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发生原因.方法:以血生化检验的1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检测结果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升高及异常降低患者的所占比例与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产生原因.结果:1500例血生化检验患者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者共356例,占患者数量比例的23.7%.而356例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者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者282例(79.2%)、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降低者74例(26.2%),两者比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282例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患者中原发性异常者35例(12.4%)、继发性异常者247例(87.6%),两者比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4例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者中原发性异常者34例(45.9%)、继发性异常者40例(54.1%),两者比例对比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降低的原因多种多样,医院应及时检查并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调节不当,血脂异常症的治疗成为越来越关注的临床课题。其药物治疗方法是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因此符合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要求的他汀类、贝特类、中药类、烟酸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调血脂药物为临床常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进展期胃癌及对照组胃溃疡病人手术前后血浆胆固醇水平,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术前及术后10 d测定临床确诊的胃癌及胃溃疡病人血浆胆固醇含量,记录相应病例胃癌临床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浆胆固醇较对照组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术后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ormann(Ⅲ、Ⅳ型)手术前血浆胆固醇较B组Bormann(Ⅰ、Ⅱ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血浆胆固醇均升高(P>0.05);各自与术前相比,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术后升高;降低、升高的程度与临床分型相关;临床分型越差,术前、术后血浆胆固醇水平越低,升高的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近20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应用调脂药物可以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而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药闻     
邓鑫 《健康之家》2020,(2):12-13
PCSK9抑制剂登陆中国,成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新选择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比正常人高得多,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显著升高。FH患者的另外一大特征,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很早。而杂合子型的FH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大概每200人当中就有一个,他们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升高。近来,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Alirocumab)在中国正式获批,而且适应症还一下子批了两个。除了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和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降低LDL-C,它还能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防,也就是说,它成为了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重量级新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6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常规降脂治疗,治疗组强化降脂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百分比(34.04±0.5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百分比(18.87±0.5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轻度缩小或延缓斑块发展.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后能显著稳定和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中链脂肪酸(MCFAs)降低小鼠血胆固醇的作用机制是促进粪便的胆固醇排泄.方法 将C57BL/6J小鼠建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后,按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随机分4组,分别用含2%的辛酸(C8:0)、癸酸(C10:0)、棕榈酸(C16:0)或硬脂酸(C18:0)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检测血脂及脂蛋白相关指标,采用气-质联用法检测其3d粪便中的中性固醇含量.结果 C8:0和C10:0组体重、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C16:0和C18:0组,C8:0组的粪便胆固醇排泄量及中性固醇排泄总量均显著高于C16:0和C18:0组.结论 MCFAs能促进小鼠粪便中胆固醇的排泄,降低TC和LDL-C水平,改善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LDL-C是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了防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糖尿病治疗必须同时降糖降脂。  相似文献   

9.
以血清胆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为主要观察指标 ,观察降脂胶囊对喂饲高脂饲料大鼠的影响。结果表明 :0 .9、1.8和 3 .6g/kg.bw三个剂量降脂胶囊均使血清 TG值降低 ( P<0 .0 5 )。 1.8和3 .6g/kg.bw降脂胶囊可使血清 HDL- C值升高 ( P<0 .0 5 )  相似文献   

10.
《大众健康》2007,(12):83-83
本刊讯 两项针对实际临床治疗中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47万例患者的大型调查研究显示,服用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作为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胆固醇影响大鼠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胆固醇影响大鼠脂肪代谢的机制。方法:以添加1%胆固醇的AIN76合成饲料喂食Wistar大鼠4w,对照组不添加胆固醇。分别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磷脂(PL)、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糖、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测肝脏TG、TC、PL浓度以及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脂肪酸合成酶(FAS)、磷脂酸磷酸酶(PAP)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活性、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胆固醇7a-羟化酶(CYP7A)和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mRNA。结果:胆固醇显著增加大鼠血液TC和非HDL-C浓度、降低HDL-C和TG浓度,使肝脏TC和TG浓度分别提高了20和4倍。胆固醇组大鼠肝脏ME活性降低40%、G6PDH活性降低70%、FAS活性降低50%,PAP活性降低15%,CPT的活性降低25%,肝脏FAS的mRNA量降低35%,CPT1和CPT2的mRNA量分别降低30%和50%。HMG-CoA还原酶mRNA量降低25%,而CYP7A和ACAT mRNA量分别增加了6.5和1.6倍。结论:高胆固醇饮食引起肝脏TG蓄积,但并不增加肝脏TG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7例及同期体检人员52例分别为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使其有可比性。检查两组成员血浆总胆固醇及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5.61±0.48)mmol/L和(4.66±0.70)mmol/L,对照组分别为(4.37±0.41)mmol/L和(4.82±0.67)mmol/L。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红细胞胆固醇荧光测定法可以较为准确、客观、灵敏地反应冠心病患者的血胆固醇变化。  相似文献   

