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述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冬莲  王民选  靳梦虎 《陕西中医》2002,23(10):937-938
本文从中药的固有毒性、炮制不当、违反禁忌证原则、用量过大、盲目使用偏方、单方、秘方、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中药煎煮方法不妥、中药品种复杂来源不同 ,效价差而致、体质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告诫人们在使用中药时应注意这几方面的因素保证用药安全 ,提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还可通过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减毒或(和)增效的作用。结合中医古方、经方、名方以及验方中与有毒中药相配伍应用的药物情况,开展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研究,不仅对阐释有毒中药的毒性,而且对满足有毒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需求,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配伍减毒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毒性中药在临床上的意义颇受争议,为了更好地降低有毒中药的毒性,增加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效用,古今医家为此总结出许多的方法。目前主要的减毒增效方法有炮制减毒增效法,包括净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制霜法、辅料法、发酵法;以及配伍减毒增效法。相对于常用的无毒中药,有毒中药只要炮制合理、配伍得当,可用于攻克一些疑难杂症,从而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增加患者的生存希望。从长远来说,中药的毒性不仅不会禁锢中药的发展,相反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多种中药具有肝毒性,如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苍耳子等.通过合理的配伍,可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阐明中药肝毒性及配伍减毒的作用机理,从而使配伍用药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制。[方法]对中药炮制各种减毒方法如清炒法、加辅料法、加热法等进行具体方法和机制的探讨,以达到降低药物毒性的目的。[结果]对毒性中药进行合理的加工炮制有效消除或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和毒副作用。[结论]对毒性中药进行合理的加工炮制能够有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虽然现在西药在手术和临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针对一些慢性病和传染病而言,中药"固本培元"的功效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有的患者自身患有多种疾病,许多中药材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对其自身产生影响,就需要在用药之前对其可能产生的毒性进行减毒处理。对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最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程静  张玲 《时珍国医国药》1998,9(5):394-394
毒性中药的炮制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内容,与临床用药安全有密切关系。根据现有毒性中药炮制研究成果,对中药炮制减毒原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川乌、草乌、附子等为代表的乌头类中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一类兼具强毒性与优药效的"毒效双性"中药,具有显著的回阳救逆、祛风除湿、消炎止痛等功效,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但是,乌头碱中毒案例屡见不鲜,如果使用不当,极易超出其狭窄的治疗窗,进而引发恶性的心脏、神经等毒性,严重危及生理健康与生命安全。故在临床上,往往采用乌头类中药的炮制品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在保留其良好药效的同时有效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合适的炮制方法和配伍原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各种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发生,还可显著增加乌头类中药的适应症、拓宽其使用范围,为乌头类中药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有利保障。该文综述了古代和现代乌头类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工艺、常见配伍组方原则及其减毒机制,发现主要包括物理减毒和化学减毒两类方法,其中水解减毒、"离子对"减毒和皂化减毒是其主要方式。该文揭示的减毒机制有望指导乌头类中药现代炮制工艺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王亚南 《河南中医》2004,24(12):6-9
毒性就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毒性的影响因素有:品种混乱、炮制不当、配伍不合理、超剂量用药、剂型的变更及病人个体差异等。为了减少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应该针对中药毒性的产生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更合理地使用中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为毒性中药的减毒增效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查找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将毒性药物的炮制归纳为净制、水制、加热和辅料制去毒,应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合理配伍等。结果:毒性中药炮制要科学规范,辨证要准确,应用要合理。结论:在临床应用毒性中药时要对毒性中药的炮制、辨证、对症、配伍等加强监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是中医药的特色,在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广泛.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系统阐述毒性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中药配伍、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减毒增效的有效手段,准确而系统阐释配伍、炮制原理对中医药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特定的生理学优势,斑...  相似文献   

15.
临床在运用中药治病时,常会发生一系列毒副作用,影响到中药的用药安全及疗效,究其毒性发生的原因,大致存在有:品种混用、炮制方法不当、服用过量或长期用药、药物配伍不当、辩证不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何宁  马珍珍  王秋月  王婷  袁佳烨  杨军令  李川 《中草药》2024,55(6):1812-1838
有毒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在使用有毒中药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毒性的认识,并通过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对证用药、剂量与疗程控制等方式保障其安全使用。吴茱萸是临床常用“小毒”中药,一方面,吴茱萸的药效作用明确,既是治疗肝寒气滞诸痛的主药,又是治疗脾胃阳虚、五更泄泻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心脏保护等作用;另一方面,吴茱萸具有潜在的毒性,古代多部经典医书中对其有“小毒”的描述,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肝毒性。为保障吴茱萸的临床安全使用,需要对吴茱萸的毒性相关研究和减毒措施进行全面了解。以吴茱萸的现代药物科学研究为中心,对吴茱萸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毒理研究、药代特征进行系统阐述,结合已有配伍研究对吴茱萸的后续减毒配伍研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毒性作用明确、毒性物质明确、减毒配伍物质和机制明确的目标,明确临床安全用药的技术条件,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由此扩大中医的用药范围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在中国的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疗效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方剂配伍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是中药安全、有效使用的主要方法,然而其机制并不明确。因此,采用现代药理研究的技术,对中药配伍减毒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中药配伍减毒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降低体内毒性药物浓度,改变毒性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保护人体各系统功能等方面。作者拟对方剂配伍减毒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艳  刘西建 《河南中医》2013,33(7):1144-1145
生半夏的毒性目前主要集中在刺激性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毒性三方面,常用减毒方法有炮制、配伍和煎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草乌、山慈菇、白花曼陀罗以及吕宋果为研究对象,各称取100g,将每种中药分为两份,每份50g,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药进行炮制减毒,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中药的毒性大小。结果:经过炮制减毒后,研究组中药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炮制减毒法能够有效降低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含量,提高临床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减毒配伍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但中药减毒配伍研究面临诸多难点,涉及因素包括品种基原、炮制方法、配伍模式、用药剂量等,呈现出“毒性物质的不确定性”“毒性发生的隐匿性”“安全剂量的模糊性”“毒-效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特殊性”等特征,使得“分子-细胞-器官-整体”系统评价模型的一致性、“多药多物质”的联合暴露、“毒性-功效-配伍-证候”的关联、“量-时-毒-效”转化规律等成为影响中药临床安全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应遵循“始于临床、证于基础、终于临床”的模式,通过构建“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水平毒性确证、多药多物质相互作用和联合暴露、多层面循证、多“量-时-毒-效”转换、基础与临床生物标志物一致性求证等“五多一证”技术体系,系统研究其减毒增(存)效配伍的作用特征、单药和多药体内命运、毒性发生分子机制、“量-时-毒-效”转化规律及病证结合的有毒中药临床特征。通过研究“两类三种机制”赋予中医七情和合配伍理论新内涵,最终提出安全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