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秋实  曾小松  赵耀 《安徽医学》2014,(11):1512-1514
目的探讨MRI及MRV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6例患者均经MRI平扫及2D-PC法MRV扫描,12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患者中CT平扫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MRI平扫可见受累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不均,15例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其中2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7例患者受累静脉窦表现为"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局限性信号缺失、中断。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CVST高度敏感、无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诊断为CVT的病人的CT、MPI、MRV表现,探讨MRI1和MRV在C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4年~2007年临床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25例,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扫描,25例均行MRI平扫、TOF法MRV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CT平扫显示高密度“三角征”,7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delta征”,23例MRI平扫显示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25例MRV均显示有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CT怀疑CVT诊断时须做MRI和MRV检查。  相似文献   

3.
钱伟东  屈洪党  訾刚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272-1272,134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CT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5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2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定位体征的高危患者头颅CT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行MRI结合MRV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避免误诊误治。MRI及MRV简便易行、快捷无创,易于临床推广,可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经临床证实的17例CVST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MRI能显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17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急性期4例(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极低信号,2例T1wI呈中等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亚急性期10例(T1WI、T2WI均呈高信号);3例慢性期(2例TIWI、T2WI呈高信号,1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累及上矢状窦8例,横窦6例,乙状窦5例,直窦3例,海绵窦2例。脑梗死8例,中耳炎2例,微出血3例,脑水肿4例。脑静脉窦血流中断17例,充盈缺损14例,管腔狭窄3例,脑表面静脉扩张5例,脑深静脉扩张3例。14例行GD~DTPA增强表现为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结论常规MRI结合MRV能显示CVST直接征象及问接征象,能反映病理演变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对CV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较敏感、准确、理想的优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对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最近三年1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临床表现,MR、CT、血管造影的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过MR扫描,包括SE序列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运用时间飞跃法(2D-TOF).12例经CT检查,全部做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经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MR18例均显示良好,既包括显示栓塞静脉的直接表现,又包括脑实质改变的间接表现.12例CT扫描中有5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改变,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三角征",6例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静脉窦血栓阻塞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结论 CT平扫对静脉窦血栓的显示率相对较低,增强扫描可提高显示率.脑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栓塞情况和侧枝循环情况,为目前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如果病变是处于早期,还可以进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缺点是费用高,属于有创检查,MR(特别是运用MRV)可以较清晰地显示静脉窦血栓的情况,脑实质的改变情况,更重要的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综合考虑MR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其中17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检查,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12例增强扫描,14例同时行CT检查。记录MRI影像征象。比较MRI、CT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常规MRI检查示26例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包括急性期4例,亚急性期14例,慢性期8例。1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呈脑回样强化。②MRV检查17例:血流信号消失、减弱(受累静脉窦)。③MRA检查2例:受累静脉窦显影异常。④14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共45个静脉窦受累,CT和MRI准确率分别为46.67%(21/45)、100.00%(45/45)。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 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n=0.598),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Dous thrombosis,CVT),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si—flUS thrombosis,CVST)为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特异性不强,易误诊。其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的价值很大。现对23例CVST患者磁共振与磁共振脑静脉成像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用0.35T磁共振成像仪行MR I及MRV检查,分析MR 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 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MRV见静脉窦闭塞,增强MR I见空三角征。结论:低场强MR 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头颅CT、MRI和MRV检查。结果头颅CT1例静脉窦迂曲,密度增高,15例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8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6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MRI常规序列断层成像结合MRV成像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大概时期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适合临床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戍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证实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MRI资料,58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其中39例行2DPC法MRV成像,分析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朵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合并浅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合并出血:合并脑深静脉血栓4例:同时合并深、浅静脉血栓6例。单独脑深静咏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综合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综合影像资料,18例均行常规CT和MRI平扫,6例行减影法多层螺旋CT脑静脉成像(MSCTV),13例行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脑静脉减影法成像(3D CE-MRV),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8例CVST患者中,经影像学检查发现上矢状窦CVST8例,横窦2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均受累2例。6例(33.3%)CT平扫可提供重要的影像表现,尤其是MSCTV更为直观。18例CVST患者MRI检查均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的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血栓的不同信号,13例可见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间接征象。15例3DCE-MRV检查均发现CVST的血栓征象(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12例行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结论影像综合检查对CVST的早期发现、确诊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林忠斌 《中外医疗》2012,31(26):19-20
目的探讨CT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CVST患者40例,采用CT进行诊断,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扫描中,20例表现正常,其中在复查时有异常表现5例;20例首次扫描有异常表现。以不规则低密度改变为主要病变表现,其中两侧半球病变对称7例,矢状窦后部呈高密度7例,伴有斑片状高密度影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出血1例,低密度影像中有稍高密度条索影1例。结论 CVST诊断中,CT对小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的定性作用,以具有提示效果为其主要的价值体现,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或磁共振扫描可协助早期诊断,其价值会随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多为中青年,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灶。应用脱水、抗凝、溶栓治疗。14例中12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的中青年人应高度怀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时CT、MR I、DSA及腰穿检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给予降颅压、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CVST病人的一般情况、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多为头痛、呕吐,可伴有癫痫发作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定量可正常或升高。MRI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MRV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治疗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11例病人中7例基本痊愈,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于起病较急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须高度警惕CVST,应尽早行MRV或DSA检查,对其治疗仍以抗凝、溶栓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影像学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85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评估CT联合MRI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70.64%,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Kappa值为0.184(P<0.001);MIR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83.53%,MIR诊断结果与DSA Kappa值为0.478(P<0.00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90.6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与DSA Kappa值为0.640(P<0.001);两者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DSA的一致性优于单独的MIR与CT。结论 CT联合MRI对脑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且优于CT和MRI检查手段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提供一种更加简单、可靠的检查手段。方法对3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38次M SC T双期血管成像(复查6例),即动脉期及静脉期(CTA+CTV),由3位影像科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综合一致的意见作为诊断结果,以MRI+MRV和/或DSA结果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作为判断诊断准确性的标准。结果横断面增强扫描清晰显示受累的静脉窦内无对比剂充填,窦壁较明显强化,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表现为典型的三角形充盈缺损区,即空三角征,横窦及直窦血栓表现为带状充盈缺损区,冠状及矢状位MPR可以很清晰显示病灶。MSCTV图像更能直观地显示窦内充盈缺损区,与MRV或DSA图像完全一致,扩张的脑表面静脉MSCTV也能很好显示,同时可显示脑实质内的静脉性脑水肿和静脉性脑梗死及伴随的出血灶。结论 MSCTV可以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特征,且较DSA及M RV简单、易行,可作为临床上可疑病例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MRA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硬膜窦血栓形成(DST)的影像学特征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怀疑DST的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及MRA扫描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I典型表现为血栓形成各时期的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A示受累硬膜窦不显影;增强扫描示受累硬膜窦异常对比增强。结论:MRI、MRA及增强MRI诊断脑硬膜窦血栓形成具有特异性,能够指导临床及早、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