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本院11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收治时间从2016年12月—2018年3月。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2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抗菌治疗,使用鼻用激素进行局部喷鼻,而激素过敏者可进行泼尼松口服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研究组行鼻内镜下手术,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嗅觉功能和鼻腔气道的阻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嗅觉的功能评分明显较对照组的高,而鼻腔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疗效较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鼻窦炎临床症状,降低鼻腔气道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于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选择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09/2014-01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研究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选择以往Wigand术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选择鼻内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的医治效果与嗅觉改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手术结束后12周时的嗅觉功能的评分较手术前有着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鼻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实行治疗,不但效果良好,且可改良患者嗅觉方面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02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5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手术、鼻内镜手术治疗,评价两组疗效,观察并发症及恢复时间,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并发症率为3.92%,对照组为82.35%、15.6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各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具有微创优势,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鼻内镜修正手术对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6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前者予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后者予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的76.25%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药物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克拉霉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鼻炎评分。结果观察组痊愈3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2.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炎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药物能够提高鼻窦炎鼻内镜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根据不同临床分型与分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分型越严重,疗效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治疗疗效与临床分期息息相关,故应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尽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以及鼻息肉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鼻窦炎以及鼻息肉共72例纳入临床研究,均通过MRI以及CT检查确诊。通过计算机随机方法分组,将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另36例患者纳入治疗组,采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55.56%(20/36),治疗组手术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炎以及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替代传统手术疗法成为治疗鼻窦炎以及鼻息肉的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并探讨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分型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后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可见,Ⅰ型、Ⅱ型、Ⅲ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90.9%、75.0%,不同分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但其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操作的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且疗效与患者的临床分型以及术后用药情况等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鼻道开放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嗅觉及鼻腔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鼻道开放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1%较对照组86.79%高;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43%较对照组11.32%低。结论上鼻道开放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嗅觉功能并降低患者鼻通气阻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纳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验组(55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55例)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90.9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36%),P0.05;手术指标对比中显示实验组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对鼻息肉病患者应用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鼻息肉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在其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之间的差异,探究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鼻息肉病患者应用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缩小息肉体积,巩固鼻内镜手术疗效,缓解黏膜水肿,降低术中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鼻内镜下手术)与对照组(传统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2%、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临床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炎性细胞及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临床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内炎性细胞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主动回院复查的人数则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镜手术患者采取系统化临床干预,可以提高手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功能中的影响。方法择取来医院就医的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11日—2017年1月26日,给予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探究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鼻气道阻力评分。结果手术后12周,轻度功能障碍嗅觉评分为(1.54±0.33)分、中度障碍评分为(2.54±0.36)分、重度障碍为(3.94±0.54)分、嗅觉丧失评分为(5.11±0.40)分,各评分优于手术前、手术后4周数据,同时鼻气道阻力评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效果较为显著,对其嗅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两种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54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经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进行常规鼻内镜检查,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下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术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良好,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的1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对照组、鼻内镜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鼻内镜组行鼻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实施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内镜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实施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窦口开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及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3个月功能评价和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和CT Lund-Mack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SF-36)评分和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息肉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手术方法等因素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鼻外径路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疗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和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相比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内镜下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镜下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CRSw NP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评分、鼻黏膜上皮化情况、复发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和鼻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以上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上皮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总体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可显著改善CRSwNP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