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们比较了不同抗排斥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在预后、术后各种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旨在探讨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 1.对象和方法:收集自1993年至2003年成功实施肾移植患者249例,根据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硫唑嘌呤(Aza)组(应用Aza+环孢素A+激素)与霉酚酸酯(MMF)组(MMF+环孢素A+激素),其中Aza组89例,MMF组160例。统计分析两组移植肾及受者1年存活率、1年无病症比例(肾移植术后1年内无任何并发症,肾功能良好者)及各种并发症(包括急性排斥、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感染、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等)等。  相似文献   

2.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免疫抑制剂的不同组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三联用药预防排斥反应者37例(Aza组),采用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三联用药者35例(MMF组)。比较分析两个组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在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以及继发感染发生率等方面,MMF组与Aza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Aza组明显高于MMF组(P<0.05)。结论 在药物性肝损伤方面,以MMF、CsA及Pred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较CsA、Aza及Pred方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应用普乐可复(FK506)或环孢素A(CsA)为基础的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抗排斥疗效及肝损害情况.方法:将乙肝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FK506组和CsA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联合应用霉酚酸酯(MMF)和泼尼松(Pred).结果:观察12个月,FK506组中有3例(15%)患者发生急性排斥,CsA组中有4例(20%)发生急性排斥,均使用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治疗后逆转,两组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K506组中有4例(20%)出现肝损害,CsA组中有14例(70%)出现肝功能异常,两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K506免疫抑制效果与CsA相似,但对肝功能影响较小,适合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首选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预防肾移植术后近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近期 (3个月 )急性排斥反应 (AR)的情况。方法 :将 112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MMF(2 .0 g/d)组和硫唑嘌呤 (Aza)组。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环孢素 A和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 :观察 3个月 ,MMF组 6 0例 ,AR发生率为 16 .7% (10 /6 0 ) ,Aza组 5 2例 ,AR发生率为 42 .3%(2 2 /5 2 )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MMF组 5例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程度下降 ,3例出现腹泻 ,在 MMF减量或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未见有 MMF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病例 ;Aza组有 9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 :MMF具有预防和减少肾移植术后近期 AR效果 ,MMF的安全性可靠 ,副作用轻且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人肾移植后骁悉(MMF)、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合应用的最适剂量。方法比较常规剂量组(104例)和低剂量组(9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人/移植肾生存率。结果MMF和CsA用量在术后3个月、Pred用量在术后6个月内常规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在6个月内包括活检证实、临床推断和亚临床排斥,其总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7.3%,而低剂量组为19.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1.5%(P<0.0001),尤其是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剂量组明显要高(26.9%比5.2%,P<0.0001)。两组患者人/肾1年生存率分别为87.4%/85.5%和97.9%/96.9%(P均<0.01)。排除感染所致的带功死亡后两组患者人/肾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剂量MMF、CsA和Pred联合应用并不增加急性排斥率、亚临床排斥发生率、排斥治疗逆转率和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但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骁悉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骁悉(MMF)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997年以前手术的56例为硫唑嘌呤(Aza)组,免疫抑制剂为环孢素A(CsA)加Aza加泼尼松;1998~1999年1月手术的34例为MMF组,免疫抑制剂为CsA加MMF加泼尼松。Aza组CsA起始用量为6mg/(kg·d-1),MMF组为5mg/(kg·d-1),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结果9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总的感染率为17.8%,其中Aza组为21.4%(12/56),2例死亡;MMF组为11.8%(4/34),无死亡病例。两者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MMF代替Aza可以减少肾移植术后的感染率,并提高移植肾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替换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替换应用情况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4月-2001年7月施行的67例肝脏移植,对48例早期肝移植患者中发生的免疫抑制剂替换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8例患者中,21例(43.8%)因术后出现排斥反应或严重毒副作用而替换为其它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CsA 硫唑嘌呤(Aza)+激素方案组(31例)中,15例(48.4%)进行替换;CsA 霉酚酸酯(MMF)+激素组(14例)中,6例(43%)进行替换。发生排斥反应者常规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替换免疫抑制剂,将CsA替换为他克莫司(FK506)或提高CsA剂量,可获得有效控制;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者应及时减少CsA用量或成FK506,其肝功能多能改善;出现肾功能损害者应减少CsA用量并改联用MMF,或替换成FK506后可有效挽救肾功能;白细胞减少或严重感染者,应停用Aza或MMF,或将CsA改为FK506后可有效挽救肾功能;白细胞减少或严重感染者,应停用Aza或MMF,或将CsA改为FK506;神经系统病变经更换免疫抑制剂可以好转。结论 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之一;治疗中应视具体情况及时、果断、合理地转换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提高移植肝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术后受者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的临床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3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观察组,5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环孢素(CsA)+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术后第6周对观察组63例受者予以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200~250 ng/ml,MMF按受者体质量主动减药),术后4~6个月开始按个体状况将MMF用量调至减药前水平。