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论证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2年12月用自制的部分器械完成的1800例MC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改良手术方法.结果完成MC1782例(99%).13例(0.72%)延长切口,5例(0.28%)行胆囊取石造口术.手术时间平均32.5 min.术后10 h内恢复肠鸣音、进流质1570例(88.1%),24 h内均下床活动,一次性应用止痛剂384例(21.5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 d.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0.11%),一般并发症31例(1.74%).无一例输血和死亡.结论具备一定的胆囊切除经验,运用改良的手术方法进行M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91年进行随机试验,将小切口剖腹胆囊切除术(MC)同传统胆囊切除术(CC)做了比较,同时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临床经验.在18个月时间内,将50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组;MC组24例,CC组26例.两组在伴随的内科疾病、手术史、术中胆道造影、年龄、性别、体重与身高比值等项目基本一致.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医生技术水平也基本相近,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方法两组相同.CC组手术由术者按传统方法进行.MC组的方法:在胆囊体表位置做 5cm的肋缘下切口,然后逆行切除胆囊,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用金属夹处理,不置引流物,而且术终立即拔除胃管,同时测量切口长度.术后由手术医生和第一助手按1~10级估计手术难度,并记录手术全程时间,伤口疼痛程度由患者按1~10级评定.记录应用止痛药剂量和住院天数,两周后请病人对手术治疗“满意程度”按1~10级进行评定.结果:MC组切口5~9cm,平均5.4cm.4例切口延长至 7~9cm,主要原因为显露不良和手术困难.CC组切口11~16cm,平均14.4 cm.手术时间:两组无差异.手术难度:MC组大于CC组(P<0.05).  相似文献   

3.
胆囊切除术三种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疗效. 方法 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4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300例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560例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恢复饮食时间(h)、住院天数、输液天数、腹腔引流例数、切口愈合等. 结果 手术时间、输液天数、恢复饮食时间、切口愈合情况,MC组、LC组优于OC组(P<0.05),而MC组与L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MC组少于LC组和OC组(P<0.05);LC组中转OC组显著高于MC组中转OC组(P<0.05). 结论 掌握MC手术技巧,MC是一种简便、安全、低创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改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选择性施行改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42例的资料。结果本组均采用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胆瘘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出院。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腹腔镜切除术的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瘢痕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改良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二孔法组),100例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三孔法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转率、术后6h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二孔法组与三孔法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3±11.2)min和(41.1±10.8)min(P>0.05),中转开腹手术率分别为3%和2%(P>0.05),术后6h疼痛程度分别为(1.9±0.5)分和(2.5±0.7)分(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6±1.3)d和(3.8±1.7)d(P<0.05).结论 改良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更小、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局麻下改良和单纯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两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探讨个体化的疝修补方法.方法 采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Rutkow术式)和改良术式(Millikan术式)对各50例腹股沟疝进行治疗并将两组随机对比研究.结果 Millikan组手术平均时间(33±8.6) min,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及阴囊积液各1例,平均3.6d出院;Rutkow组平均手术时间(28±6.5)min,术后并发尿潴留,切口感染,阴囊积液者分别为1,2,1例,平均4.6d出院;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Rutkow组术后8h和24 h疼痛程度显著高于Millikan组(P<0.05).结论 局麻下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Millikan手术)更符合腹股沟管解剖和生理,具有术后舒适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改良Watson-Jones单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采用改良Watson-Jones切口微创技术完成10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13cm(平均9cm),术中出血150-450cc(平均250cc),手术时间55-80min(平均65mm)。术后3例放置负压引流,24h平均引流量150cc(110~200cc)。平均随访17周(11~24周),本组病例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改良Watson-Jones单切口微创置换方法,通过肌肉间隙,单一入路完成全髋关节置换,不损伤肌肉,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项值得推荐的微创全髋置换技术。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 200例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年间施行的10200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MC手术成功9835例(96.4%),延长切口365例(3.6%)。严重并发症胆道损伤12例(0.12%),横结肠损伤4例(0.04%),术中大出血8例(0.08),胆瘘25例(0.25%)。死亡4例(0.04%)。结论严格选择MC适应证,仔细分辩Calot三角解剖结构,应用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和深部打结技术,把握术中延长切口的时机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反之则是本技术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将9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应用LC,对照组(50例)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延长切口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C相比,LC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41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 cholecystectomy,MC)的临床资料,占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79.8%(418/524),手术全部获成功,并发症发生率1.9%(8/418),胆管损伤发生率0.5%(2/418),再手术率0.5%(2/418).严格把握MC适应证,在没有腹腔镜的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MC.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及大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反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传统的胆囊切除术(OC)对机体的创伤反应程度及术后恢复角度出发,探讨胆囊切除术的未来趋势 。