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20例。均分A、B、C、D四组。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B组使用股骨近端内钉治疗,C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D组则进行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发现组间数据不具有差异性(P0.05);在对比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时,发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近端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期间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研究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血量(204.36±17.34)ml,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对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PFNA内固定,对照组3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效果与DHS相当,但PFNA治疗创伤小,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且治疗困难的疾病。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女性患者数显著多于男性,目前有多种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恢复患者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日益多样,且各具特色。目的在于为了纠正骨折移位和畸形,恢复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Ⅰ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Ⅱ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Ⅱ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患肢短缩、髋外翻、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PFNA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动力髋钉(DHS)治疗,观察组给予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的疗效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可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采用膨胀钉与股骨近端的髓内钉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股骨转子间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置入的是膨胀钉,对照组则是接受股骨近端的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置入膨胀钉的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影像曝光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P0.01),但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以及平均的住院时间,患者骨折愈合之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优良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膨胀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采用膨胀钉治疗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内钉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平均Salvati-Wilson评分为(29.15±6.01)分;恢复优秀24例,恢复良好15例,恢复一般6例,恢复差3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将其根据所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其中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方法治疗;B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手术方法治疗;C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三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5%,80%,77.5%,三组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但三者对比,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普通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及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疼痛、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DHS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手术,前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与保守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方式在跟骨骨折治疗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9月—2016年12月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肥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平卧位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侧卧位治疗方式。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为90.0%,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侧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整体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长短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1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髓内钉主钉长度分为短钉组(n=30)和长钉组(n=3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短钉组手术时间为(56.7±15.3)min,围手术期输血率为46.7%,长钉组手术时间为(68.6±18.1)min,围手术期输血率为74.2%,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9.3±6.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线延伸至小转子下方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长短InterTan髓内钉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短钉固定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骨折牵引治疗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给予骨牵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对55例患者进行走访调查,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优秀29例,良好14例,愈合优良率为78.18%;有8例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病率为14.55%。结论骨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病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创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型较瘦患者55例。结果:5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33例,良21例,可1例,无一例差。死亡1例(急性肺栓塞)。结论:小创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防旋转、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7.39±9.83)min、术中出血量为(151.29±41.29)ml及骨折愈合时间为(9.29±2.39)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对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股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对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4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并结合实际状况开展控制措施,最后总结结果。结果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有70例,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有10例。其中,开展动力螺钉固定的患者有5例,开展股骨近端防螺旋内钉固定的患者有60例,开展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的患者有15例。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和控制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控制应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可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