对照组按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观察两组受者术后6周至1年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CsA血药谷浓度、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受者Scr、BUN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8%与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8%(5/63)和14%(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发展为严重的肺部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能有效降低此阶段肺部感染发生率,且AR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咪唑立宾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ZR)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肾移植患者后采用由MZR与环孢素A(CsA)、泼尼松(Pred)组成的三联方案预防排斥反应(MZR组),以100例采用CsA.霉酚酸酯(MMF)与Pred组合者为对照(MMF组),随访12个月,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以及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2个月内,MZR组及MMF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ZR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MMF组均为99%.MZR组腹泻、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1%,明显低于MMF组的12%和6%,而血尿酸升高者(25%)明显多于MMF组(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咪唑立宾的免疫抑制方案用于预防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在心脏移植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51例在围手术期合并HBV感染、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或肺部感染的心脏移植病例,全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基础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霉素A(CsA)、硫唑嘌呤(Aza)或吗替麦考酚酯(MMF)和泼尼松的三联方案.其中术前合并HBV感染10例,术后强调使用MMF,术后1个月停用泼尼松;术前合并糖尿病9例,术后并发移植后糖尿病4例,术后强调使用CsA,不用FK506,减量使用或停用泼尼松,配合胰岛素治疗;术前肾功能不全16例,术后常规使用MMF,术后第5~19天开始使用CsA;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2例,减量或暂停使用CsA、MMF和泼尼松.结果 术前合并HBV感染10例,随访1年肝功能稳定,1例于术后第13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糖代谢异常13例,术后血糖控制满意,随访6个月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术前肾功能不全16例,随访1个月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2例,2例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其他患者均存活;随访1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第17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免疫抑制方案的个体化能使心脏移植的高危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不会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早期各种功能状态的治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 不同的肾功能状态下,三种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96例肾移植患者根据其初始的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环孢素A(CsA) 硫唑嘌呤(Aza) 泥尼松(Pred);B组:CsA 霉酚酸酯(MMF)+Pred;C组:他克莫司(FK506)+MMF(或Aza) Pred。根据移植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将患者分成肾功能即刻恢复正常(IGF)、缓慢恢复正常(SGF)、未恢复正常(AGF)和延迟恢复正常(DGF)四种情况。统计四种肾功能状态下,A、B、C三组患者的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治疗逆转率、药物副作用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四种不同肾功能状态下,B组或C组患者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B组和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或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在肾移植后各种肾功能状态下,B组和C组的免疫抑制方案,都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环孢素A(CsA)的肾移植患者合用地尔硫芯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9例肾移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肾移植术后应用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研究组1)或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研究组2)预防排斥反应,两个研究组同时加用地尔硫芯卓;对照组使用CsA、Aza及Pred预防排斥反应,不用地尔硫芯卓。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sA用量、血CsA浓度、移植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CsA的肝、肾毒性。结果研究组1的CsA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Cs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2的CsA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CsA浓度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缩短至4.7d和3.9d,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两个研究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应用CsA的肾移植患者合用地尔硫芯卓,能明显提高血CsA浓度,从而减少CsA用量,同时能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改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咪唑立宾在尸体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咪唑立宾 (Mzb)在尸体肾移植术后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首次接受尸体肾移植的患者随机地分为硫唑嘌呤 (Aza)组、霉酚酸酯 (MMF)组及Mzb组 ,每组 2 0例 ,且均以环孢素A或普乐可复及泼尼松作为基础免疫抑制剂。观察术后 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 (AR)发生率、并发症及人 /肾存活情况。结果 :Mzb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Aza组 (P <0 .0 5 ) ,与MMF组相近。Mzb组腹泻、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MMF组 (P <0 .0 5 ) ,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Aza组 (P <0 .0 5 )。Aza组和MMF组中全血细胞减少者经转换为Mzb后均好转。Mzb组人 /肾均存活。结论 :Mzb同样能明显降低尸体肾移植术后AR的发生率 ,效果与MMF相似 ,而且使用安全 ,可作为Aza及MMF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MMF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MMF应用组11例,对照组10例。随访十二个月以上,排斥均有病理证实。结果提示;MMF组发生急性排斥仅占9%(1/11),经小剂量激素冲击逆转。