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恶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组织学特征,并评估在本中心治疗的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回顾在本院治疗的所有原发和继发恶性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共44例,对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共有26例PMGCT和18例SMGCT患者;其中8例SMGCT为放疗后肉瘤变患者。在PMGCT,患者年龄从1~66岁(平均40.6岁);在SMGCT,患者年龄从22~67岁(平均39.9岁)。从诊断骨巨细胞瘤到诊断SMGCT的平均时间间隔在放疗后SMGCT组为12.8年(4~22年),在手术后SMGCT组为9.8年(2~28年)。在PMGCT组中,组织分类为骨肉瘤的有1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9例,纤维肉瘤4例。在SMGCT组中组织学分类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3例,骨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2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6.9%。广泛切除有助于减少局部复发。[结论]恶性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预后很差的肉瘤。需要注意和良性骨巨细胞瘤相鉴别。广泛切除有助于减少局部复发,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仍没有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部位骨巨细胞瘤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肿瘤复发情况,分析影响局部复发因素.[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9月收治35例单发骨巨细胞瘤患者,男19例,女16例;发病年龄21~45岁,平均28.6岁;Campanicci分级:Ⅰ级13例,Ⅱ级18例,Ⅲ级4例.对于Campanicci Ⅰ~Ⅱ级,治疗方法A:开窗病灶刮除+气动磨钻打磨+电刀烧灼+95%酒精烧灼+植骨(自体髂骨或与人工骨混合植骨);方法B:开窗病灶刮除+气动磨钻打磨+电刀烧灼+95%酒精烧灼+骨水泥充填.CampanicciⅢ级,方法C:关节置换.[结果]本组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72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17.14%;Campanicci Ⅰ~Ⅱ级复发率16.13%,CampanicciⅢ级复发率25%;方法A组复发率17.65%,B组复发率15.38%,C组复发率20%.[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基本方法,人工关节置换能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术式选择要慎重;局部病灶残留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随访尽早发现复发,利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0年间来本院确诊为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其中骶骨和椎骨骨巨细胞瘤患者各10例,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年龄、性别、患病节段等9项指标.[结果]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男、女性各5例,平均年龄31岁;椎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男性4,女性6例;平均年龄42岁;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中有6例患者进行了术前栓塞术;椎骨骨巨细胞瘤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两组均有2例复发,无死亡和肺转移病例.[结论]手术切除对于椎骨骨巨细胞瘤具有很好的作用;在术前栓塞后再做局部切除;术后放疗对于降低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具有一定的意义;CT引导下针吸活组织检查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9年1月治疗29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男15例,女14例;复发时平均年龄32.4岁(13~56)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12例,肱骨近端2例,股骨近端、尺骨远端、腓骨近端各1例.首次手术方式与例数:肿瘤刮除植骨26例,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术2例,单纯腓骨近端切除术1例.复发平均时间26.6个月(1~168)个月.再次手术方式与例数: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术17例(假体置换14例,自体骨移植2例,灭活再植1例);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术7例(植骨4例,骨水泥填充内固定3例),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截肢术2例.[结果]随访时间24~180个月,平均70个月.2例再次复发;总再复发率为6.9%,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无复发,病灶内手术组中1例复发(1/7,14.29%),局部扩大切除术组1例复发(1/3,33.33%).随访期内2例死亡(1例死于非肿瘤原因).病灶内手术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100%,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73.33%.综合临床疗效评价病灶内手术优良率为85.71%.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66.67%.[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定期随访对于早期诊断肿瘤复发至关重要;一旦复发诊断明确,尽管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应首选瘤灶内手术;对放射学Companacci 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择瘤段切除骨缺损重建手术治疗,但存在一定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乐斌  卓小为  刘建纯 《中国骨伤》2007,20(11):765-766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骨巨细胞瘤手术病灶刮除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72岁,平均43岁。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14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7例。无症状偶然发现者2例,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者19例。