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千建峰 《中外医疗》2016,(7):125-126
目的 研究分析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IFN-γ、IL-4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IFN-γ、IL-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高于对照组,IL-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IFN-γ、IL-4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的影响。方法:变应性鼻炎儿童80例,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治疗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7.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喷嚏和流涕症状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应用于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能取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良好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济源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共出现3例(4.3%),对照组出现8例(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高,局部用药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通过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治疗后2周和4周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显效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治疗后2周和4周,7项指标值都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治疗后4周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人生活质量。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能有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后4周基本能使患者生活质量达到健康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与左西替利嗪口服片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方法:对8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氟替卡松治疗组和左西替利嗪治疗组,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氟替卡松喷鼻剂、左西替利嗪片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患者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对患者鼻部症状评分、鼻腔通气功能、鼻腔纤毛运动速率、鼻腔总阻力及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IL)-4及IL-12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堵、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0.6)分比(2.8±0.9)分,(1.4±0.5)分比(2.0±0.7)分,(2.3±0.6)分比(3.1±1.2)分,(2.7±0.6)分比(3.5±0.7)分](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生理功能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鼻腔通气影面积、鼻腔纤毛运动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15.6±3.5)cm~2比(9.5±2.8)cm~2,(8.5±2.5)min/mm比(6.5±1.9)min/mm,P<0.01],两侧鼻腔总阻力显著小于对照组[(0.12±0.04)Pa/cm~3比(0.19±0.05)Pa/cm~3,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CAM-1和IL-4水平显著降低,IL-12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可显著改善季节性过敏鼻炎的各项生理功能,同时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用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选择109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5~76岁,平均35.6岁),按照2004年兰州标准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均为每鼻孔1掀,2次/d,疗程30 d。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盐酸氮卓斯汀、丙酸氟替卡松(用法同上)和两药并用(两药间隔时间30 min)。结果:轻度组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92.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单用盐酸氮卓斯汀(1组)、丙酸氟替卡松(2组)和两药并用(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73.33%和96.88%,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组和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氮卓斯汀组和丙酸氟替卡松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8%和9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氮卓斯汀和丙酸氟替卡松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二者联合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4~1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哮喘均达到完全控制,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等症状明显好转,视觉模拟评分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为8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在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丙酸氟替卡松鼻内应用对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PAR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鼻内治疗,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鼻分泌物中趋化因子Eoxtain含量,同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AR患者血清和鼻腔分泌物中Eotaxin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经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后,P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的同时,Eotaxin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甚至表现出比正常还低的趋势.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PAR能降低趋化因子Eotaxin的含量,进而抑制变应性炎症的发生,这可能为其发挥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就诊的82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64μg/次喷鼻、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 mg/次、早晚各1次,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数目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68±0.09)分比(1.05±0.15)分、(0.52±0.08)分比(0.89±0.12)分、(0.33±0.06)分比(0.72±0.09)分、(0.51±0.08)分比(1.14±0.18)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灌洗液及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7.84±0.92)个/高倍镜视野(HP)比(13.31±1.87)个/HP、(4.27±0.66)个/HP比(10.38±1.43)个/HP](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的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α干扰素(IFN-α)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4、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1.49±0.22)mg/L比(2.32±0.42)mg/L、(7.49±1.03)mg/L比(11.32±1.86)mg/L、(2.94±0.36)mg/L比(4.42±0.68)mg/L],IFN-α水平高于对照组[(357.39±51.38)μg/L比(232.25±35.56)μg/L](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是治疗AR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胡志勇  叶怀玉 《医学综述》2014,(2):382-384,F0003
目的观察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以及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免疫球蛋白E水平,鼻分泌物中炎性细胞RNA/DNA比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7、14、28日症状和体征评分,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第7、14日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RNA/DNA比值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三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较单独使用更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和作用,以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VCAM-1、IL-4、IL-12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经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M-1、IL-4、IL-12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鼻腔局部用药可以通过抑制VCAM-1和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来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入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舒利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平喘等治疗。舒利迭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利迭(沙美特罗/酸氟替卡松)吸入,连用1周。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浆IL-6和IL-8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浆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舒利迭组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FEVt、FEV1/FVC和PEF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舒利迭组改善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舒利迭吸入治疗COPD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作用机制与其能调节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东晓 《中医学报》2016,(5):746-749
目的:观察鼻炎灵丸对变应性鼻炎外邪犯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变应性鼻炎外邪犯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例。两组均予布地奈德比喷雾剂、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炎灵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质-4、干扰素-γ)的变化,主要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积分、主要症状减轻时间及消失时间、生活质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质-4、干扰素-γ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而干扰素-γ/白细胞介质-4比值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质-4、干扰素-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扰素-γ/白细胞介质-4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鼻痒、喷嚏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鼻塞、鼻痒、喷嚏、流涕主要症状减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鼻塞、鼻痒、喷嚏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流涕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个维度评分(鼻部症状、非鼻眼症状、眼部症状、活动、睡眠、相关行为、情感)及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活动及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有效率为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1,P=0.007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鼻炎灵丸治疗变应性鼻炎外邪犯肺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可能与改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子强 《医学综述》2014,20(18):3441-3443
目的研究花粉阻隔剂联合尘螨清除剂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璧山县丁家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花粉阻隔剂联合尘螨清除剂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情况以及呼吸道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缓解时间以及PEF昼夜变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PEF增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花粉阻隔剂联合尘螨清除剂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气道功能,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门急诊确证的95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研究目的分为单用药组(45例)和联合用药组(50例)。单用药组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联合用药组在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次数。结果单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是77.8%和90.0%。与单用药组比,联合用药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基础上联用孟鲁司特较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且能降低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与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对4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同时设健康同龄儿30例为对照组。结果:变应性鼻炎组IL1、IgE明显增高,IL2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IgG、IgA、IgM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IL1、IL2、IgE能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2012年3月至5月,收集AR患者24例(AR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17、TGF-β1的水平。【结果】AR组和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76±0.60)%、(0.59±0.17)%,AR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组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5±0.79)%、(5.03±1.92)%,A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组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669±63)pg/mL高于对照组(587±28)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0.37±0.05)pg/mL低于对照组(0.50±0.07)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和Treg细胞百分率存在负相关(r=-0.794,P<0.001),Th17细胞百分率和TGF-β1存在负相关(r=-0.579,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TGF-β1存在正相关(r=0.771,P<0.001),IL-17和Th17细胞百分率、Treg细胞百分率、TGF-β1无相关性(r分别为0.225、-0.183、-0.131,P>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存在功能失衡,其可能在AR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