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才,生命演化之大则,中医理论潜在之主线.宇宙之演,生命之化,三才为之纲,五行为之目.三才、五行,一体两制,统一于一体之精元、之太极,大则有三,细化成五.三才、五行,生命演化之两大模式.解读三才,洞察中医理论之奥秘.  相似文献   

2.
痛苦新解     
张远桃 《养生月刊》2010,31(4):376-376
当生活给予我们快乐与幸福的时候,往往也搭配了一些痛苦.作为凡人,没有谁能预防它的到来,也没有谁能将它拒之于门外.人生之痛苦.有离别之痛苦、牵挂之痛苦、失意之痛苦、病魔之痛苦等等.  相似文献   

3.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生理机能的作用;各脏腑之阴是一身之阴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特性的部分;各脏腑之阳是一身之阳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特性的部分.脏腑之精、气、阴、阳的逻辑关系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  相似文献   

4.
涌泉穴,又名地冲,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为开窍之主穴,补肾之要穴,清热之良穴;既能清退虚热,又能清泻实热.临床应用广泛.涌泉穴独用,对癔症、晕厥、鼻衄等疾病有其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温长路 《养生月刊》2012,(3):203-205
三月三“寻芳”,是华北一些地区的习俗.“芳”在何处?答案是明确的.三月阳春,百花盛开,万木葱茏.人们酌酒于桃、杏、李树下,赏花之容、嗅花之香、品花之美、数花之益、道花之爱,别是一番情趣.把这一举动称为“寻芳”倒也雅致,还真引出了桃、杏、李的许多好处.  相似文献   

6.
人身之"神"是中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解读,指人的生命活动,既具有不可测度性,又具有可知性.阴阳(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是"人神"之主.人身之"神"可分为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先天之神又称元神,元神又称脑神,但都与精神思维等神志概念不同.后天之神可分为生理之神和心理之神.根据脏象学说对人体的划分,后天之神又可分为心神、肝神、脾神、肺神、肾神等"脏神",并可根据五脏与相应的腑、五官或手足的关系再细分为更低层次之"神".  相似文献   

7.
12 健脾温肾法 本法常用于哮喘等症.刘老认为:哮喘为常见病之难治症,前人有发时治肺、平时治肾,治肺宜开、治肾宜纳的经验.哮喘多伴痰咳,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五液之主,痰为病之因,亦为病之果,识病之机、索其病本治之,则不中远矣.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郭蕾  乔之龙  窦志芳  张鑫 《光明中医》2008,23(10):1401-1403
通过对气和脾的本质属性的分析,对脾气概念的内涵和外廷进行界定.脾气的内涵是长夏湿土之气和人体先天之精气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冲和之气,此冲和之气通过气化形成脾藏形质结构,同时通过以上升为主的运动方式及温煦、滋润等作用形式.使脾藏具有承载、生养、使五味发生变化等的能力.脾气的外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脾气是指脾藏所具有的不断运动着的所有精微物质的总称.狭义之脾气则分为三部分:脾藏之气中以运动(上升)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狭义之脾气;脾藏之气中以温煦、激发、兴奋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脾阳;脾藏之气中以滋润、抑制、宁静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脾阴.脾气、脾阳、脾阴均属于广义脾气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天文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根据现代天文学、宇宙生物学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解读了阴阳、五行的天文学背景:①中医学的阴阳之道,泛指天体的万有引力、电磁波、高能粒子流之向背及强弱.人体的阴阳来源于人类在经过亿万年的天体阴阳特性作用下,从原生物选择性进化的结果.②七曜周旋,有地自转之昼夜阴阳,地公转之季阴阳,月绕地之阴阳,火星之阴阳,木星之阴阳.③水星10年周期运动呈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状态有依次属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相克五行特性.计入火星之阴阳特性叠加,分甲、丙、戊、庚、壬阳五行,乙、丁、己、辛、癸阴五行.人体之腑脏阴阳五行来源于人类在经过亿万年天体阴阳五行特性作用下选择性进化的结果.④金星5年周期运动呈现五中运五行特性状态.计入火星阴阳特性之叠加,使各中运具有阴阳特性,并随年交替.⑤土、火、金、水、木五曜在六十甲子年周期运动中呈现15对阴阳独立状态,比拟为15对阴阳纳音五行.⑥纳音五行应纳入中医学理论构架中.  相似文献   

