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TwinFix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采用TwinFix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3~55岁,中位数39岁.开放性骨折l例,闭合性骨折12例.按照AO/OAT骨折脱位通用分类法标准,均为A1型骨折.术后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与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内固定稳定,均未出现锚钉松动和移位.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负重站立及正常行走.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与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均为优.结论:TwinFix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稳定性强、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6例,男40例,女6例;年龄20 ~77岁,中位数42.5岁;左侧20例,右侧23例,双侧3例;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6足,Ⅳ型14足.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 ~10 d,中位数8.5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患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6例49足,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12例14足(SandersⅢ型2足、Ⅳ型12足),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4例35足(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4足、Ⅳ型2足).术后切口皮缘坏死3例,均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经换药后切口愈合.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中位数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2周,中位数10.5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无钢板、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足跟部增宽6足,其中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Ⅲ型l足、Ⅳ型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Ⅱ型1足、Ⅲ型2足),行走时疼痛,经热敷等物理治疗后疼痛缓解.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优8足、良4足、可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组,优12足、良15足、可6足、差2足.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但应注意预防切口感染;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骨植骨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51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35足,Ⅳ型15足。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监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切口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月。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及肌腱损伤,1足腓肠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3足久走及负重时轻疼痛,能忍受,4足遗留慢性疼痛。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技术成熟,直视及X线监视下能有效恢复Brhler's角和G is-sane角,有效植骨及可塑性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髂骨植骨踝螺钉及钢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踝螺钉、钢针内固定治疗4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Sanders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22例,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2例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术后优30例,良12例,可2例,总优良率95%。结论髂骨植骨踝螺钉及钢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有效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固定坚强、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当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理想、内固定耗材费用较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钉或钛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分期口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足,两组均采用跟骨钛板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定系统.评分法:总分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治疗组优良率为83.6%,对照组优良率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骨折愈合及术后功能恢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外踝下方小切口直视下撬拨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23例(25足),手术前后评价跟骨Bhler角、跟骨宽度改善情况,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患足功能。结果术后伤口全部Ⅰ期愈合,4例术后2个月钢针部分松动脱出。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17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3%。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经济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空心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3 d主动行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周根据实际情况行负重功能锻炼。[结果]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愈合时间9周。48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术后感染、伤口皮肤坏死者。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35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达91.7%。[结论]微创空心螺钉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感染率低、切口皮肤不容易坏死等优点,适用于SandersⅡ型骨折,Essex-LoprestiⅡ型Ⅰ度、Ⅱ度骨折;对于Essex-LoprestiⅡ型Ⅰ度骨折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SandersⅡ、Ⅲ[1]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置入微型锁定钢板,对跟骨后关节面进行“排钉技术”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5足),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5-68岁,中位数38.6岁。骨折根据 Sanders 分型:Ⅱ型31足,Ⅲ型14足。比较手术前后跟骨宽度、B?hler 角、Gissane 角,并按照 Maryland[2]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0-12个月,中位数11.5个月,术后无切口皮肤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5个月。Bohler 角由术前(14.35±4.25)°提高至术后(32.15±5.28)°;Gissane 角由术前(128.58±10.4)°提高至术后(118.26±8.24)°。按照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4%。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效果确切,固定牢固,可早期手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了传统跟骨外侧 L 形切口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由于跟骨属于承重骨、外形复杂、功能重要,导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治疗困难、并发症多,本文对这些困难进行了探索。方法: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行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巧,并对24例共26足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总结。结果:24例26足中,23足的足部功能优良,术后共有4足发生并发症:浅表感染1例,部分皮缘坏死3例,经换药后均愈合。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只要注意中西医结合治疗技巧,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内服中药按骨折三期治疗,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舒筋活络等功效,以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26足跟骨骨折病人,其中Sanders II型骨折12足,III型11足,IV型3足,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固定,必要时自体骨移植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hler角,术后定期复查。所有病例随访12日~24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优17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88%。早期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坏死3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远期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经验。方法选取10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周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加压螺钉同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5—12个月,平均8.3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8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各25例。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41足)和对照组37例(41足),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小切口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联合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治疗前后跟骨情况(Gissane角、Bohler角、长度、宽度、高度),跟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跟骨Gissane角、Bohler角、长度、宽度、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切口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部损伤小,足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Ⅱ~Ⅳ型跟骨骨折85例90足应用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无感染、皮缘坏死或切口裂开,优48足,良28足,可9足,差5足,优良率为84.4%。结论: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术后早期功能训练能减少骨折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9.8,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71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标准,术后全部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优52例,良11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88.7%。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全部愈合,钢板螺钉无折断,足外观基本正常。结论:切开复住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合一期植骨手术治疗。按Sander分型:其中Ⅲ型18足,Ⅳ型10足。采用Marg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3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43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3足,良8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94.3%。术后并发症:切门延迟愈合3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结论一期植骨的原则是关节面不稳定骨缺损大于2立方厘米,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Herscovici C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采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Herscovici C型内踝骨折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0~65岁,中位数41.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左侧4例、右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中位数7周。末次随访时,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评分80~100分,中位数91.5分,优7例、良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不连、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Herscovici C型内踝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空心钉内固定与可塑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可塑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的足踝功能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上,观察组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issane、Bohler角、术后3个月对患者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完成后的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机访问并对AOFAS踝-后足功能进行评分。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67%(16例优、13例良、1例差),对照组的优良率为90.00%(14例优、13例良、3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并发症,如切口皮肤坏死、肌腱炎、钉道感染以及跟骨钢板外露等,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跟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与可塑钛板内固定治疗相比给予患者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助于预防关节面复位后骨折移位和再塌陷的情况出现,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以及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京华 《新中医》2016,48(11):86-87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2足)距下关节移位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施行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测量:B觟hler角平均31°,Gissane角平均133°;Gissane角、B觟hler角在术后4月后测量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优19足,良12足,可1足,优良率达96.88%。结论: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刘晔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38-138,153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41例56足跟骨骨折均采用L”型大切口跟骨刚板固定,保护腓肠神经,术后进行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并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采用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47足中24足优秀,17足良好,4足一般,2足差,优良率为87.23%。31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与对侧比较,BoNer角术后3个月恢复到86.2%:平均跟骨的高度恢复到84.1%。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