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原文,从热证、实证病机角度分析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证之病机演变,以期为运用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之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此三方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中以不大便为主症的一系列病证的治疗.但现在的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临证之时很难机械套用原文处方用药,因此有必要对三承气汤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临证选方用药. 对于三承汤的区别选用,很多人是根据“痞满燥实”四症进行辨别的,即“痞满燥实”四症俱见者选大承气汤,“痞满为主,燥实次之”者选小承气汤,“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者选调味承气汤.但“痞满燥实”的具体意义原文中并未提出,从字面来看,“痞满燥实”中“痞、燥”主要是指病机而言,而“满、实”讲的又是症状,病机概念和症状概念一同论述似乎有些不妥.《医宗金鉴》对“痞满燥实”是这样解释的:“满者,腹胁满急膜胀;痞者,心下痞塞硬坚;燥者,肠中燥屎干结;实者,腹痛大便不通.”但根据以上症状套用三承气汤依然不好用,比如调胃承气汤主症有“腹胀满”并非“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还有小承气汤证也有“津液外出,胃中燥”及“便硬”等主要症状,也不全是“痞满为主,燥实次之”,所以简单地根据“痞满燥实”并不能很好的区别运用三方.  相似文献   

3.
三承气汤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效方,也是泻热通腑法的代表方剂。其用药相近,主治相仿,皆具清腑泻热之效。在《伤寒论》阳明实证病篇中论述颇多,太阳、少阴、厥阴病篇亦有提及,是仲景"下法"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均将《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并称为三承气汤.而从《伤寒论》阳明病篇的"燥气主之"出发研读其相关条文,发现三承气汤证在阳明腑实证的发展上认识尚不完全,现用《温病条辨》中调胃承气汤证对其加以补充,使之并称四承气汤.根据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从"阳明经上,燥气主之"出发对四证进行鉴别诊断,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6.
三承气汤在精神疾病临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承气汤指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见于《伤寒杂病论》。文章就三承气汤在精神疾病临床上的运用做了介绍。认为对具阳明腑实证之精神疾病患者,慎察其内实与内热之程度,分别选投适宜之承气治之,恒可迅扼重危而收佳效。同时中还就三承气于临床施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方中药物之剂量和煎煮方法,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郭霖霖 《河南中医》2019,39(6):814-817
《伤寒论》中的“微烦”往往不是初起即得,多是经治疗以后在病程中或者病愈以后出现,所以多属虚实夹杂证或寒热错杂证。邪热内郁胸中,热势尚轻,故微烦,本证之“微烦”属太阳病误下,中焦虚寒,邪热内郁胸中,栀子干姜汤主之;少阳之邪,兼入阳明,燥热内郁,故郁郁微烦,本证之“微烦”治用大柴胡汤;表热内陷,郁扰胸膈,故烦,热未炽盛,故微,本证属邪实正伤之微烦,治用调胃承气汤;汗后阴损,胃肠结滞,郁热上扰,故烦,里结未盛,未成坚实,邪热不盛,故微,证属太阳病误汗伤津,以小承气汤试探性治疗;发汗伤津,病邪虽去,邪因入阳明,津液内竭,里气不和,故“微烦不了了”,治疗不可攻下,静以候之,亦可酌进滋液调肠方药;“微烦”为药已中病,正邪交争,邪外出之征兆,提示再服以助正气抗邪、得汗而解;脾胃气机阻滞,水谷郁蒸而见微烦,治从温健中阳,泄浊升清;大病初愈,脾胃虚弱,食积生热,表现为日暮微烦,本证减少进食,自可痊愈。  相似文献   

