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目的 :从中医角度探讨运动性疲劳的本质和发生机理 ,寻找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科学指导用药。方法 :以国家标准GB/T1 675 1 -1 997为依据 ,在对 70 6名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症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以及常见疲劳证的诊断标准。结果 :运动性疲劳可分为形体疲劳证、脏腑疲劳证和神志疲劳证 3种类型。常见疲劳证候是筋肉疲劳酸痛证 ,关节、骨疲劳证 ,阴虚 (液、津亏 )证 ,阴阳两虚证 ,气血两虚证 ,失眠证 ,肾气不足证 ,脾胃功能失调证和月经失常证等 9种。提出以症状为主 ,舌象、脉象为辅的诊断方法 ,更符合运动训练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女子手球队员运动性疲劳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空白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运动员按1∶1比例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推拿手法治疗和常规放松休息,观察推拿治疗前后两组运动员疲劳问卷积分变化,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静息及最大自主收缩两状态下肌张力的变化。结果:疲劳问卷积分实验组运动员有改善(P<0.01),对照组无改善(P>0.05);各肌肉静息及最大自主收缩状态下肌张力试验组均有改善(P<0.01),对照组均无改善(P>0.05)。结论:推拿对女子手球队员运动性疲劳具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变化的综合反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疲劳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逐渐积累,会导致“过劳”,出现过度训练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使机体发生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器质性病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致力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提出多种假说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出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本文主要从运动性疲劳的发病机制、模型建立及消除等方面加以阐述,综述运动性疲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鼠运动性疲劳相关基因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运动性疲劳的相关基因。方法:将小鼠2304点阵的基因芯片中的2201条待研究基因,与对照组和疲劳组小鼠脑组织中抽提的mRNA并被Cy3和Cy5逆转录荧光标记制成的cDNA混合探针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对其荧光强度进行扫描,经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在待研究的2201条基因中,与中枢疲劳相关的117条基因具有显著性表达差异,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63条,下调表达的基因有54条。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相关的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具有高通量、并行性和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骨疲劳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运动性骨疲劳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实验雄性成年兔 2 5只 ,运用高电压、低电流动物刺激仪 ,刺激实验兔进行主动跑跳训练 ,成功地模拟出运动性骨疲劳的动物模型。结果 :2周训练后 ,X线及核素骨显像均呈阴性 ,血甲状旁腺素 (PTH)和血骨钙素 (BGP)显著高于正常组 ,血睾酮 (T)显著低于正常组 ,胫骨皮质骨吸收腔显著增加 ,组织学表现为破骨细胞增加 ;电镜观察骨细胞呈吸收相。继续跑跳训练( 3 -4周 )可使疲劳向损伤转化 ,X线出现轻微骨膜反应 ,核素骨显像呈现阳性 ,血生化及组织学出现应力性损伤的变化。结论 :运动性骨疲劳的发生是一个由骨细胞直接参与的破骨细胞性重吸收大于成骨细胞性骨形成的生理过程 ;高血PTH、高血BGP和低血T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汤抗大鼠运动性疲劳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补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抗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小剂量中药+运动组、大剂量中药+运动组。各运动组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两服药组分别以4g/kg·d和8g/kg·d剂量六味地黄汤灌胃。实验6周末处死大鼠,分别测定肝糖原、肌糖原和心肌、骨骼肌、肝脏SOD和MDA含量,取血浆测定皮质醇和睾酮含量。结果:各运动组大鼠肝糖原含量均较对照组低,但服药组大鼠肝糖原含量比单纯运动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两服药组大鼠肝脏、骨骼肌SOD活性高于单纯运动组,而MDA值低于单纯运动组;单纯运动组大鼠出现运动性血睾酮降低,而两服药组大鼠血睾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六味地黄汤可以提高运动大鼠肝糖原含量,改善自由基代谢,纠正降低的血睾酮水平,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毕珣  赵丽婷  吴健全 《武警医学》2013,24(3):270-272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将疲劳定义为: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续持其功能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运动性疲劳对于预防运动性损伤, 保护机体正常功能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但疲劳的干预措施研究仍然是运动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影响机体耐力的因素很多, 如遗传、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机体身心状况等。营养因素对机体耐力的影响尤其受到关注。良好的营养状况是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前合理补充一些营养素可以延缓疲劳的发生, 发挥抗疲劳作用。笔者就这些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抗疲劳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心率变异性(HRV)、表面肌电(s EMG)、皮电及脑电(EEG)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发生时的变化规律,阐明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包括心肌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时序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大学生运动员16名,分为男子组、女子组。