除1例采用截肢术外,对8例儿童及青少年采用瘤体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治疗;对12例18岁以上成年人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及骨水泥充填,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肿瘤复发3例,切口液化坏死1例。膝关节功能按李强一等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差3例。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或骨水泥充填重建功能,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手部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有骨破坏和无骨破坏腱鞘巨细胞瘤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手部腱鞘巨细胞瘤,共98份完整病史和长期随访结果,根据肿瘤侵犯骨皮质的程度进行分组,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其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98例中骨正常组55例,骨腐蚀组16例,骨破坏组27例。骨正常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0.9%;骨腐蚀组为31.3%;骨破坏组为29.6%,三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8,P=0.99)。骨破坏组术后手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8.1%,骨正常组为18.2%,骨腐蚀组为31.3%,三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03,P=0.018)。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S期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328,P=0.721)。结论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临床并非少见,其细胞增殖活性与无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相当,术后肿瘤容易复发的原因,可能是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不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CT检查患者双侧膝关节,测量骨骺未闭健康人群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离(TT-TG距离),建立骨骺未闭人群TT-TG距离参考值,为髌骨不稳发病机制的探讨及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新疆地区招募的12~16岁健康青少年志愿者(其中女性30例,男性20例)进行膝关节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检查,将其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及CT检查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比较骨骺未闭健康人群的TT-TG值与骨骺闭合健康人群以及髌骨不稳患者的异常TT-TG值。结果经CT检查,50例健康青少年志愿者(共计100个膝关节)中,有骨骺未闭青少年32例(64个膝关节),骨骺闭合青少年16例(32个膝关节),排除2例未符合纳入标准的志愿者。CT检查获得的骨骺未闭健康青少年TT-TG值为(16.67±3.91)mm,大于骨骺闭合健康青少年TT-TG值的(15.95±2.6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测量者前后两次对同一名受试者测得的TT-T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骺未闭健康人群中,男女TT-T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骺未闭健康人群比,髌骨不稳患者(包括骨骺未闭和骨骺闭合)的TT-TG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骨骺未闭髌骨不稳患者的TT-TG值升高的程度更大。髌骨不稳患者组内比较,骨骺未闭组的TT-TG值显著大于骨骺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骺未闭健康人群潜在不稳比率大于骨骺闭合;骨骺未闭髌骨不稳患者需进行手术干预的比率大于骨骺闭合髌骨不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骺未闭增加了髌骨不稳的患病风险,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骨骺未闭健康人群TT-TG距离参考值,对髌骨不稳尤其是骨骺未闭髌骨不稳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9例20处肿瘤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分析肿瘤发生部位和特点,组织病理学确定组织学形态特点,临床资料及随访确定肿瘤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女性多于男性,女:男为2:1.3例<20岁,平均21岁.大部分发生于长骨,膝关节上下最常见.位于长骨的肿瘤影像学上表现为干骺端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并延伸至骺端,3例病人3处局限于干骺端,不侵犯骨骺,1例出现成骨性肿瘤区.组织病理学上部分肿瘤区可出现纤维组织细胞、反应性骨形成及动脉瘤样骨囊肿.手术采用刮除植骨或广泛切除,3例复发,1例死于肺转移.[结论]多中心骨巨细胞瘤多发于年轻病人.常见于膝关节周围,部分肿瘤局限于干骺端.各处肿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非由初次发生的肿瘤转移而来.肿瘤是否复发与外科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测不同临床分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及其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了解HIF在骨巨细胞瘤发病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间18例骨巨细胞瘤病例,根据Campanacci骨巨细胞瘤影像学临床分期进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18例骨巨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HIF-1α、HIF-2α和VEGF染色,观测其表达水平及分布状况.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为Ⅰ期病损,4例为Ⅱ期病损,5例为Ⅲ期病损,4例为复发病损.组织标本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7例(7/18)呈HIF-1α阳性反应,全部标本呈HIF-2α、VEGF阳性反应;HIF-1α表达水平在各期病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IF-2α、VEGF表达水平在Ⅱ、Ⅲ期和复发病例组明显高于Ⅰ期病例组(P<0.05).