13.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藻酸双酯钠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英  徐斌 《职业与健康》2004,20(2):128-129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阿斯匹林(ASA)与藻酸双酯钠(PSS)两种药物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服ASA PSS(A组)和ASA(B组)药在1 a以上的患者,另设一空白对照组均一次性抽取静脉血,用酶法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组间对照.结果胆固醇:3组间经F检验,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进一步用LSD法作两两比较组:A、C组间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用LSD法作两两比较:A、C组间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A与PSS合用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5周岁的中老年患者胆囊结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以172例中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胆囊结石组,以68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及胆囊结石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胆囊结石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组中女性患者TC、TG、LDL-C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血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贾敏 《中国校医》2018,32(9):655-657
目的 探讨社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隔日与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3个月对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LDL-C )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门诊收治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58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日口服阿托伐他汀组(79例,阿托伐他汀20mg隔天口服1次)和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组(79例,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口服1次),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 TG)、TC、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HDL-C )浓度,同时对2组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2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日口服与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疗效相似,隔日口服不良反应少,减少了服药次数,节约了药费开支。  相似文献   

16.
脂必泰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必泰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对50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脂必泰治疗4w.结果:4w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n-cholesterol,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降低23.8%、29.5%,P<0.01),血三酰甘油(triglyceide,TG)也显著降低(平均降低27.1%,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iipoproten-cholesterol,HDL-C)明显上升(平均升高23.6%.P<0.01).整个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肾功及肌酸激酶无显著变化.结论:脂必泰对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1]。他汀类药物治疗,通过大幅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和死亡率[2],故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ASCVD一级、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3-7]。然而临床实践中,一部分患者应用常规甚至较大剂量他汀单药治疗后,仍不能实现血脂达标,剂量倍增后不仅降脂疗效有限,同时也会带来成本和不良反应的增高[8,9]。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关联环境危险因素,寻找降低早发CHD发病率的主要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339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年龄分成早发CHD组(172例)和晚发CHD组(167例),以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尿酸(UA)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等为CHD的环境危险因素,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CHD组的高TG百分率和低HDL-C百分率显著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12.011,P=0.001;χ2=11.208,P=0.001),早发CHD组的男性比率和吸烟率也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4.849,P=0.028;χ2=5.728,P=0.017),而早发CHD组合并高血压病患病率低于晚发CHD组(χ2=7.654,P=0.006);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后,血清TG升高和HDL-C降低是与早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χ2=6.607,P=0.010;χ2=5.450,P=0.020)。合并高血压病则是与晚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χ2=6.702,P=0.010)。结论在干预早发CHD措施中,以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的降脂治疗应兼顾降低TG,吸烟带来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辛伐他汀治疗3周后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5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CD40L水平,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sCD40L、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CD40L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hs-CRP与TC(r=0.37,P《0.01)及LDL-C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sCD40L、hs-CRP水平.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通过升高炎性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辛伐他汀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对心血管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5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EPCs,同时检测LDL-C.结果 冠心病组外周血EPC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外周血EPCs与LDL-C呈负相关关系(r=-0.656,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与LDL-C呈负相关关系,升高的LDL-C是外周血EPCs降低的原因之一,提示提高外周血EPCs可降低LDL-C,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