采用Bruce方案,以跑台运动的方式,使运动员逐步达到深度疲劳。同时记录即刻心率、反应时、RPE,以确定中枢、外周与心肌疲劳的产生。自身前后对照与男女比较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在安静、疲劳、恢复时的不同变化特点,同时建立安静、疲劳、恢复的时序特征图。结果:疲劳时当HRV指数显著下降,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频域指标(LF功率值、HF功率值、LF\HF)及窦性心律不齐上升时,其s EMG振幅指标(IEMG、RMS)上升,频率指标(MPF、MF)下降;其皮电SCL值男子下降,女子上升;其EEG各脑波(α波、β波、SMR波、θ波)功率谱显著上升。生物反馈技术建立的运动性疲劳时序特征图,显示疲劳的时序为:心肌(HRV)→骨骼肌(s EMG)→脑(EEG)。结论: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实现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联合监控,并可为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描绘出程序图。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失眠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中医分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运动性失眠的发生状况、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确定运动性失眠的主要证候分型.方法:采用中医辨证理论和流行病学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运动性失眠的发生率为60.5%,高于普通人群;男性略高于女性;优秀运动员失眠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多于普通运动员;运动性失眠的类型以入睡困难者居多; 运动性失眠多发于大负荷训练后和比赛前;主要中医证候依次为劳倦伤气、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结论:运动性失眠症状广泛存在于不同年龄、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95%的运动性失眠属暂时性心理生理性失眠, 5%属持久性心理生理性失眠(即运动性失眠症).  相似文献   

10.
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以及运用中医理论探索抗运动性疲劳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整理并作简要分析。1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种类从药物组成看,抗运动性疲劳中药主要有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中药单体三类。1.1具有抗疲劳功能的  相似文献   

11.
复方白蚁制剂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复方白蚁制剂为浓缩中药汤剂 ,其组方是以白蚁原粉为主药 ,合以当归补血汤加味。实验对象为成年雄性SD大鼠 48只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喂养时间为 2周。力竭运动试验在动物跑台上进行。结果 :服用复方白蚁制剂的实验组大鼠运动至力竭时的运动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 (P<0 0 1 ) ,血红蛋白含量、力竭运动后即刻和 48小时后血清睾酮与皮质酮的比值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 ) ,力竭运动后即刻SOD活性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MDA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果说明复方白蚁制剂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按摩方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受试者为60名男性大专学生,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疲劳,作者观察了运动按摩与循时点穴健脑按摩对促进疲劳恢复的效果。试验结果5000米跑后26分钟心率的恢复与运动前比两种按摩方法的效果无显著(P>0.05)差异;但(P-P)/(Q-T)指数点穴组明显优于运动按摩组,(P<0.05);武术训练致疲劳后大脑调节功能的恢复循时点穴的效果明显优于运动按摩(P<0.01);划船运动练习致疲劳后部位肌力的恢复则是前者的效果略好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制内服中药"肾王膏"对男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性肾阴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8名男子摔跤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两个中心进行观察。实验在训练周期中大强度运动训练期间(冬训)进行,连续20天。实验组采用内服药物为干预手段,阳性对照组采用目前运动队常用的提高睾酮的营养补剂,空白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检测实验期间(实验前,训练第10天,训练第20天)血清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主观疼痛度评分(VAS)、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量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样本脱落9人,共79人进入最后观察。(2)各组实验前后RPE结果无差异;实验组训练第20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实验前,空白对照组训练第10天显著低于实验前,阳性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3)实验组血睾酮第20天较实验前显著上升,阳性对照组第10天较实验前显著下降,空白对照组第20天较实验前显著下降。实验前后各组皮质醇、睾酮/皮质醇比值无差异。(4)阳性对照组RBC第10天较实验前显著下降,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前后无差异,各组Hb实验前后均无差异。结论:内服中药"肾王膏"有在大强度训练期间稳定运动员血清睾酮的作用,能一定程度消除体能性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水芹提取物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Y1S-10B转轮式疲劳仪制备昆明种小鼠疲劳模型,测定运动力竭时间、血乳酸、血尿素氮和肝组织中肝糖原含量,观察水芹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氧化损伤指标血清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探讨水芹提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运动性疲劳对健康男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为科学指导锻炼提供依据。