结论 骨巨细胞瘤进展中HIF-2α、VEGF表达水平增高,并与骨巨细胞瘤骨破坏程度及局部复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37-1541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术后的复发情况,明确手术方式、辅助治疗对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5年本院治疗的骨巨细胞瘤117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362005年本院治疗的骨巨细胞瘤117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36233个月,平均(108.4+43.7)个月,比较腔内切除术和广泛切除术两种术式的肿瘤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率的因素。[结果]骨巨细胞瘤广泛切除术的复发率(5%)低于腔内切除术(25%)。对于腔内切除术,术中聚甲基甲丙烯酸盐重建的复发率低于单纯植骨重建(P<0.05),石炭酸的应用对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无显著干预作用(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首次治疗采用腔内切除结合聚甲基甲丙烯酸盐重建术可获得较低的复发率和满意的关节功能,潜在的肺转移可能性不能成为首次治疗采用广泛切除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87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43例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2例;年龄3~16岁,平均11.8岁。瘤样病变11例(占25.6%),良性肿瘤13例(占30.2%),恶性肿瘤19例(占44.2%)。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颈椎15例,胸椎16例,腰椎6例,骶椎6例。除1例胸椎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化疗外,其他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予以植骨融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所有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接受放疗或化疗。结果 随访时间为1~10年,平均4.3年。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术后疗效较满意,所有患者的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所好转,未出现病变复发、恶变;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Ewing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浆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因肿瘤转移、全身衰竭死亡,占总数的14.0%、恶性肿瘤的31.6%。1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分别于术后2.5年及10个月局部复发。1例Frankel A级和1例B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变,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由C级恢复至D级;8例由D级恢复至E级。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中,良性肿瘤如果切除彻底。预后良好;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相对欠佳,有较高的复发及死亡率,其预后与肿瘤的性质、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术后的后续治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发病,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对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Enneking分级系统分级,Ⅰ-Ⅱ级采用肿瘤刮除,氯化锌烧灼残腔,双氧水浸泡和异体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Ⅲ级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在128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儿童患者8例发病率为6.3%。其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例,伴发病理性骨折2例。6例行肿瘤刮除植骨后骨修复完善,肢体无畸形,2例病理性骨折愈合良好;1例异体骨段移植骨愈合良好,无塌陷及骨折,但患肢短缩2.5cm,无移植排斥;1例腓骨上端病变行腓骨小头切除,无功能障碍。术后随访2—9a,平均5.4a,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肺转移。[结论]骨巨细胞瘤可以发生在儿童四肢长骨,刮除、氯化锌烧灼、双氧水浸泡和异体植骨可以达到满意效果,而瘤段切除会对儿童肢体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的30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采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保膝组),13例接受瘤段切除人工膝假体置换(置换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探讨肿瘤复发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622-1624
[目的]探讨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和预后。[方法]通过对20年间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并对恶性肿瘤进行了部分随访,分析性别、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解剖分布和预后。[结果]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761岁,平均44岁,中位年龄35.5岁。恶性肿瘤13例,软组织和骨关节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以3461岁,平均44岁,中位年龄35.5岁。恶性肿瘤13例,软组织和骨关节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以3450岁最多,平均年龄39.2岁。恶性肿瘤随访8例,骨巨细胞瘤随访4例。恶性踝足肿瘤,采用保肢技术3例,恶性肿瘤大多以截肢术。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是常见软组织和骨内肿瘤类型。在13例恶性肿瘤中,4例进行保肢手术,8例截肢,1例黑色素瘤临床手术时自动出院。