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引流与钻孔减压引流两种方法治疗儿童急性长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骨一科收治的急性长骨骨髓炎患儿267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窗减压引流组132例,男65例,女67例;年龄2~16岁,平均年龄(6.45±3.78)岁;钻孔减压引流组135例,男69例,女66例;年龄2~17岁,平均年龄(7.24±3.46)岁;随访1年,依据Levin评分比较两组末次随访优良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包括体温恢复正常天数、拔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病理性骨折例数;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3、5、7 d的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 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结果 末次随访开窗减压引流组优良率为93.18%(123例)、钻孔减压引流组优良率为92.59%(125例...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广泛应用于成人创伤及感染的治疗,在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中的作用尚未见系统报道。目的:探讨VSD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采用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8个月~7岁,平均3.3岁。股骨远端骨髓炎6例,胫骨近端骨髓炎4例,髂骨骨髓炎1例。所有患儿均行术前脓液及血培养和术中脓液培养,采用VSD引流,双联抗生素用药,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5~7d拆除VSD引流敷料,创口不再有脓液渗出后关闭伤口。抗生素应用至体温平稳后2周停药,复查3次血培养均为阴性方可出院,下肢石膏固定并口服抗生素4周。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儿中5例脓液培养及血培养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仅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脓液培养及血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1例脓液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脓液培养及血培养均阴性。5例VSD引流1次,5例VSD引流2次,1例VSD引流3次,平均1.6次,平均VSD治疗时间1.5周,术后1~5天体温逐渐平稳,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十分方便,无需每日换药,最终11例患儿均缝合关闭伤口。所有病例均完成3次随访,伤口愈合良好,X线片示骨修复良好,无一例出现发热、局部红肿,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操作简便、高效、安全,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可作为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对38例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均治愈,无复发及转为慢性骨髓炎,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及时对病灶进行手术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骨髓穿刺减压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均采用局部骨髓穿刺减压引流,其中39例置橡皮条引流;17例穿刺抽出脓液.在C型臂X线透视下将硅胶管经骨钻孔置入骨髓腔内,持续引流冲洗;4例穿刺阴性者仅行骨穿减压。结果 60例患者,平均用药5~8d体温下降,10d体温正常;17例持续冲洗,平均15d。随诊45例。随诊时间1~5年,治愈率83.3%,复发率6.7%。结论 经皮骨髓穿刺既可实施局部感染病灶的骨髓减压、引流,又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有效提高治愈率。置管冲洗能使骨髓腔内的积血、脓液及坏死组织得到充分引流,控制感染扩散,减少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法将104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52例。植骨组给予开放植骨术,联合组在植骨组的基础上加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和肉芽组织覆盖创面时间、功能评分、血液指标以及效果。[结果]联合组住院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植骨组(P0.05)。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肉芽组织覆盖创面时间明显低于植骨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SS评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明显高于植骨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植骨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ESR、WBC、CRP水平明显低于植骨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植骨组的73.08%(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比单独植骨骨折愈合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炎症消除更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灌洗治疗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急性膝关节和髋关节感染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关节镜清创灌洗术,滴注引流组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滴注引流,单纯引流组单纯引流。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滴注引流组在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单纯引流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ROM显著增加(P0.05)。术后7 d和6个月,滴注引流组VAS评分和ROM显著优于单纯滴注组(P0.05)。两组细菌培养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6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d,两组间血清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滴注引流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引流组(P0.05),术后第7 d,滴注引流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仍低于单纯引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清理手术联合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滴注引流治疗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较单纯引流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传统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1月~ 2009年12月本院5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30例(A组)接受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另外25例(B组)采用灌注冲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日、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率及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日、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率均优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组在术后6、12、24、48 h(VSA)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1),术前及术后72 h(VS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均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术式,但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血培养阳性的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持续冲洗结合VSD,22例)和对照组(传统冲洗,24例),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随访6个月~2年,对照组随访1~5年。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次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冲洗结合VSD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效果理想,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换药及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创面愈合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膝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创面感染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干预组中共有28例显示有效,治疗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仅有21例有效,治疗有效率达到70.0%,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促进创面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52-1053