方法:10名普通男大学生沿400米跑道慢跑至中度疲劳,应用0.5米footscan誖USB平板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运动性疲劳产生前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进行测试。结果:与疲劳前相比,运动疲劳后,(1)受试者足跟着地阶段明显变短,足支撑阶段明显变长;(2)左足T2-T5、M2、M4、M5和右足T1、T2-T5、M2、M3、M5、HM、HL各区域与地面的压强峰值显著降低;左足T2-T5区域、右足T1和T2-T5区域与地面压强峰值出现时间显著缩短,而其它部位压强峰值出现时间有延迟趋势;(3)左足T2-T5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显著缩短,M2区域显著延长;右足M1、M2、M3区域显著延长;(4)左足T2-T5区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显著减小,T1、M3、M5区域显著增大,而其它部位均有增大的趋势;右足除M3显著减小外,其它区域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5)左足T2-T5、M5区域和右足M2、M3区域所受压强在时间上的积累(Pt)显著减小;(6)足平衡总体上呈现内外翻程度增大的变化趋势,但10名受试者中有3例疲劳前后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运动性疲劳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等生理机能下降,从而引起步态分期、足底压力分布参数、足平衡等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补肾益元中药对运动员完成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及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影响。结果显示 :运动员通过 3周强化训练后 ,Hb明显下降 ,BUN则显著上升 ,提示已出现明显的疲劳症状 ,其中对照组运动员有 7人出现了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 ,而服药组则只有 1人。训练后 ,对照组血睾酮出现非常显著的下降 ,服药组也出现了下降 ,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补肾益元中药能防止运动性疲劳肾气不足证的发生 ,缓解运动性低血睾酮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试跑步时足踝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肌肉协同结构,探究运动性疲劳对跑步足踝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12名具有长跑习惯的青年男性受试者,通过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速度为10 km/h、时长60 min双侧腓肠肌内、外侧头,以及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合心率和主观疲劳程度评定受试者疲劳程度,通过非负矩阵算法提取跑步支撑期双侧下肢所测肌肉的协同结构,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跑步初期、跑步中期和跑步末期肌肉协同参数差异。结果:(1)当跑步初期、跑步中期和和跑步末期的协同元个数均为2时,变异值(VAF)均在0.95以上,且三个时期两个肌肉协同结构均存在交替激活现象。(2)对于每个协同结构各肌肉的贡献度,在协同元1中,相比于跑步初期,跑步中期摆动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贡献度降低(P<0.05),跑步末期支撑侧腓肠肌内侧头,摆动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贡献度降低(P<0.05),跑步末期支撑侧腓肠肌外侧头贡献度增加(P<0.05);相比于跑步中期,跑步末期支撑侧腓肠肌内侧头、摆动侧腓肠肌外侧头贡献度降低(P<0.05),支撑侧腓肠肌外侧头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运动性骨疲劳的差异代谢产物,为运动性骨疲劳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20只雌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10~250 g,适应性训练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和模型组(T组,n=10)。对照组不训练,模型组进行递增负荷的跑台训练,6周训练结束后,用Instron 5800双立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大鼠胫骨骨刚度判定骨疲劳是否建模成功。血清样品经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HPLC)分离后用Triple TOF 5600质谱仪(AB SCIEX)进行质谱分析,应用Metabo Analysis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和单维统计分析。结果:构建了正离子和负离子状态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其模型评价参数(R2,Q2)分别为(1.00,0.78)和(0.92,0.82)。共筛选出21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色氨酸、酪氨酸,胆汁酸和磷脂代谢及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具体来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L-赖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甘氨胆酸、牛黄胆酸和牛黄去氧胆酸上调,L-酪氨酸、L-犬尿氨酸、5-羟基多巴胺、5-羟色胺、吲哚乙酸、前列腺素、胆酸、石胆酸、脱氧鹅胆酸、卵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下调。结论:用代谢组学方法可初步筛选出运动性骨疲劳的差异代谢物,其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续持其功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1]。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加强训练,提高成绩十分普遍,寻找可以快速消除疲劳,又不含违禁成分的药(食)物是国内外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长期以来,众多学者期望能寻找到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良方来有效地延缓疲劳的发生和加速疲劳的消除。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训练运动量大,极容易导致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积累的结果就易导致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疲劳对于军事训练水平的提高及士兵完成其他任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和重视疲劳的现象,选择科学的方法来恢复自身的机体功能,以达到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军事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