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以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氯沙坦组;另设正常组腹腔注射缓冲液。第8周、第16周测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ILK表达增高,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一致;同时TGF-β1表达亦增高,并与ILK表达呈正相关性。氯沙坦组大鼠尿蛋白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肾小管间质病变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ILK、TGF-β1表达明显减弱。结论: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有ILK的高表达,ILK的表达强度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一致,并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氯沙坦能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ILK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分为UUO模型组(n=11),缬沙坦治疗组(n=11),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n=7)。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UUO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肾脏病理改变加重,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下降(P〈0.05),肾组织α-SMA和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缬沙坦治疗组与UUO组大鼠比较,肾间质纤维化减轻(P〈0.05),肾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SOD含量升高(P〈0.05);同时肾组织α-SMA和TGF-β1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可通过减少UUO组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显著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幼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表达趋势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关关系;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制备UUO模型。3~4周龄幼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于实验第3、7、14、28天取大鼠8只处死。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MP-7、TGF-β1及α-SMA蛋白表达。了解BMP-7与TGF-β1、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模型组BMP-7表达逐渐下降,TGF-β1、α-SMA表达进行性增高,干预组BMP-7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TGF-β1、α-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高(P〈0.05),BMP-7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BMP-7表达显著增多(P〈0.05)。BMP-7与TGF-β1、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成负相关(r分别为-0.844、-0.787、-0.952,P均〈0.01)。结论:BMP-7表达减少伴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出现,提示BMP-7可能具有维持小管上皮细胞表型作用。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可能通过下调TGF-β1、α-SM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上调BMP-7蛋白的异常低表达,直接或间接负性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阻止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虫草治疗组。手术后第9d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脏TGF-β1、α-SMA、Ⅳ型胶原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TGF-β1、α-SMA、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虫草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王怡  岑洁  顾向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4):333-335,I0006,I000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的有相关性。方法:应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去势)后和/或大肠杆菌由膀胱经不完全梗阻输尿管逆行感染制作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正常或去势后、或合并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及用氟哌酸或/和倍美力治疗后的大鼠雌激素受体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α-SMA及TGF-β在肾脏组织中表达的改变,探讨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结果:去势后慢性肾盂肾炎组大鼠尿蛋白定量有所升高。去势、慢性肾盂肾炎均造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氟哌酸、倍美力、氟哌酸加倍美力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肾脏ER-β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集合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单纯去势组、去势后慢性肾盂肾炎大鼠肾脏ER-β较正常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肾盂肾炎组、去势后慢性肾盂肾炎组大鼠肾脏表达间质纤维化标志蛋白α-SMA及TGF-β1明显增高,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氟哌酸加倍美力组可降低α-SMA的表达,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血清E2与肾脏ER-β呈负相关,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标α-SMA、TGF-β1负相关,肾脏ER-β与TGF-β1有一定的正相关,而与α-SMA无明显关系。结论:雌激素及其受体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温阳活血方对UUO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情况及温阳活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UUO模型组、蒙诺治疗组、温阳活血方治疗组、肉苁蓉治疗组和桃仁治疗组。药物治疗14d后,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胞浆TGF一融有较弱的表达,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温阳活血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减轻,且TGF-β1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β2-MG排出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减少β2-MG的排出,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保护肾小管功能,减缓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而此方中桃仁的作用优于肉苁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肥大细胞(MC)在蛋白负荷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肾脏的分布并探讨其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的关系。 方法 60只SD大鼠行右肾全切术后,模型组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蛋白负荷肾病大鼠的模型(n=30),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30),分别于模型成功后第3、7和11周,随机处死10只大鼠,检测尿蛋白和血生化指标。采用甲苯胺蓝组织化学和糜蛋白酶(chymase)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肾脏的浸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CF在肾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及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结果 模型组大鼠随着BSA注射量的增加, 尿蛋白量(24 h)增加,第7周达到高峰[(199.1±98.4) mg], 以后开始下降,第11周为(133.7±67.8) mg。在模型组大鼠的肾皮质、髓质均可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及chymase阳性的肥大细胞, 以间质纤维化区域最为多见。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的加重, 肥大细胞数目增多,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GF-β1及SCF主要在肾小管、间质、部分系膜细胞及壁层上皮细胞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TGF-β1和SC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2、0.521、0.916, 均P < 0.01)。 结论 肥大细胞浸润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蛋白尿可能通过SCF介导肥大细胞到肾脏,释放chymase,促进肾组织TGF-β1表达,介导蛋白尿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AM)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其抗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次空腹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以24h尿蛋白定量≥30mg确定DN大鼠模型成功(n=48)。48只DN大鼠随机分为4组:DN模型组(DN组)、黄芪治疗组(DA组)、DN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DL组)、DN模型组+黄芪联合氯沙坦治疗组(AL组),每组12只。选取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连续给药12周后,记录大鼠体重,并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24h尿蛋白定量;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肾间质中Wnt4、β-catenin及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12周末DN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Sc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12周末DN组、DA组、DL组和AL组肾间质Wnt4、β-catenin及TGF-β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DA组、DL组和AL组作两两比较,AL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Scr、Wnt4、β-catenin及TGF-β1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与DL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Q-PCR结果显示wnt4、β-catenin和TGF-β1mRNA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Wnt4、β-catenin及TGF-β1蛋白表达趋势一致。