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闭合复位锁定板外置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41例,其中应用闭合复位锁定板外固定16例(外置组),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内置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及VAS疼痛评分进行对比,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外置组少于内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外置组VAS评分高于内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置组2例出现浅表切口感染,经换药和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41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4.05±3.18)个月。外置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0±0.856)个月vs (4.160±1.214)个月,P0.05]。外置组1例,内置组3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三角巾悬吊保护下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两组间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锁定板外置固定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同的疗效,但闭合复位锁定板外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及愈合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37-2241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22例AO/OTA分型B型及C1和C2型Pilon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2例采用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严重术中并发症。踝关节镜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踝关节镜组透视时间显著长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踝关节镜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踝关节镜组的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踝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手术方式,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另外44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开始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而伤腕握力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患者在VAS评分和握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外固定组的VAS评分和握力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末次随访时,外固定组关节面移位显著大于内固定组(P0.05),但是外固定组的尺偏角及掌倾角均显著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但相比之下,闭合外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48-1652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5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2例为DAA组,行闭合复位3枚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26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DA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获得25~36个月随访。DAA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DAA组Harri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置物位置及长度满意,DAA组术后Garden复位指数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DA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DAA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和骨折不愈合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随访过程中,影像学检查未出现断钉、螺钉松动、移位情况。[结论] 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闭合复位3枚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01诊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51例,32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12~90个月,平均39个月。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中透视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移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6-06诊治的9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7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45例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随访时间(28.3±3.1)个月,切开复位组随访时间(27.5±3.2)个月。与切开复位组比较,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创伤小,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风险较低,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Bennett骨折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24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恢复主动活动时间显著优于克氏针组(P<0.05),但前者术中失血量显著多于后者(P<0.05)。平均随访时间(18.4±3.6)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推移,两组DASH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钢板组DASH评分显著优于克氏针组(P<0.05),但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对合和第一掌腕对线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骨折对合及第一掌腕对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钢板组上述影像指标均显著优于克氏针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钛制弹性钉(TEN)与重建钢板(RP)治疗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对采用TEN或RP治疗且获随访的141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患者采用TEN治疗(TEN组),84例患者用3.5 mm RP治疗(R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Constant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 TEN组患者获24~41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RP组患者获28~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影像学显示TEN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4±3.4)周,RP组平均为(14.4±3.7)周.两组患者骨不连和成角畸形短缩、内置物失败、感染、短暂性神经丛刺激症、内置物移位、皮肤刺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有17例内置物移位,但程度轻,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时,TEN组患者DASH评分明显低于RP组(P<0.05),而Constant 评分明显高于RP组(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DASH评分和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患者对术后肩部外形及综合结果较RP组更满意.结论 与RP相比,TEN治疗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术后早期TEN组患者对肩部外形及术后综合结果方面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78-1082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与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即开放钢板组39例,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30例,3部分4例,4部分3例,骨折脱位型2例;采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即闭合髓内钉组43例,2部分38例,3部分3例,4部分1例,骨折脱位型1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开放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显著多于闭合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19.73±4.59)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开放钢板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低于闭合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颈干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周时两组间颈干角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干角均较术后1周时稍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开放钢板组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切开复位钢板与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均能获得较好效果,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治疗创伤更小的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钛制弹性髓内钉(TEN)与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TEN组(46例,采用TEN内固定)和RP组(45例,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及3 d VAS评分、术后并发症、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E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微、并发症少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中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 2008年8月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中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的106例胫骨远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根据复位方式分成切开复位组(n=50)和闭合复位组(n=56),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X线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复位程度、感染率,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11]方法评价术后肢体功能,采用五分法评价病人满意程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 ~ 27个月(2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Johner-Wruhs评分结果优良率均超过90.0%.