[结论]踝足部肿瘤以软组织瘤和瘤样病变为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软组织肿瘤以皮肤损害出现,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术式治疗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比较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对肢体功能、局部复发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1月间共4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四肢近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病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15~51岁,平均30.6岁。Ca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28例,Ⅲ级14例。[结果]4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5~108个月,平均50个月,总复发率为9.4%。刮除植骨复发率为11.7%,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广泛切除组复发率为9.1%,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病灶刮除植骨仍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如高速磨钻磨削、石炭酸等化学腐蚀剂局部烧灼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从而大大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广泛切除适用于Companacci Ⅲ级、反复复发、伴有病理性骨折的病例,虽复发率较低,但重建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加强随访可早期发现骨巨细胞瘤复发。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B)是一种常见潜在恶性肿瘤,该肿瘤常见于20~40岁青壮年,很少发生在骨骼发育未成熟的儿童.故对儿童GCTB治疗措施、手术方式及效果等问题尚不十分清楚,现将本院应用手术治疗的1例儿童胫骨骨巨细胞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颗粒和自体骨复合体在近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3月-2006年3月,24例膝周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巨细胞瘤;其中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13例。以机械及化学方法将同种异体骨进行脱抗原处理为骨颗粒,术中将骨巨细胞瘤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将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取得的自体骨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支具外固定辅助活动膝关节12周。[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4例病例术后随访1-6年,平均2年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经制动2个月治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替代形态。疗效评定采用M ank in评定标准,优:20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治疗近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造成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骨骺、干骺端骨折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儿童胫腓骨远端骨骺、干骺端骨折患儿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左侧19例,右侧11例,年龄7~14岁,平均(10.32±2.83)岁。胫腓骨远端骨骺骨折根据Salter-Harris标准分型,胫骨骨骺骨折I型3例、Ⅱ型24例、Ⅳ型1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2例;腓骨远端骨骺骨折I型1例、Ⅱ型2例;腓骨远端干骺端骨折27例。C型臂下手法闭合复位,经皮于胫骨骨折远端钉入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腓骨下段骨折,移位明显者复位后经外踝尖穿入克氏针髓内固定。[结果]本组30例均获6~30个月随访,平均(14.36±8.72)个月。观察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肿胀、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根据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骨骺及干骺端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美观、骨折愈合率高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于胫骨远端骨骺Ⅲ型、Ⅳ型骨折,骨折块关节内移位明显经手法不能复位者应采取切开复位,避免反复闭合手法复位造成骺板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单枚空心螺钉原位固定和转子下截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头骨骺滑脱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1998年6月至2008年7月,收治股骨头骨骺滑脱患者11例12髋,男7例8髋,女4例4髋;年龄9~18岁,平均14.3岁.体重指数27~35 g/m2,平均31.1 g/m2.Ⅰ度滑脱6例7髋,Ⅱ度滑脱2例2髋,Ⅲ度滑脱3例3髋.Ⅰ度和Ⅱ度患者均采用单枚空心螺钉原位固定,Ⅲ度患者行转子下截骨外固定架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随访时摄X线片观察固定情况,并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年,平均5.6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70~85分(平均74.8分)提高至随访2年时的70~100分(平均90.6分),优良率达91.7%(11/12).随访X线片显示单枚空心螺钉原位固定者股骨头骨骺闭合,滑脱角度未增大.转子下截骨外固定架治疗者骨骺部分复位,股骨头及髋臼无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未变窄.结论 单枚空心螺钉原位固定骨骺滑脱能有效防止股骨头骨骺滑脱进一步进展,缓解患者症状,是Ⅰ度及Ⅱ度儿童股骨头骨骺滑脱的有效治疗手段.对Ⅲ度及晚期儿童股骨头骨骺滑脱患者应采用转子下截骨以矫正畸形,重建力线,避免或延缓骨关节炎发生.  相似文献   

20.
"T"形植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回顾1995~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2l例骨巨细胞瘤病人,Campanacci Ⅰ~Ⅱ级。采用局部肿瘤刮除辅以自体“T”形髂骨植骨及苯酚治疗。随访18~24个月。[结果]19例病人随访期内愈合,负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功能无受限。2例病人8~10个月后复发。[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刮除及自体髂骨“T”形植骨苯酚治疗是保存膝关节功能防止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