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雪雅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208-2209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7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泌尿系统感染、二次留置导尿管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移动度为(20.14±3.26)mm、残余尿量为(16.54±14.67)ml,低于对照组的(26.83±5.53)mm、(35.96±21.7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为(72.34±5.69)分、心理健康为(71.44±7.06)分、生命活力为(75.82±8.37)分、生理职能为(74.01±6.36)分,高于对照组的(61.48±7.55)分、(60.57±8.23)分、(64.25±7.46)分、(63.32±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为4.88%、二次留置导尿管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6.83%、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及二次留置导尿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期夹管训练在普外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抽取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31),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夹管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于拔管当天行膀胱功能训练,分析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排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顺利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排尿顺利率为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普外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早期夹管训练,能够改善其排尿异常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根治术是宫颈癌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大,常造成膀胱功能障碍。术后尿潴留是该类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而且长时间的留置尿管及尿潴留后的重置尿管,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躯体功能改变。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国外报道85.0%~21.0%,国内文献报道7.50%~44.90%。我们对24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系统的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尿潴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膀胱容量测定联合计划饮水用于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术前行膀胱容量测定,了解膀胱类型,制定饮水及排尿计划,术后第8天开始计划饮水,术后第10天开始膀胱功能训练,3 d后拔除留置导尿管,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前残余尿量为(76.34±24.40)ml,术后为(74.90±26.83)ml,手术前后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衡膀胱率为97.50%,术后为91.25%,手术前后平衡膀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3.75%),排尿困难4例(5.00%)。结论膀胱容量测定联合计划饮水能有效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尿潴留及排尿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8.75±4.79)、(12.14±3.28)d,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175.20±25.34)、(87.15±8.07)mL,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28.57%(10/35)、8.57%(3/35),可自解小便率分别为54.29%(19/35)、88.57%(31/35),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小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自解小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7.
黄娜  田甜  王旭颖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72-2373
目的:对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68例宫颈癌患者,入组后按照计算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对比其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2、4.098、8.336、15.028,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87、4.023、12.592,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7、4.023、12.59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2,P<0.05).结论:系统性膀胱功能锻炼路径在宫颈癌根治术中有着重要价值,可有效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应用前景极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功能训练仪对直肠癌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普外科接受直肠癌手术的患者9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48例,其中试验组在留置尿管期间采用膀胱功能训练仪实现对尿管的夹闭和开放,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持续开放尿管引流尿液,在拔尿管前1~2天间断夹闭开放.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留置尿管时间,排尿总有效率,残余尿量,下尿路感染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排尿总有效率98.00% (91.67%,P=0.154),其中显效为96.00% (79.17%,P=0.011),有效为2.00%(12.50%,P=0.044),对留置尿管带来睡眠影响的满意度为84.00% (56.25%,P=0.003).结论 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期间,使用膀胱功能训练仪实现对尿管的夹闭与开放,能有效地促进直肠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甘晓霞  李小宁  吉宏  迟婷  王惠 《甘肃医药》2021,40(6):561-562,56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实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时...  相似文献   

10.
陈姝宁  孔为民  罗丹 《安徽医学》2021,42(4):432-435
目的 观察宫颈癌手术(单纯手术、手术+放疗及手术+同步放化疗)后患者膀胱麻痹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99例经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截止至2019年6月.随访跨度为术后1个月~术后11年.计算患者治疗后膀胱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剂量氯胺酮配合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术后疲劳程度及疼痛介质、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病人15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2组均采取全麻,对照组麻醉诱导前静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而后以0.5μg·kg-1·h-1输注至术毕前0.5 h,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盆底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χ2=6.988, P=0.008);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01);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性欲望、性心理、性高潮等性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盆底肌张力,促进盆底功能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立杰  关敏霞  唐玲娟  吴巧红 《广西医学》2021,43(23):2814-2817
目的 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常规呼吸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评价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步行能力均有提高(均P<0.01),其中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在脊髓损伤(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SCI伴NB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单用组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联用组在单用组基础上加膀胱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单用组和联用组平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较前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用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单用组和联用组膀胱最大容量和排尿膀胱压力明显上升,尿残余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且联用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联用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95.24%)较单用组(80.95%)更佳(χ2=4.091,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用于SCI伴NB患者中的效果较确切,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尽早恢复自主排尿,改善排尿和尿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180例患者资料,将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8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93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记录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记录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顺利应答时间、完整指令动作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间点的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心率(heart rate,HR)以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术后12h的血清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表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可在有效减轻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的同时,有效减轻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且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6-9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康复治疗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盆底肌电刺激法,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及最大尿流率较前明显上升,残余尿量较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95.24%)明显好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膀胱排尿的功能,减少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93-9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对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与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酒依赖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疗法,观察组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对饮酒渴求程度、对酒依赖程度及复饮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OCDS、MA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OCDS、MAS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饮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降低患者对酒的渴求、依赖程度,降低复饮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肝炎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用帕瑞昔布与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质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6例行腹部手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联合组(32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帕瑞昔布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帕瑞昔布组(32例,麻醉诱导前单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对照组(32例,麻醉诱导前予以生理盐水)。三组术后均未予以镇痛处理。分别于术后即刻(T&lt;sub&gt;0&lt;/sub&gt;)、术后60min(T&lt;sub&gt;1&lt;/sub&gt;)、120min(T&lt;sub&gt;2&lt;/sub&gt;)、4h(T&lt;sub&gt;3&lt;/sub&gt;)、12h(T&lt;sub&gt;4&lt;/sub&gt;)五个时间点,评估并比较三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外周静脉血β-内啡肽(β-EP)及Ramsay 镇静评分的差异。术前及术后4h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同时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同时间点对照组VAS评分及外周血β-EP水平最高,帕瑞昔布组次之,联合组最低(P&lt;0.05),但三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无差异(P&gt;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三组患者VAS评分、外周血β-EP水平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gt;0.05)。术前与术后PT、APTT、INR及Fib各指标在三组间均无差异(P&gt;0.05),在同组内PT、APTT、INR及Fib各指标术前与术后也均无差别(P&gt;0.05)。而术前三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gt;0.05),但术后联合组最低,帕瑞昔布组次之,对照组最高(P&lt;0.05);且三组内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术前(P&lt;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无差异(P&lt;0.05),但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帕瑞昔布组次之,联合组最低(P&lt;0.05)。术后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术中应用帕瑞昔布与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质量更佳,对凝血功能无影响,且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GERD患者同时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药治疗,疗程为8周.患者每周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仪的指导下进行腹式深吸气训练一次(15 min),空腹早、晚每日训练腹式深吸气2次,每次20 min.疗程结束后再次评价反流症状、食管动力和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改善情况.结果 (1)14例GERD患者完成8周疗程,1例NERD疗效不佳,11例停抑酸药,2例仍需抑酸药物.(2)疗程结束后10例患者复查食管动力,结果显示,膈脚张力由(8±3)mm rig(1 mm Hg=0.133 kPa)增加至(12±4)mm Hg(P<0.05),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胃食管交界处(EGJ)压力及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复查胃镜,6例阴性,1例由洛杉矶分级(LA)-C级转为LA-A级;(4)14例患者随访4周,其中2例患者按需用抑酸药物,1例无效.9例患者随访8周,复发1例.结论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GERD患者对抑酸药依赖性;增加GERD患者膈脚的张力,从而增强胃食管交界处的抗反流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