[目的]回顾应用骨水泥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条件选取51例患者,将患者分为骨水泥治疗组和冲洗吸引组。其中骨水泥治疗组24例,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髓腔;冲洗吸引组27例,清创后在骨髓腔内置管实施冲洗吸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骨髓炎致病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冲洗吸引组中有1例引流管堵塞提前拔除,但未发生骨髓炎复发,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骨水泥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少,与冲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较好地治疗骨髓炎,应用骨水泥填塞治疗胫骨骨髓炎住院时间更短,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儿童血源性慢性骨髓炎的诊治,由于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临床治疗颇感棘手。就治疗原则而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局部滴注引流、或植骨或肌肉瓣或肌皮瓣转移消灭死腔、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局部制动及全身营养支持等措施,但仍有部分病例临床效果欠佳。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简称马国)儿童慢性骨髓炎仍是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51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为19天~2岁11月,回顾性分析婴幼儿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等。将同期收治的3岁以上急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起病时均伴有发热,发病时均表现为患处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肢体活动受限(新生儿可表现为假瘫),发病部位以股骨、胫骨多见。细菌培养阳性者4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者39例(76.5%),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者32例(62.7%),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44例(86.3%),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者49例(96.1%)。51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引流治疗,总住院天数为16~61 d。随访截至2022年11月,出现并发症者3例,其中髋关节病理性脱位2例,关节挛缩1例。3岁以上急性骨髓炎患儿与3岁以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性别、细菌培养阳性率、发病时最高体温、中性粒细胞升高程度、CRP升高程度、ESR升高程度、发病时长、住院天数、合并关节炎和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升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骨髓炎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若患儿出现肢体异常,应警惕急性骨髓炎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骨髓炎是骨科临床的疑难杂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目前比较合理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运用灌洗负压引流和可吸收人工骨或者骨水泥混合抗生素分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一期清创灌洗负压引流,二期可吸收人工骨或者骨水泥混合抗生素植入治疗2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21例,女6例;年龄20~77岁,平均38岁;骨髓炎发生部位:胫腓骨17例,股骨7例,跟骨3例。结果:2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1个月(平均27个月),25例痊愈,2例复发。结论:一期清创、灌洗负压引流,二期可吸收人工骨或者骨水泥混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VSD)治疗肠皮肤瘘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肠皮肤瘘患者24例,其中16例接受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治疗组),8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对伤口愈合时间、临床换药次数、治疗费用、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疼痛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以及继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可以加速肠外皮肤瘘腹壁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医务人员的换药工作量,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宝鸡第三医院手显微外科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或混合髂骨植骨)治疗的11例足踝部骨髓炎患者资料。男8例, 女3例;年龄(42.3±23.7)岁。对慢性低毒性骨髓炎, 彻底扩创后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一期填塞空腔、覆盖创面, 修复重建。对感染急性期创面, 先局部换药、引流或扩创后负压封闭吸引, 全身抗感染治疗;待急性感染控制并稳定后再彻底扩创、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填塞空腔、覆盖创面, 修复重建。组织瓣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12.0 cm×6.0 cm。应用腓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4例,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 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 腓骨长肌肌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1例。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骨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有无破溃、渗出等临床表现, 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奥邦骨与自体骨治疗跟骨骨折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因跟骨骨折骨缺损行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的72例患者,其中植入奥邦骨修复材料内固定37例(人工骨组);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35例(自体骨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采用AOFAS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影像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结果] 7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优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8.11%,自体骨组22.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两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时间延长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两组术后B?hler角和跟骨高度均显著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邦骨修复材料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疗效可靠、并发症少,适用于跟骨骨折骨缺损的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胫骨骨髓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宝鸡第三医院手显微外科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或加髂骨混合植骨)治疗胫骨骨髓炎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5~64岁,平均41岁。对5例急性感染期创面或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先给予局部换药引流或扩创后VSD处理,全身抗感染或预防感染治疗,待急性感染期过后再彻底扩创、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予以修复重建;对11例慢性低毒性骨髓炎患者,给予彻底扩创后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一期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予以修复重建。对7例扩创后骨缺损较多或空腔较大者,给予硫酸钙人工骨和自体髂骨混合植骨,采用肌瓣或肌皮瓣嵌合修复。组织瓣切取大小为2.0 cm×3.5 cm~12.0 cm×23.0 cm。通过门诊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参照McKee等骨感染治疗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除1例组织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组织瓣均顺利成活。随访12~40个月,平均18个月。1例骨髓炎术后1年复发,给予再次彻底扩创后,应用载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骨感染     
膝关节结核的MRI表现,髓内钉术后长骨干慢性骨髓炎手术方法的改进,后路内固定加前路腔镜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生长期脊柱结核,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足跟溃疡7例,异体骨植骨重建在人工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复合庆大霉素抗生素骨制备及其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皮下引流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柱侧弯术后放置伤口皮下引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2010年6月接受后路矫形术且放置肌层下引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11~19岁,平均15.29岁;同期接受后路矫形术且放置皮下引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11~18岁,平均14.8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量、术后同种异体血输血量、术后发热时间及体温峰值、敷料更换频率以及出院时伤口愈合情况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是否出现迟发感染等。[结果]皮下引流组患者平均引流量为39.33 ml(0~298 ml),术后平均输血量为浓缩红细胞0.38 U(0~4 U),术后平均发热天数为4.21 d(2~9 d),体温峰值为38.45℃(37.4~39.6℃);肌层下引流组患者平均引流量为790.00 ml(100~1 780 ml),术后平均输血量为浓缩红细胞0.88 U(0~6U),术后平均发热天数为3.45 d(1~9 d),体温峰值为38.15℃(37.4~3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皮下引流组与肌层下引流组相比,伤口敷料更换频率增加(P<0.05),但出院时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2189-2194
<正>骨髓炎仍是令骨科界困惑的一个难题。以往常见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减少了,外伤性骨髓炎相对增多,病情复杂的慢性骨髓炎增加,由于临床感染类型的变化,以及致病菌耐药菌珠的不断出现,治疗倍感困难,医者深感重任在肩!1临床感染类型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起,败血症减少,因败血症引起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也相应减少。但创伤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日渐增多,以往有典型表现者少见了,症状不典型者增多,致误诊、漏诊增多,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1],出现死骨、并发窦道(图1a、b),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