方法:对159例良性慢性胆囊疾病需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术前肝功、肾功、血糖、血尿常规正常且无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随机分为LC组53例、MC组53例、OC组53例,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术前、术毕、术后1日至3日,每日早晨作血白细胞计数、血糖、体温监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腔引流液量 。结果:158例按组完成手术,LC组1例因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而中转OC,中转率为1.9%。159例病人均顺利恢复。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毕血糖升高均为LC组小于MC组(P<0.01)、MC组小于OC组(P<0.01),白细胞增加、体温升高从术毕至术后3日,LC组小于MC组(P<0.05)、MC组小于OC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LC组短于MC组(P<0.01)、MC组短于OC组(P<0.05),腹腔引流液LC组少于OC组(P<0.05) 。结论:从创伤程度与术后恢复角度上看,LC优于MC,MC优于OC,微创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良性慢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但不能完全代替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MC)术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收治的468例胆石症、胆囊炎经MC术临床资料。结果 行MC术468例,顺利完成手术466例,损伤肝总管2例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2min。切口感染7例,脂肪液化4例。结论 并发症是导致MC术中转及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做好MC术的关健是仔细辨认三管—壶腹解剖关系是预防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7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56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3.4±29.5)min、(52.4±28.9)min,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麻醉总时间上,LC组(88.2±40.3)min较之MC组(75.2±40.1)min稍长,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出血量(30.4±14.2)mL、(50.2±27.4)mL、术后住院时间(2.4±1.3)d、(4.7±3.0)d、术后拆线时间(5.3±1.6)d、(8.6±3.2)d、术后疼痛评分(4.5±2.1、6.4±1.3)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LC组明显优于M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LC组7.9%,而MC组为14.3%。结论 LC、MC手术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但LC手术术后恢复更快,MC手术适应症更宽,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科学选择术式,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优越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行LC的98例患者(经脐单孔LC组为50例,传统三孔LC组为4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65.7±13.6)min,传统三孔组(40.2±9.8)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脐单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3.83±1.73)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8%)均明显低于传统三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4.02±7.5),P=0.025;止痛药物应用率(31.25%),P0.01]。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经脐单孔组(95.3±10.78)明显高于传统三孔组(78.57±12.65)(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3个月,无胆漏、出血、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LC相比具有更加美观、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势,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该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有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自制改良标本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经脐取出胆囊的优点和可行性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8年1至12月LC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经脐取胆囊组30例(改良组)和经剑突下取胆囊组28例(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体指数、ASA评分)、手术适应症;比较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费用及总费用、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数字疼痛程度评分(NRS)、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总住院治疗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改良组较常规组有所下降,改良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利用自制改良标本取出袋可以方便的从脐部切口取出胆囊,减轻剑突下戳卡损伤,避免缝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缩短切口疼痛时间及疼痛强度,同时可以避免结石或胆汁掉入腹腔或污染伤口,符合外科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2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1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418例,占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的79.8%(418/524),手术均获成功,并发症发生率1.9%(8/418),胆管损伤发生率0.5%(2/418),再手术率0.5%(2/418).MC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在没有腹腔镜的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8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积极给予心理疏导,管道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排气时间(2.11±0.64)d。发生切口感染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例),胆漏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皮下气肿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62%,均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后痊愈。住院时间(6.82±3.12)d,均顺利出院。结论对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尝试环T切口3点固定法隐匿性阴茎成形术,并与改良Devine术式作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169例隐匿性阴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Devine术式59例,环T切口3点固定法11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一期完成手术,术后留置导尿3 d,弹力绷带包扎2~4周,术后分别获4~12个月随访,阴茎显露总体满意。手术时间:环T切口组(52.8±6.9)min,改良Devine组(61.5±10.6)min(P0.001);术后并发症:环T切口组与改良Devine组的比例分别是:包皮水肿17.3%(19/110)vs 33.8%(20/59),皮肤坏死0.9%(1/110)vs 5.1%(3/59),皮肤感染0.9%(1/110)vs 5.1%(3/59),术后出血0.9%(1/110)vs 3.4%(2/59)。环T切口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改良Devine组。术后复发率:环T切口组1/110,改良Devine组4/59(P=0.032)。结论:环T切口3点固定法隐匿性阴茎成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显露良好、阴茎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和小切口组(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