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必净对脑梗死患者sICAM-1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娥  廖辉  徐杰  林展增 《陕西中医》2012,33(3):295-297
目的:观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d。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1d、3d、7d、14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ICAM-1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ICAM-1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同时间点治疗组血清sICAM-1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分子s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损伤,并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及丹参粉针治疗;实验组采用谷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7天、14天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有效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了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LPA水平、外周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LPA水平、外周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神经功能缺损及BI与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15d内血浆LPA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观察组与对照组第7天分别为(2.55±0.82)μmol/L,(3.67±0.93)μmol/L与第1天(1.85±0.57)μmol/L,(1.86±0.29)μmol/L比较,LPA水平上升。两组第15天LPA水平均下降,观察组(1.08±0.8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69±0.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5d内外周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不断下降,且观察组(18.48±6.8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61±10.5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0.75±3.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52±4.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I和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67.36±8.48)分、(50.63±7.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2.62±7.57)分、(36.47±5.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降低LPA、TLR4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瘀克塞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后48h内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化瘀克塞方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分别于入院后即时和治疗后的第3、7、14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NSE的浓度,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化瘀克塞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14天两组患者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化瘀克塞方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时,组间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克塞方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损害,对急性脑梗死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表达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血清BDNF表达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血清BDNF表达均高于治疗前,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的高水平表达,加强受损神经细胞修复,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发挥对脑梗死的神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分析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临邑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分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体温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入院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相比于单纯性阑尾炎相比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入院时穿孔性阑尾炎分别相比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术后6d与入院时相比,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相比,术后3d及术后6d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围术期指标表现更好,能够调节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辅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并发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脑梗死急性期并发胃动力障碍火毒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对照组)和中医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另据患者胃肠道症状,予相关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测量两组患者胃电图参数、血清瓜氨酸(CIT)、胃动素(MTL)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4、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第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胃窦、胃体胃电振幅及血清CIT、MT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胃窦、胃体胃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第7天观察组患者胃窦、胃体胃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露醇在后循环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泰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接收治疗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84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甘露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各42例。将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入院第7天、第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第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在后循环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极高,能够使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14 d。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高于对照组(69%)(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结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时NIHSS评分变化,治疗后90 d时用改良的Rankin(MRS)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功能残疾情况的评定。结果2组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第90天时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85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67-869
目的 :探讨痰瘀阻络方为主方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46例和单纯西药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中药方剂,分别于就诊当日,治疗7,14 d及3个月后观察大脑中动脉流速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生活能力状态等。结果 :同组内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流速较前均有下降,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同时Barthel指数较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脑中动脉流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等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用中药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西药治疗,大脑中动脉灌注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脑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田黄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各时段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脑水肿、脑血肿、NIHSS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NIHSS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黄冲剂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防血肿及水肿扩大有明显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1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依达拉奉、银杏叶等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在入院时和治疗后第1 天、第7 天、第14 天、第2 1 天进行NIHSS 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第1 天第14 天及第21 天检测肝功、肾功,血凝常规.结果 2 组第14 天、2 1 天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而2 组的血凝常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丁苯酞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相对安全,对肝、肾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糖尿病并发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代谢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反应期SAP病人80例,分为清胰汤治疗组(治疗组)42人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人,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3d、7d、14d后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血清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在住院第7d均上升,治疗组上升更快,两组比较在第7d、14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能量消耗剧烈,患者表现为能量失衡状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的维持早期SAP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研究对象为本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200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名,其中男48名,女30名,年龄40~65岁,平均(58.33±7.66)岁.健康体检者(正常组):26名,其中男16名,女10名,年龄40~62岁,平均(56.43±6.56)岁,并且符合排除标准除外影响VEGF的相关因素.②将23名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的(被动运动)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而26名只进行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康复患者均由康复医师进行被动训练,每天30-40分钟.③住院后第1天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3 mL,并于住院第7、15 d各采血1次;正常组采血1次.血清VEGF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结果:同一组间不同时间点的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第一天时VEGF开始表达,第7天时其含量达到一定高峰,之后表达开始下降.康复组在第1天、第7天、第15天VEGF的浓度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明显差别(P〈 0.05).治疗组在第1天、第7天、第15天VEGF的浓度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同一时间点不同组间的比较.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血清中VEGF无明显差别(P 〉 0.05).在第7天,康复组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均升高到一定浓度,经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无明显差别(P 〉 0.05).在第15天所有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下降,而康复组患者经14天的康复训练,虽然VEGF含量下降但仍高于未经康复训练的治疗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血清VEGF的含量与ACI组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血清VEGF的含量在神经功能评分轻、中、重度3组之间差异,其中神经功能评分重度患者的血清VEGF明显高于轻度与中度(P 〈 0.001).结论:康复训练能促使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检测VEGF水平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d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于入院后7d、14d、21d分别对两组颅内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当日及治疗后7d,两组颅内血肿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而水肿于7d均显著增大(P〈0.05);4d治疗组血肿吸收明显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肿容积组内前后对比明显增大(P〈0.05),组间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21d两组间血肿、水肿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促进脑出血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与毒性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麝香组21例,采用麝香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病程第7天、14天时的血单核细胞CD54分子(MC-CD54)的表达、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临床治疗结果,并与21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两组急性期患者MC-CD54表达率、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第7天呈现峰水平,第14天时显著回落,且两项指标在第14天以麝香组为低(P〈0.01);MC-CD54表达率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以麝香组改善明显(P〈0.05);显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注射液对脑梗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凝血酶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2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用药组,每组又有6 h,24 h,48 h,72 h,7天5个时间点。空白组每组5只,其余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采用尾壳核注入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给予三七总皂苷腹腔注射,每天一次。在相应时间点,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对实验动物造模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mNSS和空白组假手术组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除6 h外,各时间点模型组和用药组比,用药组mNS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48 h模型组和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模型组中,6 h开始,mNSS明显增高,到48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下调mNSS评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在模型组升高,用药组下降,说明三七发挥了发挥了活血行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西咪替丁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行胃癌根治术后的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2 0 )和对照组 (n =2 0 )。实验组术前 3d~术后 14d使用西咪替丁 1.2 g/d ,对照组不使用西咪替丁类似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 1d、术后 7d ,14d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 7d各项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 ,术后第 14天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的比值与对照组及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西咪替丁可显著减缓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 L-22)和白细胞介素-13(I L-13)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大黄附子汤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以1∶1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黄附子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ELI SA法检测入院0、7、14天时患者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I L-22及I L-13表达。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0.00%;病死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20.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呈上升趋势,治疗后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可通过下调患者血清I L-22和I L-13等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起到缓解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