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蒙药塔拉必古鲁其汤水疗法辅助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的效果。方法:将6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塔拉必古鲁其汤水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蒙药塔拉必古鲁其汤水疗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痉挛型双瘫患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脑梗塞急性期即软瘫期应用康复疗法后其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9例脑梗塞软瘫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一般治疗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obath康复疗法治疗,疗程是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定法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疗法对脑梗塞软瘫期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及时有效地提高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情况、Fugl-Meyer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及治疗组Fugl-Meyer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傅晓峰 《新中医》2019,51(5):253-256
简版: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针刺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和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CSS评分、ROM、GMF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SS评分、ROM、GMFM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体位疗法、感觉刺激、肌张力锻炼及心理护理等,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神经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分析两组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疗法。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其Fugl-Meyer评分、Barthel氏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氏指数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有效,在于腹部穴位调节的全息效应,使其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和气血流通,进而有助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蜡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痉挛型双瘫患儿:治疗组25例采用常规康复及蜡疗;对照组20例,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GMFM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显效率及GMFM积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蜡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痉挛型双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诊的痉挛型双瘫患儿30例,并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全身振动疗法+常规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各15例;全身振动训练3min/组×3,9min/天,5次/周;常规康复治疗每项30min/次,5次/周;共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果:治疗后,试验组GMFM-88评分及Berg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可显著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下肢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增强患儿立位的姿势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9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的50例6~12岁存在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康复医师、治疗师与护理员(监护人角色)使用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对两组患儿初评后共同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方案,并根据康复方案对护理员进行培训后由护理员执行治疗计划。实验组每天40 min手工训练+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每天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肢肌张力、精细运动功能及《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评级进步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和精细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评级进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可适当将手工训练引入家庭及社区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康复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15.
石新燕  李小生 《陕西中医》2013,34(7):877-878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增加针灸治疗。通过Barthel指数、FAC下肢行走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等参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Barthel指数、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加,但是治疗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痉挛恢复更加明显。结论:在传统的康复手段上同时针灸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与传统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并以临床痉挛指数评价其疗效.结果 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痉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差值为(1.79±1.06),较对照组(1.23±0.84)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分布情况.结论 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优于传统水疗,宜于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疗法能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翟红印 《河南中医》2010,30(9):912-914
目的:观察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智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推拿、电疗、脑细胞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肌张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肌痉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在预防脑瘫患儿异常姿势的固定、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康复易化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及温针复合康复技术组(试验组),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氏AD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在缓解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能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局部动脉血液循环,激活上行脑干网状结构系统,刺激中枢神经迅速改善脑细胞的功能作用,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可能是其取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探讨督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74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型伴有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做为对象,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组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针灸+督灸治疗,两组康复观察期均为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肢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