预后评估不统一,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使得PJI成为目前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难处理的灾难性并发症。髋关节和膝关节PJI术后5年的死亡率可分别高达21.12%、21.64%[1,2]。对于PJI的治疗往往迁延漫长,患者长时间无法独立生活,伴随的是反复手术、长期卧床、大量抗生素以及巨额的医疗费用,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医疗负荷[3]。最新的美国国家住院患者数据提示,到2030年,每年全美医院在髋、膝关节PJI相关的花费预测可高达18.5亿美元[4]。  相似文献   

6.
<正>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的灾难性并发症,尽管已采取多项措施预防,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仍分别高达1%~4%和1%~2%[1]。随着人口老龄化、关节置换患者数量的逐年增长、假体生存期的延长及患者预期寿命的提高,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数量也将不断增加[2]。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需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血清学、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3],明确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髋关节、膝关节骨性融合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活动度角度变化。[方法]对4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双膝,四关节融合的患者,行双侧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第2次手术后1周和半年观察各关节活动度,研究其活动度变化。[结果]膝术后1周:髋屈曲度(91.25±5.82)°;膝屈曲度(99.38±5.63)°。半年随访:髋屈曲度(62.50±20.18)°;膝屈曲度(56.88±25.06)°。截止至半年随访,4例患者各关节活动度较术后1周时均明显减小。[结论]四关节融合的患者,后期关节活动度丢失较多,考虑与患者的软组织条件及术后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指人体关节植入的假体和假体周围存在病原微生物而导致的感染。PJI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预后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噬菌体疗法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临床效果显著。该文就噬菌体疗法防治PJI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假体周围组织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效率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髋或膝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感染假体的生物膜理论被首次提出以来,从预防、诊断到治疗,针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研究始终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焦点。目前,对PJI的预防由局部风险因素扩展至全身系统。诊断上除了宏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病原菌生物膜分子机制及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外,假体设计及骨水泥技术在PJI治疗中的重要性也同样引起关注。尽管目前PJI无法根除,但通过近几十年的努力,术后PJI的发生率有了明显改善。相信通过每一个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定会使关节疾病的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JI的诊疗存在诸多难点,包括早期准确的诊断、手术方案和抗生素的选择等。我院收治1例人工膝关节慢性感染并发胫骨骨髓炎的患者,明确病原学诊断后,经二期翻修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因"左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2年余,加重伴小腿红肿1周"入院。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在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为1%~2%,在人工关节翻修术后的发生率为1%~10%[1]。虽然PJI的总体发生率不高,但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数量的增加,PJI的病例也将逐渐增多。PJI的诊断困难、治疗方法复杂、疗效不确切,部分患者可发生关节功能的永久丧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方法的设计和术后的康复.[方法]对3例同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分两次手术行下肢4个大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1例,第1次手术行左侧髋关节置换,第2次手术行右侧髋关节及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另2例两次手术分别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术后3 d将下肢置于CPM机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周下床学习行走,出院前达到在支具扶助下行走100步.[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105°~145°,平均135°,膝关节活动范围为45°~60°,平均54°;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平均83分,均为良,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系统第1例左侧膝关节74/75分,为良,其余5个膝关节均为优.[结论]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不仅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便于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其中以单次手术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个体化预测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可能性.[方法]2006年4月~2011年11月共309例(髋关节病变113人、膝关节病变196人)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无DVT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围术期均接受正规的物理及药物预防血栓治疗.术后第3~10d根据患者病情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了解是否形成血栓.最后,通过术后DVT组与非DVT组的各种术前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提出术前预测术后DVT的公式.[结果]309名患者中术后发生DVT者82例,其中髋关节12例,膝关节70例;单关节置换术后38例,双关节同时置换术后44例.通过判别分析,发现年龄、谷草转氨酶、肌酐、一次手术关节数量、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定量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性较强,并得出函数预测公式.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5年(4~71个月),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也未发生明确的肝素类药物副作用.[结论]即使在围术期正规抗凝治疗的前提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术前如开展个体化预测,能提示对高危人群给予更积极、合理的干预,从而减少术后DVT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对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0例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翻修的患者资料, 根据疾病诊断将患者分为慢性PJI组173例(112髋、61膝), 男78例、女96例, 年龄65(53, 72)岁;无菌性松动组297例(216髋, 81膝), 男108例、女189例, 年龄63(50, 72)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FI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 并计算其诊断慢性PJ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FIB、CRP、ESR、血小板及D-二聚体诊断慢性PJI的最佳截断值。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患肢体位对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北大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自2012年3月~2012年5月共实施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术后6 h髋、膝关节均完全伸直位.B组:术后6h患肢屈髋30°、屈膝70°,计算所有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80.23±57.64) ml,占总失血量的48.3%.B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15.23±56.32) ml,占总失血量的31.4%.两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体位不同可以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术后6h患肢屈髋30°、屈膝70°位可有效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重度骨关节炎最理想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关节的功能。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数量逐年增多,PJI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据报道,PJI的发生率在0.5%~2.0%之间[2]。然而,由于PJI的诊断缺乏“金标准”,以及目前没有任何检测的绝对准确性,临床医生在诊断PJI上仍然充满挑战。所以,及时准确地诊断PJI对保护植入的假体、预后,甚至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PJI或假体无菌性松动行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171例。根据翻修原因分为:PJI组55例, 男29例、女26例, 年龄(67.38 ±9.60)岁, 26髋、29膝, 均为Tsukayama分型Ⅳ型;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 AL)组116例, 男67例、女49例, 年龄(69.69 ±9.20)岁, 97髋、19膝。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及血清蛋白电泳各条带的比例,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依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率(albumin/fibrinogen ratio, AFR)、C反应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率(CRP/albumin/globulin ratio, CAGR)和白蛋白(albumin, ALB)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髋、膝关节翻修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诊断为PJI,50例诊断为假体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 AL)。统计分析两组检验指标,以ROC曲线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依据曲线下面积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PJI组的CRP [(42.2±47.4) mg/L vs (8.8±18.4) mg/L, P<0.05]、ESR[(54.2±27.7) mm/h vs (22.2±18.7) mm/h, P<0.05]、FIB [(5.1±1.4) g/L vs (3.4±0.8) g/L, P<0.05]、GLO [(32.1±6.3...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01-1005
[目的]探讨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36例进行DVT的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凝血指标、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时长、合并慢性病史等22项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23例,3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DVT 2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是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深静脉血栓史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58、6.283。[结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等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尤其是高龄、深静脉血栓史与术后DVT发生密切相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