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之外增加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仅做常规护理;在入组前、治疗后采用缺陷感量表(FI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前FIS评分总量表分为(99.63±16.74)分与(97.87±16.27)分,治疗后FIS评分总量表分为(113.87±17.10)分与(98.16±16.12)分;实验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后FIS评分,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理治疗)和观察组(团体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量表评估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作评定疗效工具,在入组时以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集体心理治疗对医学院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的干预效果,以寻求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的途径。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对河南某一医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6例学生经集体心理治疗8周后,SAD总分为12.12±4.59,低于治疗前的19.37±5.32(P<0.01);焦虑分量表分为4.54±2.43,低于治疗前的9.31±3.37(P<0.01);回避分量表分7.26±2.65,低于治疗前的10.16±3.45(P<0.01);交往焦虑量表分为36.48±6.87,低于治疗前的54.94±7.42(P<0.01);自尊量表(SES)评分在团体治疗后为33.96±4.58,高于治疗前的27.82±4.47(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社交焦虑和自尊水平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结合进行1周2次共4周的团体心理治疗或普通聚会。在入组前、治疗后,采用自尊心量表(SE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试验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后,组内SE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经历相同时间后进行评估,组内SE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可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对照组进行交流、讲座等形式的团体心理治疗。结果:采用团体心理治疗后,观察组SCL-90因子较对照组变化较大,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治疗效果,提高精神分裂患者缓解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9.
在临床中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表现为社会功能低下,思维贫乏、意志行为减退,自理能力降低等,相对于一般人群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下降,这一人群如何有效的回归社会是精神科临床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1]。研究者对我院住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并为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社交焦虑集体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药物治疗加集体心理治疗)30例,药物组(药物治疗)30例,观察12周,应用症状自评(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自动思维问卷(ATO)、交往焦虑量表(IAS)以及抑郁问卷(BDI)进行评定,观察两者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试验组8周后各量表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12周更加明显(P<0.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敏感度、交往焦虑程度、消极思维习惯等症状,不但提高其生存质量,而且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也称社会焦虑,是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持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者恐惧的负性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表现为害怕社交处境,害怕参加聚会等。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表现更加明显,发生率为38.84%。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精神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在干预前、干预8周后进行评定,统计分析。结果:经过8周治疗,团体心理干预组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中每个因子上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仅在总分和情感平淡、意志缺乏方面有改善,显著性有差异(P〈0.05);两组在自尊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益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民康医学》2018,(3)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队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BPRS量表)和社会功能(SSPI量表)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ITAQ量表),评估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PRS和SSP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团队心理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缺陷,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知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UCLA孤独量表 (UCLA)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08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分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 SAD、FNE、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SSR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且患者的SSRS评分与SAD、UCLA 成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社交焦虑及社会支持不足且二者之间有相关关系,提示基本社交技能训练及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干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住院患者服务能力与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心住院病房内以简单随机数字法抽取观察组30名患者,以邻近的其他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内与观察组对象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进行干预,而对照组则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自拟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干预前后2组人群焦虑抑郁水平与住院生活质量。 结果 2组人群干预前其在各量表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在生活质量问卷的康复信念、主观感受部分以及SAS、SDS、HAMA总分、HAMA严重程度、HAMD总分中均出现积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中,观察组人群在康复信念、主观感受、SAS、SDS、HAMA总分、HAMA严重程度、HAMD总分上均出现积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仅在SAS、SDS量表中出现积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比常规康复指导更能有效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应考虑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干预方法能够增强老年住院患者康复信念并提升患者住院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体心理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常规治疗,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后续本院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其余50例患者于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团体心理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精神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各项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各项SSPI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慢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团体心理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其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三个月后干预组SANS、IPRO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改善慢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人际关系,促进患者早日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康医学》2016,(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时间为3个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负性情绪、认知、社会支持、业余娱乐等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物质生活、心理、精神紧张、正性情感、自尊、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社会适应、生活质量等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明显改善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正性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自我和谐感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1h,共12次。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SCCS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PAN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的自我和谐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