结论:黄芪可以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减轻肾间质病理损伤,下调wnt4、β-catenin及TGF-β1在肾间质中的表达,提示黄芪可能通过下调Wnt4、β-catenin及TGF-β1在肾间质中的表达,延缓D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络宁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及中药复方肾络宁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络宁组、肾炎康复片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的方法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实验共16周,药物干预后常规检测尿红细胞、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尿NAG酶,以及免疫荧光观察肾组织病理;原住杂交,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变化,以及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线粒体结构消失,数量减少,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纤维形成;尿红细胞、尿蛋白、NAG酶、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Col—Ⅲ、TGF-β1、PAI-1、TIMP-1表达明显增高,MMP-1表达明显降低。肾络宁及肾炎康复片组小管间质损害明显减轻;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尿NAG明显降低,Col—Ⅲ、TGF-β1、PAI—1、TIMP—1表达明显降低,MMP—1表达明显升高。结论:肾络宁可明显减轻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善肾功能,延缓间质纤维化及肾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分组:UUO组、治疗组(UUO+EGB)、对照组(假手术组)。治疗组给予EGB200mg·kg^-1.d^-1灌胃,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7d、10d、14d的肾组织TGF-β1表达量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测定肾功能、血TGF-β1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UUO组相比,治疗组的肾组织TGF-β1表达及血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均较UUO组减轻,并且血TGF-β变化与病理轻重相平行。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肾泄浊方对TGF-β1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Ⅰ型胶原及F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法分别给予健康大鼠益肾泻浊方冲剂、缬沙坦以及益肾泻浊方+缬沙坦联合治疗,取给药后大鼠的血清分组干预经TGF-β1刺激72h后的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Ⅰ型胶原、FNmRNA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FN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益肾泻浊方、缬沙坦均能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Ⅰ型胶原、FN的表达,而益肾泻浊方与缬沙坦联用后,对NRK52E细胞FN表达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益肾泻浊方抑制TGF-β1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Ⅰ型胶原及FN的表达,可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肾病(AAN)大鼠肾损害及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只灌胃等体积饮用水,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每组26只,均按马兜铃酸(AA)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2h后治疗组给予:甘草酸25mg·kg^-l·d^-1,泼尼松3.15mg·kg^-l·d^-1,对照组、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分别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分析PCNA、VEGF、TGF-βl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肾小管损伤分值增高,纤维化程度严重,治疗组肾小管损害和纤维化程度均减轻(甘草酸组15,94%、泼尼松组12,49%)。模型组4周时PCNA、TGF-β1、VEGF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时间延长PCNA、VEGF表达逐渐下降,TGF-βl则呈持续阳性高表达;治疗组同期PCNA阳性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高,VEGF、TGF-β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结论:甘草酸对关木通致大鼠马兜铃酸肾损害和纤维化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肾小管上皮的损伤修复能力,调节VEGF、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益肾胶囊组、氯沙坦组,每组各10只。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DN大鼠模型,益肾胶囊组每只灌胃益肾胶囊(625mg·kg-1.d-1),氯沙坦组每只灌胃氯沙坦钾片(30mg·kg-1.d-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测定各组大鼠体重、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取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TGF-β1、MCP-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Ccr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CS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TGF-β1、MCP-1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上调SOCS3在肾组织的表达,抑制了TGF-β1、MCP-1的表达,从而减轻了DN大鼠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治疗组(中药组)、氯沙坦钾治疗组(西药组)。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予药物干预。分别观察不同时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Scr、BuN及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2周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Podocalyx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2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2周末用药组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糖水平略低于同期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够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草油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缬草油(25mg·kg-1.d-1)组和辛伐他汀(5mg·kg-1.d-1)组,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8、12、16周时各组大鼠血脂、尿蛋白、血肌酐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随时间延长,高脂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出现巢蛋白和α-SMA表达。巢蛋白表达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24h尿蛋白、血肌酐正相关(r=0.963、0.830、0.944、0.706,P〈0.0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正相关(r=0.974,P〈0.01),与α-SMA呈正相关(r=0.804,P〈0.01)。缬草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24h尿蛋白和血肌酐,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和α-SMA表达(P〈0.01)。在巢蛋白表达减少同时,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明显改善,其改善作用较辛伐他汀更明显(P〈0.05)。结论:缬草油可能通过降脂、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表达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探讨益肾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制备成DN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DN模型组(DN组)、益肾胶囊治疗组(625mg·kg-1.d-1)、氯沙坦钾治疗组(30mg·kg-1.d-1)。实验周期12周。期间检测大鼠血糖和24h尿蛋白定量,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结果:12周末,DN组大鼠肾组织中p-JAK2、p-STAT3、TGF-β1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5)。益肾胶囊治疗组和氯沙坦钾治疗组肾组织中p-JAK2、p-STAT3、TGF-β1表达显著低于同期DN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同期DN组(P〈0.05);病理损伤较同期DN组改善。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部分通过抑制DN大鼠肾组织JAK/STAT通路调节肾组织TGF-β1表达,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氯沙坦对大鼠IgA肾病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IgA模型组(B组)、氯沙坦治疗组(C组),每组6只,实验前后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结果B组尿蛋白量增高,C组则有所降低(P〈0.05);实验前、后,B组肾功能改变显著,C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及间质炎细胞浸润,而C组上述变化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显示TGF-β1、α-SMA及MCP-1在A组肾小管及间质中微量表达,B组高表达,C组表达减少。结论IgA肾病存在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氯沙坦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抑制炎症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对IgA肾病小管间质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仲对UUO模型大鼠肾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杜仲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0mg·kg^-1·d^-1、杜仲组给予杜仲6g·kg^-1·d^-1治疗,均术前2d开始给药。术后2周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光镜下观察Masson和HE染色肾间质的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Smad2、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两治疗纽大鼠血清Scr、BUN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杜仲组、厄贝沙坦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TGF-β1、Smad2的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杜仲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Smad2的表达下降,而Smad7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仲组与厄贝沙坦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2的表达及增加Smad7的表达而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机制与杜仲可以部分调节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改善肾纤维化作用与厄贝沙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