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42.68%),其中有1例发生肺栓塞,而试验组患者中,术后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发生率,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1%,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施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其他一般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对照组血栓形成10例,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施行舒适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对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行骨科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和护理,如疾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指导、饮食和下肢活动、抗血栓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可减少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各2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与舒适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患者焦虑程度降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7年1月住院部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昏迷中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可负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可负重时间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6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0.65%,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妇科盆腔手术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极大减少各科患者术后发生下孩子深静脉血栓情况,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高危人群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8.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高危人群实施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20例)给予预防性护理,对照组(420例)给予一般护理。比较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术后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4.5%(61/420),5.2%(22/420)两组比较(x2=20.328,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1%(349/420)与98.8%(415/420),在统计学上(x2=13.31,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7年7月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NRS评分、可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NRS评分、恢复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骨科大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大手术患者14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实验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以及血液流变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照组的血栓形成率为21.2%,实验组为3.7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实验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可知对照组为78.8%,干预组为96.3%,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是否接受有效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纳入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完全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皮肤色泽好转时间、下肢周径好转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提升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加温输血对术后静脉血栓发生及认知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术150例,随机分为输血加温组和对照组。术后评估血栓事件发生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估术后1、3、7天的认知功能恢复率。结果:术后2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组发生肺动脉血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2组认知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少量输血加温对术后静脉血栓发生及认知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髋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2.5 g(25 ml),对照组注入25 ml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本院骨科病房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30例,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护理组30例,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随访观察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随访调查发现,术后护理组中有1例(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参考组中有4例(1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参考组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