8.
任鸿义  任鹏  吴迪 《光明中医》2013,28(4):654-655
《伤寒论》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其中大黄苦寒,泻实祛热,推陈出新;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利大便;枳实辛微寒,理气消痞;厚朴苦辛温,顺气除满,是攻下实热,涤荡燥结之峻剂,运用于阳明腑实证见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腹满硬痛,大便不通,脉沉迟有力;或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惊惕不安,微喘直视;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阳明病发热过多;或发汗不解,腹满痛等,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调胃承气汤临床运用体会响水县七套卫生院(224623)王紫阳[关键词]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属苦寒攻下之剂,为仲景先师所制,见于他的名著《伤寒论》之阳明篇。原方指征:不大便,蒸蒸发热,不吐不下心烦,吐后腹满等。笔者研读经旨,长期从事临床,乃备加留意...  相似文献   

10.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三种承气汤对兔离体十二指肠运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离体器官实验法,分别研究三种(大、小、调胃)承气汤,不同的剂量对兔离体十二指肠运动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家兔离体肠管,置于恒温(38±0.5℃)通气麦氏浴皿培养液中,向麦氏浴皿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及小承气汤,并记录十二指肠平滑肌的张力及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对兔的离体十二指肠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会由兴奋转为抑制,收缩频率明显降低,而小承气汤对离体十二指肠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收缩频率稍有降低.结论:三种承气汤对十二指肠运动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对兔胃底条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对兔胃底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 采用Magnus实验装置,用BL-41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记录胃平滑肌的活动曲线,待活动稳定后记录 5 min作为对照,然后观察药物对其作用40 min曲线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分别给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煎剂后,胃底条平滑肌的张力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吗丁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大承气汤增加胃底平滑肌张力作用,升高率约为吗丁啉的5.82倍,是小承气汤的2.07倍;而小承气汤升高胃张力作用约为吗丁啉的2.81倍.结论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有促进胃底平滑肌的运动作用,加速胃排空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承气汤”的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及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发挥,加减变通。并通过现代方药研究。药理试验,证实了“承气汤”对人体的药物作用,特别是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使“承气汤”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4.
调胃承气汤外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胃承气汤源于《伤寒论》,由大黄、芒?、甘草三药组成,具有泻热通腑之功.近年来,笔者以本方加减外用治疗多种皮肤病,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例一:稻田皮炎王某,男,38岁,农民,1985年6月初诊.患水田皮炎多年,每逢春夏复发,逐年加重.刻诊:两足趾缝间皮肤肿胀,散在丘疹,伴有白  相似文献   

15.
王守纪 《河北中医》2009,31(2):183-183
调胃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应用于太阳病汗后转属阳明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本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例,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例1麻某,男,64岁。2003—04—30,突然胸骨后持续压榨性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伴胸闷、心悸、气短、腹胀、恶心、呕吐不止。门诊辅助检查示心肌酶增高,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由门诊急收本科。入院后予静脉滴注、吸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止痛等常规治疗2d,胸痛不减且呕吐频繁,  相似文献   

16.
韩延华  姜勋 《河南中医》2010,30(9):833-836
《伤寒论》中的泻下剂有以下几首:十枣汤、三物白散、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承气汤、小陷胸汤、抵挡丸、抵挡汤、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和麻子仁丸。综合上述13首方子,均可看到承气汤的影子。热与水谷互结治以承气汤加减;热与湿相结治以承气汤配伍化湿逐水之药;热与血结成瘀血而致病治以承气汤配伍化瘀逐血痹之药。故凡是有热为患即可用承气汤为底方酌情加减。可见承气汤在下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大小承气汤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系统整理79年以前国内发表的《伤寒论》大承气汤方的临床防治性文献,分析疾病谱,探讨大承气汤方的适宜病症。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面收集数据库该时间段内(1949—1978年)的《伤寒论》大承气汤方及其加减方的临床防治性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统计文献篇数、病例数,然后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标准(ICD-10)》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规范文献病症名。结果:纳入108篇,病症谱涵盖13个病症系统和6个中医病证,共有44种病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5大系统,14个病症;个案经验文献共涉及11大系统和6个中医病证,共38个病症。结论:《伤寒论》大承气汤方防治病证谱覆盖范围较广泛,优势病种突显,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肠梗阻、阑尾炎、急性坏死性肠炎为高频病种,值得了解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