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老年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意义,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6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男40例,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IL-10、TNF-α、NO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亮 《山东医药》2007,47(36):76-76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研究显示,AP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密切相关。2003年10月~2006年9月我们检测了75例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在探讨其在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邸宝成 《山东医药》2005,45(22):56-56
2003年5月至2003年8月,我们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法或RIA法对26例骨髓增生性疾病(MPD)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IL-2/sIL-2R)、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IL-6/sIL-6R)和β2-MD水平进行了检测。发现MPD患者血清IL-2、β2-M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有升高趋势,IL-6/sIL-6R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病情活动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时,IL-2/sIL-2R和β2-MG均显著升高,提示这三项指标可作为判断MDP病情活动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瘦素(LP)水平变化情况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7天早6:00~8:00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8和LP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8和L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含量到达高峰的时间各不相同,在时间上具有波动性。结论 IL-8直接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TNF-α和LP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并按病灶大小分为大、中、小脑梗死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天后开始上升,7天时达高峰;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以大梗死组最明显,中、小梗死组次之;14天时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后3~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CHD)患者91例,分为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CHD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8、TNF-α和IL-10浓度并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SAP组相比,ACS组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IL-18的水平逐渐增高。结论:IL-18、TNF-α和IL-10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和稳定状态,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临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0例急性脑梗死(ICVD)病人(观察组)及18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IL-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大面积脑梗死组较中、小面积脑梗死组明显升高.结论 IL-8的变化与脑缺血面积大小呈正相关,脑缺血损伤引起IL-8的表达,而IL-8水平的升高又加重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失衡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而国内目前对其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心功能状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4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TNF α和IL 10的作用。方法 测定 39例老年AMI患者 (AMI组 )、2 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OMI组 )及 2 0例正常老年人 (正常人组 )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 39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1周和 6周测定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结果 AMI组TNF α、IL 10水平明显高于OMI组 ;OMI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正常人组血清IL 10未检测到。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1周、6周TNF α水平均显著下降 ,6周后辛伐他汀组TNF 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 10水平 6周后均显著降低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AMI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作用 ,对IL 10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们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A )、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检测意义 ,观察其与肝功能及肝内炎症反应程度和纤维化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全部病例为本院 1997~ 2 0 0 1年的住院或门诊患者。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 178例 ,男99例 ,女 79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 4 2 .3± 19.4)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90例 ,肝炎后肝硬化 88例 ,HBV血清标志物均为阳性 ,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 ,无其他感染。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发现自细胞介素8(IL-8)与脑缺血损伤有关.但IL-8在急性脑梗死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和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尚不明确。我们通过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IL-8水平变化.以探讨IL-8在急性脑梗死损伤中的作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根据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测定两组血清IL-9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9与CRP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IL-9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IL-9和CRP水平较小面积梗死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IL-9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00)。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9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37例,采用ELISA法于每次治疗前后检测TNF-α、IL-2的IL-10的水平,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SS治疗后TNF-α水平下降,IL-2和IL-10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ALSS治疗可降低重型肝炎患者TNF-α的水平,升高IL-2和IL-10的水平,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病期<1周与病期>4周以及20例健康老年人的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发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病期<1周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病期>4周者显著升高;病期>4周者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果提示,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瑞烈 《肝脏》2003,8(3):69-69
本研究通过对 98例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的检测 ,探讨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98例慢性肝病患者均为本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病例。其中慢性肝炎轻度 19例 ,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1岁 ,平均3 9 .5岁 ;慢性肝炎中重度 2 5例 ,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 2 7~ 66岁 ,平均 3 8.8岁 ;慢性重型肝炎 2 9例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 2 5~ 64岁 ,平均 3 9.7岁 ;肝炎后肝硬化 (肝硬化 )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8~ 69岁 …  相似文献   

18.
实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非甲-非戊型肝炎(NA-NE)3部分人群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3种细胞因子水平。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非溶细胞性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2 0 0 0 - 0 2~ 2 0 0 1 - 0 5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49例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和 40位健康人血清IL 1 0质量浓度 ,同时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记物 ,分析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 0水平差异及其慢性肝炎组中IL 1 0与HBeAg的关系。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 0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比较 ,急性肝炎组 (AHB)、慢性肝炎组 (CHB)、重型肝炎组 (SHB)血清IL 1 0质量浓度分别为 ( 79 0 9± 2 1 5 )ng/L ,( 88 2 0± 2 2 1 )ng/L ,( 97 44± 3 1 6)n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67 34± 1 2 5 )ng/L ,P值均小于 0 0 5。组间比较 :CHB组高于AHB组 ,P值 <0 0 5 ,低于SHB组 ,P <0 0 0 1。CHB组中HBeAg阳性组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提示IL 1 0参与乙型肝炎的病理反应过程 ,其升高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也可能做为反映乙型肝炎病情轻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e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已经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探讨SARS病原体冠状病毒感染宿主后的发病机制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变化,本文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并与正常组作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