无感染及皮肤坏死.X线透视时间:切开复位组为2~9s(平均5.5s),闭合复位组为8~22 s(平均15.0 s).平均手术时间:切开复位组为100 min,闭合复位组为106 min.切开复位组透视时间明显短于闭合复位组,平均手术时间前者比后者短,前者具有更好的骨折对位、复位操作相对容易;闭合复位组具有较少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稍短,患者较易接受.[结论]对于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后者运用微创技术保护骨膜的切开复位可以减少透视时间,复位技术相对简单,对透视设备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保守治疗与钛制弹性髓内钉(TEN)治疗明显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2月至2007年9月间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00例)或TEN固定(TEN固定组,60例)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0例移位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肩部外观及锁骨愈合后的X线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9~31个月)随访.保守治疗组和TEN固定组Constant评分分别为72.5分和90.5分(t=3.280,P=0.020),DASH评分分别为26.5分和2.4分(t=2.420,P=0.032);满意率分别为75.0%和96.7%(X2=1.450,P=0.042);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分别为6~8周和2~3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和3.3%(X2=1.890,P=0.020).保守治疗组28例肩部不对称,42例解剖位置愈合.TEN固定组肩部基本对称,56例解剖位置愈合.结论 TEN固定治疗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肩部功能评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保守治疗更有优势,因此不推荐使用保守治疗,TEN固定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与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0月采用PFNA治疗的55例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有限切开,29例采用闭合复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与闭合组相比,有限切开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大,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减少。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晚期并发症率,有限切开组为3.85%(1/26),闭合组为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切开组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闭合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闭合组(P0.05)。影像方面,依据改良Baumgaertner骨折复位标准,有限切开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闭合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有限切开组的股骨颈干角和尖顶距均优于闭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PFNA治疗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9-10诊治的90例闭合性指骨骨折,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治疗(A组),30例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治疗(B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结果 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与B组,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多于A组与B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A组与B组,而A组与B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B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A组与C组,而A组与C组术中透视次数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3组DASH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指骨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具有微创及减少放射性损伤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微创组(29例,采用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传统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锁骨上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评价术后瘢痕情况,问卷调查患者对术后瘢痕外形的满意度,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分别评价肩关节、上肢总体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微创组短(少)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锁骨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哥华瘢痕评分、患者瘢痕外形满意率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瘢痕不明显、锁骨上神经损伤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比较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0月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Ovid)、CBM、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搜索保守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及文献质量评分标准收集数据,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所提取的文献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1 111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锁骨中段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案在术后1年的DASH无明显差别[MD=3.58,95%CI(-0.49,7.65),P=0.08],但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1年的Constant评分略有优势[MD=-3.53,95%CI(-6.92,-0.15),P=0.04];此外,钢板内固定可使骨不连[RR=8.51,95%CI(4.50,16.07),P0.001]及二次手术[RR=3.22,95%CI(2.12,4.90),P0.001]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目前证据显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1年的功能优于保守治疗,并明显降低骨不连及二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和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各33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36个月。手术时间切开复位组长于闭合复位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骨折解剖复位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切开复位组均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皮缘坏死、皮肤及关节感染、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出现空心钉断钉、退钉等情况。结论 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采用开放内固定治疗,58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外固定组,而内固定组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外固定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12~29个月,平均(14.52±3.41)个月。内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外固定组[(26.89±4.97)周vs(38.54±5.37)周,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腕背伸-掌屈和尺偏-桡偏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内固定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外固定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掌倾角[(11.13±2.82)°vs (7.53±2.78)°,P0.05]、尺偏角[(23.47±2.63)°vs (16.45±2.84)°,P0.05]及桡骨高度[(13.73±1.86) mm vs (10.76±1.85) mm,P0.05]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术后影像显示,内固定组关节面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牵引床仰卧位与无牵引床侧卧位下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4月,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采用仰卧常规骨折牵引床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23例采用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与仰卧组相比,侧卧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22±1.94)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患髋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ROM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折影像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无牵引下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取得了与仰卧位牵引下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