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侯锐  郭芳 《当代医学》2013,(13):33-3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2年6月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颅脑外伤术的1000例患者中24例颅内感染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术后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导致颅内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4%;单因素分析表明,在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手术切口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手术切口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可能是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手术切口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单一因素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颅脑外伤术后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2.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9-12在我院接受了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1 200例患者中3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者与同期50例术后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危险因素量化后输入SPSS13.0,对各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ICI相关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影响患者开颅脑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置脑室外引流(OR=8.096,P=0.006)、脑脊液漏(OR=4.785,P=0.009)、手术时间(OR=2.798,P=0.021)和后颅窝手术(OR=7.535,P=0.020)是开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形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可以是单一因素,也可以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手术入路方式切口和手术时间是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6,(24):73-76
目的:探究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08例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8.3%(38/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切开气管、术后白蛋白以及使用激素与颅内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2 h、后颅凹手术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脑室外引流是引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手术前后加强护理干预,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有效预防该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8例施行颅脑手术患者资料,术后出现颅内感染55例,将可能导致颅内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罗列,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并加以分析。结果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开放性颅脑外伤、脑室引流、手术时间(〉4h)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开颅术后明确有颅内感染且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40例未合并颅内感染者为对照组,先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ASA评分、应用激素、术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感染、颅内植入异物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缩短脑室外引流放置时间,积极治疗术前其他部位的感染,可减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12),将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0),对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和术后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外引流2 d,手术时间4 h以及具有脑脊液漏属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对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12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颅外伤术后感染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医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诱发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事件的高危因素。方法:纳入32例于本院2013年-2015年期间收治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归纳收治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单因素分析后内容进行筛选。结果:单因素分析后显示下列内容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年龄、手术所用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伤口为开放性类型以及脑室外引流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以及手术所用时间等为引发出现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临床有多种不同因素可导致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需有清晰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处理,保障患者手术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8.
颅脑手术后合并颅内感染30例诊治体会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3年至2008年在我科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术后的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放置外引流管、开放性颅脑损伤等有关。[结论]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颅脑术后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留置时间等,可以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开颅手术及脑脊液分流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及脑脊液分流术患者共368例,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筛选.结果 368例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发生术后感染39例(10.6%),其中,脑膜-脑室炎38例,脑脓肿/脑积脓1例.开颅手术326例,发生术后感染35例(10.7%);脑脊液分流术42例,发生术后感染4例(9.5%).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急诊手术、GCS评分≤9分、术后脑脊液外引流、手术时间>4 h、二次手术和术后脑脊液漏是颅脑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急诊手术、GCS评分较低、术后脑脊液外引流、手术时间较长、二次手术和术后发生脑脊液漏,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51例,及同期未发生颅内感染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65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可能与颅内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量化和赋值,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血糖水平与是否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术前GCS评分、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以及是否发生切口脑脊液漏与其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患者进行手术的次数、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以及是否发生切口脑脊液漏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中切口脑脊液漏是诸多指标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指标,其余依次为手术次数、低蛋白血症以及手术时间。而单因素分析中与颅内感染相关的指标术前GCS评分经多因素分析与颅内感染相关性并不十分明确。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样的,作为医护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护理,尽量降低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关系。结果急诊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手术时间长、后颅凹部位手术、脑脊液漏、切口积液与术后颅内感染呈显著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与颅内感染无显著相关。结论急诊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脑脊液漏、切口积液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320例颅脑手术后38例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颅术后感染38例患者中,31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7例患者死亡。结论开颅术后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脑脊液漏、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凹手术、脑室外引流为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术中术后做出针对性的处理可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颅内感染术后临床特征和炎症反应指标表达特点,本研究以本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425例神经系统疾患(合并颅内感染56例,无感染369例)为研究对象,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颅内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对比颅内感染与无感染患者间炎症反应指标表达差异。结果发现年龄≥50岁、GCS评分低、手术时间≥4h、后颅窝手术、术后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未感染患者血清PCT、CRP、WBC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由此可见,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较多,联合检测PCT、CRP、WBC等有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开颅手术患者出现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ICU接受开颅手术的72例患者。按照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32例,未感染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围手术期用药、术后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内置物留置及引流管是导致患者发生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GCS评分、围手术期用药、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及内置物留置是开颅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可以是单一因素,也可以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术前GCS评分、按推荐意见使用围手术期用药、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及内置物留置是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应用输液调节器控制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经持续腰大池加输液调节器控制脑脊液引流治疗的50例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颅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20例,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伴脑脊液漏20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应用持续腰大池加输液调节器控制引流脑脊液,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2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颈椎减压手术386例,对临床上有关治疗效果的数据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在386名患者中术后共发生脑脊液漏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前路4例,后路2例,年龄392012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颈椎减压手术386例,对临床上有关治疗效果的数据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在386名患者中术后共发生脑脊液漏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前路4例,后路2例,年龄3973岁,平均(56±14.51)岁。术后4例173岁,平均(56±14.51)岁。术后4例13 d发现脑脊液漏,2例第83 d发现脑脊液漏,2例第810天发现。2例采用切口旁引流,3例采用腰段蛛网膜下腔引流,1例采用加压包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10天发现。2例采用切口旁引流,3例采用腰段蛛网膜下腔引流,1例采用加压包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2.5年,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颈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脑脊液渗出较多时,可采用切口旁引流和蛛网膜下腔引流,渗出较少时,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采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continuous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对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37例合并脑积水的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情况.研究分2组:CLCFD组(63例)在肿瘤切除术后即刻行CLCFD;常规治疗组(74例)在肿瘤切除术后行连续腰椎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LCFD患儿颅内感染率(P=0.031)、皮下积液发生率(P =0.006)、脑积水发生率(P =0.036)显著降低,术后发热>7 d(P <0.01)、颅内感染者抗生素使用>10 d(P=0.021)例数显著减少.结论 在后颅窝肿瘤术后早期采用CLCFD 能减少患儿颅内感染、脑积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缩短发热时间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8例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因经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术后感染9例,发生率为10.23%。其中手术持续时间大于7 h、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并发糖尿病者、术前应用激素、抗生素者、术后应用抗生素超过7 d者、入住危重病房(ICU)者、住院时间〉3周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8.75%、18.51%、16.67%、10.81%、11.42%、9.67%、27.27%、13.5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和糖尿病是内镜下经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术前是否应用激素、抗菌药物和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均不是影响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和糖尿病等有关,颅内感染应重点预防,同时提高细菌培养结果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108例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脊液鼻漏患者108例,其中外伤性68例、自发性40例,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2~58岁,平均年龄36岁。结果:一次性修补成功101例,2例患者再次鼻内镜修补成功,失访2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主要位于筛顶和筛板(78/108),其次位于蝶窦(18/108),额窦后壁12例。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发生脑膜炎5例,感染率为7.2%,1例患者死亡;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脑膜炎1例,感染率为2.5%;漏口位于筛顶和筛板术后感染率为1.2%;漏口位于蝶窦术后感染率为5.5%;漏口位于额窦后壁术后4例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率为33.3%(P<0.05)。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颅内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漏口位于额窦后壁的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漏口大小和位置是术后发生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