11.
论药物使用中配伍、炮制后的功效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性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作用.其基本内容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每味中药各自均具有寒温性质之偏,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异,升浮沉降趋向之别等.中药之所以治疗疾病,就是利用药物之偏性,来纠正疾病之偏盛或偏衰.当然药物之偏性,可因药物本身的因素所决定,亦可通过人为的因素使之发生改变.笔者现就中药配伍、炮制后药性发生变化进行相关论述,意欲对中药如何通过配伍、炮制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老老余编     
新安  徐春甫  桐乡  徐树民 《养生月刊》2015,36(2):141-148
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学》传日:孝、弟、慈三者,修身齐家治国之本也.夫孝以事亲,移于君为忠,于长为弟,于幼为慈,于众人则仁也,莫不总于斯道斯理,扩而充之者也.夫子答孟武伯之问孝:父母惟其疾之忧.故日: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也.此予特编一帙,表而出之,俾为子者,知所慎重而有所取也.弟长慈幼方饵之权衡,可以类推矣.即吾医尤当洞烛摄养之方,以副人子之孝心,端在是矣.春甫引.  相似文献   

13.
从"五承气汤"析吴鞠通攻下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立有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五方,用以治疗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吴氏临床运用攻下法时,但见腑实之证,就可根据脏腑之不同、正气之虚实、津液之亏损、缓急之轻重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14.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全方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组成属于辛凉解表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称之为"辛凉平剂".该方配伍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大量辛凉之药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这种配伍既有利于透邪,又符合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之药与清热解毒之品相配,构成以疏散为主兼顾清热的解表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之甚多,大多外感热病初期有风热表证者皆可加减用之,现举验寨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1].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之主方,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之功,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然伤寒之方并非专为伤寒而设,该方配伍巧妙、效果奇特,经后世医家的探求发挥,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证之广,远远超过少阳病之范围.  相似文献   

17.
水肿为许多疾病的体征或症状之一.李新华用治气利水疗法治疗水肿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水肿之病因有风邪外袭肌表、疮疡之毒内侵、外感水湿之邪、饮食不加节制、躯体劳倦病久、先天禀赋不足等.水肿的基本病机为肺通调之能、脾转输之能、肾失开阖之能、三焦气化之能异常,以致水液代谢紊乱,导致浮肿[1].《景岳全书·肿胀》云:...  相似文献   

18.
论正气的免疫功能及其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与机体的免疫能力密切相关.肾中先天之精气为正气之根,后天水谷之精气为正气之源,卫气是正气的客观体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正气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了论说.引用<素问>、张锡纯、王清任、蒲辅周之观点和方药,结合丰富之体验,提出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之方药宜1)活血化瘀;2)滋阴补肾;3)镇肝熄风;4)清热泻火.四法之论述采用了中西医结合之观点,有方有药,为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提出了系统方药.  相似文献   

20.
王象礼 《山西中医》2007,23(3):42-44
借传播医学著作的形式,兼行弘扬反清复明思想之实.同时又要避开清廷文字狱、禁书之祸,是陈士铎“遇仙传书”案的本质所在.因此,这是一起出于政治原因,人为策划制造的复杂性谜案、奇案.岐伯天师之托名及传书者为《本草新编》作序之“云中逸老岐伯天师”署名,实为明末清初之大儒医兼具道教“真人”身份的反清复明志士傅山(青主)之化名.所传之书,为傅山遗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