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妇产科手术中,当新生儿出生后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些疼痛性的操作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对于疼痛都有感知,对于新生儿来说,疼痛会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手段,这对于缓解新生儿疼痛,帮助新生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组、体位支持组、拥抱抚触组各40例,在采足跟血疼痛刺激前、刺激后20s、1min、2min、3min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哭声持续时间。结果穿刺后20s各组心率、呼吸均快于穿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in时拥抱抚触组的心率、呼吸频率恢复到穿刺前水平,2min时NNS组、体位支持组的心率、呼吸频率也恢复到穿刺前水平,而对照组仍快于穿刺前(P〈0.05),各组经皮氧饱和度穿刺前后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哭声持续时间NNS组、体位支持组和拥抱抚触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拥抱抚触组哭声持续时间明显少于NNS组和体位支持组(P〈0.05)。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很敏感,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支持和拥抱抚触对新生儿均有明显止痛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可应用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NNS)、体位支持、拥抱抚触等以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5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实施疼痛性穿刺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一组为实施疼痛性穿刺的整个过程遵照常规操作,2组新生儿在进行疼痛性操作的过程中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操作前、操作中的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合"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干预组的疼痛平均分4.14分,对照组疼痛平均分7.83分,P值〈0.01,2组新生儿在进行疼痛性穿刺前、穿刺中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护理干预能减轻新生儿疼痛并能减轻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心率上升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进行临床操作中应该给予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0例疼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应激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疼痛(NIPS)评分、体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科时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新生儿疼痛患儿开展重症监护时,给予其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可强化护理效果,缓解疼痛,缩短重症监护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非药物性护理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效果,为常规开展疼痛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测试呼吸、心率、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在进行操作时,干预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心率、血压有不同程度上升,程度远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探讨音乐治疗方法对分娩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分娩的孕产妇,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产程护理与围产保健措施,在产程护理干预基础上,对试验组产妇预产前实施音乐疗法,对两组产妇分娩潜伏期、活跃期以及第2、3产程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产妇在潜伏期、活跃期和第2产程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音乐疗法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及止痛措施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儿疼痛的综合评估及止痛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美国EASTERN ONTARIO儿童医院制订的新生儿疼痛量表,随机选取新生儿科患儿95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进行各种短小操作前(如输液、采血)给予喂糖水、奶及非营养性吸吮等止痛措施,对照组不采取措施,在操作时评估其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进行各种短小操作前给予新生儿喂糖水,喂奶及非营养性吸吮可以减轻疼痛,减少疼痛给他们生理、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提高生存质量,体现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方法。方法:用NICU新生儿疼痛评估对随机分组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行足跟穿刺所致疼痛进行评价,并给予不同方式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比较其效果。结果:葡萄糖组及葡萄糖+安慰奶嘴组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安慰奶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葡萄糖组、安慰奶嘴组、葡萄糖+安慰奶嘴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葡萄糖、安慰奶嘴对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吉林医学》2019,(11)
目的:探讨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代表。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采用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常规护理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患儿护理前与护理后5 min、30 min、60 min后疼痛评分。结果: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进行护理前患儿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干预5 min、30 min、60 min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症状,降低患儿在疼痛刺激后产生不良反应,提升患儿生存质量,可进行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妇8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人。对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特殊的护理方式,而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则进行日常常规护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定护理干预对缓解术后疼痛的效果,并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在无痛及轻度疼痛的百分比(70.0%)显著多余常规护理组(38.0%),且护理干预组相对满意率(9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指导、休息指导、日常指导等,可以大幅度减轻或降低产妇疼痛感,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使产得到更加人性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早期临床干预措施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用N-PASS量表(neonatal pain,agitation and sedatlon scale)对14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疼痛评分,按随机原则分4组:未干预组(对照组)、应用非营养性吸吮(NNS)组、非药物治疗组和给予体位支持组.每组35例.分别按医疗常规操作(足跟采血、静脉穿刺等)1,10min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疼痛评分在刺激后1.10min各组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疼痛程度方面,不同的干预方法 在1min的轻、中度疼痛的镇痛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重度疼痛和10min时疼痛的缓解效果,各种干预方法 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对急性、短暂性疼痛很敏感,非药物疼痛干预方法 对新生儿轻、中度疼痛效果好且安全,在短时间内作用显著,可减轻疼痛对新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应重视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足底采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抚触组(采用抚触护理措施干预)与非营养吮吸组(采用非营养吮吸护理措施干预),每组60例。比较两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出血滴血直径、出血时间及采血疼痛度评分。结果 非营养吮吸组呼吸下降幅度、心率下降幅度、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血压下降幅度均小于抚触组(P<0.05)。非营养吮吸组出血滴血直径大于抚触组,出血时间短于抚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养吮吸组疼痛度评分为(2.5±0.3)分,低于抚触组的(3.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吮吸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程度,降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增大出血滴血直径,缩短出血时间,可提高新生儿足底采血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认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疼痛的敏感性差,故一直未予重视和正确处理.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新生儿不但能感知疼痛,甚至比儿童和成人对疼痛的感知经验更加弥漫、强烈和持久,而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疼痛的认知和行为对其预后有直接的影响[1].现从新生儿疼痛的来源、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及护理干预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缓解疼痛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228例骨科术后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14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对照组:轻度疼痛100例(87.72%),中度疼痛8例(7.02%),重度疼痛6例(5.26%);试验组:轻度疼痛56例(49.12%),中度疼痛44例(38.60%),重度疼痛14例(12.28%);试验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87.72%;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66例高危新生儿分为抚触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降低新生儿疼痛评分,缓解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新生儿16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采用微量采血笔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作为致痛方式.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综合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别在1 min、5 min后进行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分度.结果 新生儿1 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58.75%、26.25%,5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97.50%、5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是行之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应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并且分析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取于2013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孕周>37周)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以上病例都采用光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观察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病例的排便变化,从结果来看,病例首次排便时间缩短且每日排便次数增多,效果显著(P <0.05)。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的67.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穿刺前局部抚触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未干预组)、观察组(局部抚触组)各75例,在桡动脉采血前对观察组穿刺侧上肢予以抚触2min,两组分别于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用NIPS量表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哭声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NIPS评分、哭声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刺前局部抚触简单易行,是缓解新生儿桡动脉穿刺疼痛程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