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占30%(3/10),2例为难治性排斥,经大剂量激素、OKT_3治疗无效后改用MMF,急性排斥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细胞性排斥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愈。对照组1例肝胰损害患者改用MMF后治愈。临床研究表明MMF具有预防和减少急性排斥发生的效果而且有抗难治性排斥的作用,还具有对CsA有严重并发症者的补救作用,MMF的安全性稳定。副作用主要是腹泻,减药可缓解。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多苷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作为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04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采用TW 泼尼松(Pred) 环孢霉素(GsA) 硫唑嘌呤(AZa)免疫抑制剂治疗,48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采用Pred GsA 骁悉(MMF)免疫抑制剂治疗,就以下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1)术后5年内发生排斥反应及临界改变情况;(2)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3)严重感染情况;(4)出现尿蛋白情况;(5)术后5年内肾功能变化情况及移植肾5年存活率.结果:5年内AZa TW组急性排斥反应及临界改变的发生率较MMF组低,分别为11.5%、16.7%和4.8%、6.3%(P>0.05);GPT高于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7%、16.6%(P>0.05);外周血白细胞低于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0.96%、18.8%(P<0.01);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9%、18.8%(P<0.05),5年内出现蛋白尿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7.3%、29.2%(P>0.05),两组移植肾5年存活率相似,分别为89.6%、85.4%(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后应用CsA Pred AZa TW免疫抑制方案是可行的,既可以使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减少,同时还能减少蛋白尿及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下降,为国内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应用环孢素A的肾移植患者合用地尔硫050101.gif (138 bytes)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环孢素A(CsA)的肾移植患者合用地尔硫(艹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9例肾移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肾移植术后应用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研究组1)或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研究组2)预防排斥反应,两个研究组同时加用地尔硫(艹卓);对照组使用CsA、Aza及Pred预防排斥反应,不用地尔硫(艹卓).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sA用量、血CsA浓度、移植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CsA的肝、肾毒性.结果研究组1的CsA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Cs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2的CsA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CsA浓度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缩短至4.7 d和3.9 d,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两个研究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应用CsA的肾移植患者合用地尔硫(艹卓),能明显提高血CsA浓度,从而减少CsA用量,同时能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改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对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用他克莫司 (FK5 0 6 )替代环孢素A(CsA)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 3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由CsA加霉酚酸酯 (MMF)加泼尼松 (Pred)方案改为FK5 0 6加MMF加Pred方案。FK5 0 6按 0 .1mg/kg·d-1剂量口服 ,随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结果 :2 3例患者除 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外 ,其余均在替代用药后 6 0d内肝功能恢复正常。有 6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 ,1例血脂升高。 6例血糖升高者有 4例既往有糖尿病史 ,1例并发丙型肝炎。结论 :FK5 0 6替代Cs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者效果好 ,无排斥反应发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40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血红蛋白、血糖、血清肌酐(Scr)、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发生排斥反应、输血、输注白蛋白、输注免疫球蛋白、使用呼吸机、给氧方式、免疫抑制方案、免疫抑制剂剂量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住院时间共20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无吗替麦考酚酯(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包含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早期联合抗感染治疗可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肾移植术后所用免疫抑制方案将180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环孢霉素A(CsA)十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B组:普乐可复(FK506)+MMF+Pred;C组:CsA+硫唑嘌呤(Aza)+Pred。术后随访18~62个月,观察3组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5,P%0.05)。在胃肠道反应、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感染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7,P〉0.05);而在肾毒性、高血压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高于A、B组;在多毛、牙龈增生、骨髓抑制、高血脂、肝毒性的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以FK506、MMF、Pred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较CsA、MMF、Pred方案和CsA、Aza、Pred方案相对专伞。  相似文献   

20.
冬虫夏草制剂在肾移植术后早中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研究冬虫夏草制剂 (百令胶囊 )的活性成份在肾移植术后早、中期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将肾移植患者分为 3组 :A组为百令胶囊 Pred CsA ;B组为百令胶囊 Pred CsA Aza ;C组为Pred CsA Aza ,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结果 :(1)急性排斥发生情况 :A组 16 .5 % (33/ 2 0 0 ) ,B组 11.79% (33/ 2 80 ) ,C组 16 % (16 / 10 0 ) ;(2 )肝功能损害情况 :A组 18.5 % ,B组 2 1.0 7% ,C组 2 5 % ;(3)白细胞下降 :A组无 ,B组 12例 ,C组 8例 ;(4)慢性排斥 (CR)的治疗情况 :A、B组之CR在使用百令胶囊后 ,尿中 2 4h蛋白排出量较C组减少或显著减少 ,血清肌酐明显回落。结论 :从研究可见 ,百令胶囊具有良好的预防急性排斥作用 ,保护肝细胞免受药物、肝炎病毒的损害作用 ,对CR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能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