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普外科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干预组加用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对比.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确定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主要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30例术后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定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6.09%、49.57%。乳腺癌手术患者常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付费形式、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等。结论: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中要加强心理干预,以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常明凤 《当代医学》2011,17(35):117-1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8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及自 卑心理的变化.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及自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有助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80例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6个月后,对80例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对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接受心理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抑郁及焦虑(22.5%,30%)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严重程度减弱,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后其抑郁及焦虑发病率显著降低及控制,发病程度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针对160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及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95.0%和68.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有积极影响,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将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评分和细胞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配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手术治疗。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帮助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且提高免疫力,使躯体疾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建英 《当代医学》2009,15(31):125-12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测定表(HAD),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随机抽取本院乳腺癌术后患者56例为调查对象。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症状。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引起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并采用焦虑抑郁评分对其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1)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95.83%),护理前治疗依从性(59.72%),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使其负性心理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征,探讨乳腺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采用基本情况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8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确诊后、术前及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变化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病理确诊后主要表现为焦虑65例(73.9%)、否认30例(34.1%)、绝望39例(44.3%);术前主要表现为焦虑52例(59.1%)、恐惧25例(28.4%);术后主要表现为抑郁35例(39.8%)。不同职业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不一,干部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各25例(89.3%),而农民、工人和无业者主要表现为恐惧、绝望。结论:乳腺癌治疗不同时期各有不同心理变化特点,根据患者的身份特点及职业特点不同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重新塑造健全人格,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的心理护理的有效方法,使病人从心理上接受化疗,配合化疗,树立化疗的信心,促进其早日康复.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癌首次化疗的病人,通过交谈及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12例患者中97%担心治疗效果,90%担心受到歧视,78.6%因痛苦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65%担心失去丈夫关爱,49%担心医疗费用,经过心理护理,全组患者均消除焦虑、恐惧、自卑、孤独等心理,能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充满信心.结论 乳腺癌首次化疗前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是配合治疗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文静  段文超 《安徽医学》2011,(10):1768-177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焦虑、抑郁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干预组患者术前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术前护理,通过心电监护、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率及血压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够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体征接近平稳,使她们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促进术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手术进行和疾病的恢复.方将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做心理干预与疏导,通过临床观察和焦虑自评表(SAS)评定.结果 实验组手术前的焦虑程度、配合治疗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可有效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疾病的恢复,有法结论利于消除焦虑和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能够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获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住院化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进行测评.结果 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的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能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按照单号和双号病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给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肿瘤内科在2005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需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8例。将此6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评分方法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A组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间进行常规护理,B组则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情况(即恐惧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紧张评分等指标)及两组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B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后的恐惧、焦虑、抑郁及紧张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该组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时,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及紧张心理,提高乳腺癌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向心理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询问产生抑郁、焦虑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靶向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抑郁、焦虑程度等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尽快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改善癌症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于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88例乳腺癌患者除给予一般的基础护理外,在住院期间给予心理护理。采用基本情况问卷及抑郁白评量干预前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均存在心理焦虑状态,给予心理护理后心理焦虑状态较干预前明显缓解(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P0.05)。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樊俊青  陈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5-2317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术前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对手术焦虑、恐惧情绪轻,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好,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心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我科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全面系统的治疗及护理,观察其治疗及康复情况。结果通过术后系统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该组病人中,有27例病人情绪稳定,功能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有3例病人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了术后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的心理状况,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