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夹毒邪是导致IgA肾病伴有咽喉症状的主要因素。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外感病毒,可直接损伤肾络,就从“咽”论治的新冠病毒诱发Ig A肾病1例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指出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脏腑经络结构上与肾紧密相连,IgA肾病与咽密切相关,其中呼吸道感染是IgA肾病病情波动的重要因素。临床多从咽论治IgA肾病,包括清热利咽与养阴利咽法,同时配合调脾治肾清利等法,临床收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与临床实践2方面总结了占永立教授从咽论治IgA肾病的经验。占教授将Ig A肾病分为3型进行辨证论治:1)肺气不足,热毒扰咽证; 2)脾气虚弱,热邪客咽证; 3)肾阴亏虚,余热留咽证。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兼以扶正,根据病情灵活选方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从肺论治、辨证分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凝、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保护肾功能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6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肺论治原发性IgA肾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龚永杰  占永立 《中医杂志》2020,61(11):1000-1003
IgA肾病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亏虚有关,故其论治多从肺、脾、肾着手。具体治法包括:从肺论治,益肺固表治其本,清热解毒治其标,常以玉屏风散合银翘散加减;从脾论治,注重平调寒热,条畅气机,多以半夏泻心汤合枳术丸加减;从肾论治,根据肾脏阴阳偏性,灵活补益,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6.
<正>IgA肾病(以下简称IgAN)是指一组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明显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最常见者。陈氏[1]报道1979年1月至2000年10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75-1376
IgA肾病(IgAN)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肾脏疾病,目前约占我国肾小球疾病发病的20%~30%,罹患人群往往在发病10~20年间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对于该病的诊疗长期作为肾脏病领域临床与科研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市名中医曹式丽教授,长期致力于以IgA肾病为代表的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临床证候特征、病机演变规律与优势辨治方案的筛选工作,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特色中医学术思想,"从风论治"IgA肾病便是曹式丽教授中医药特色辨治思维与用药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曹式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统开展的曹式丽教授中医肾病学术经验整理与挖掘研究成果,对曹式丽教授从风论治IgA肾病的学术经验予以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15-2316
通过对病机分析、临床诊疗特色的阐释,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从毒论治\"IgA肾病的中医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IgA肾病患者常出现咽痛或咽部不适症状,需引起重视。中医治疗IgA肾病多以咽部为切入点,常用药中有较多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药,如桔梗、蒲公英、牛蒡子等,具有一定疗效,同时也可配合啄治法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3月期间,选取115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分别采用醋酸泼尼松(对照组)以及醋酸泼尼松联合中医药物(观察组)两种治疗方法,观察两组IgA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h尿蛋白定量、SCr以及BUN,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55%,而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经过联合用药取得的治疗有效性更高(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SCr以及BUN指标没有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少(P<0.05)。结论:对IgA肾病患者进行治疗中,以“从咽论治”理论入手给予中药干预,可以改善24h尿蛋白定量、SCr以及BUN指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湿热毒论治IgA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免疫复合物颗粒样沉积为特征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是终末期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约20%的IgA肾病患者经20a临床疾病演变后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对IgA肾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广阔的研发前景。笔者从湿热毒论治本病每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肾病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是一病理诊断,临床上可能诊断为“单纯性血尿”“隐匿性肾炎”或“慢性肾炎”等,它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13.
IgA肾病、股骨头坏死皆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病,现代西医治疗疗效欠佳,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姜良铎教授是首届首都国医名师,提出了"从状态论治"的思想,兹选取姜良铎教授"从状态论治"IgA肾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病例一则,以展示中医药在疑难症治疗方面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肾络通治疗IgA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肾络通治疗,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血黏度等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0%,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BUN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GFR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BUN、Cr降低,GFR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指标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黏度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络药物肾络通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脏衰竭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洪钦国教授治疗IgA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IgAN)是肾脏免疫病理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病变、局灶节段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新月体病变及硬化性病变等。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从咽论治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浮肿,大量蛋白尿、高胆固醇及低蛋白血症为特点(简称三高一低)。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加之营养不良,以及大量应用激素和药物使人体免疫力更低下,患者易感冒,从而诱发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肾病综合征从咽论治,可防止感冒所致肾病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的产生是由于脏腑气阴亏虚,导致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后者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整个病程呈现由虚而实,以致虚中兼实、实中兼虚、虚实夹杂的特点.病变脏腑涉及肺、肾、脾、肝诸脏.本病发作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风热邪毒或湿热邪毒是本病的发病原因.对IgA肾病的治疗多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进行辨证治疗,也有将IgA肾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进行分期治疗者.  相似文献   

19.
从脾论治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1]。本病属于中医学“血证”、“水肿”、“腰痛”等范畴。现有的临床研究及文献资料表明,IgA肾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中脾虚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证候。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传统理论 《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灵枢·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为临床表现的IgA肾病与脾的关系密切。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职司饮食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转…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发病机制复杂,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基于症状表现的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疗效尚不满意。笔者基于中医理论和中医思维,结合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经验,提出对该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从审因为先、攘外安内、三焦定位和靶方靶药等方面梳理IgA肾病的中医辨治策略,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