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38例)和非ISR组(8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IS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与非ISR组吸烟、糖尿病、术后不规范抗凝患者所占比例及使用非药物涂层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ISR组患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总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SR组(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吸烟、使用非药物支架、支架长度>20 mm、支架直径<3 mm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为吸烟、使用非药物涂层支架、支架长度>20 mm与支架直径<3 mm,需加强对危险人群的监测,以降低ISR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既往有轻度高血压病,无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2012年7月开始出现劳力性胸痛,自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行6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 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1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药物洗脱球囊对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用药物洗脱球囊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支架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导入,送至冠脉病变处。结果在手术操作中均没有出现支架脱落,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急性与亚急性血栓或其他血管并发症,治疗后所有患者残余狭窄程度显著下降,心绞痛得到有效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通络胶囊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8月我院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双盲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冠心通络胶囊给药,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为88.89%,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被施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冠心通络胶囊联合给药疗法,可以改善患者心电图疗效,降低出现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接诊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19)和研究组(n=49).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行为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辅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采用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测患者各临床指标数据。结果经过造影查明,单支病变患者达42例,2支病变者87例,3支病变者51例。经过治疗,共17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5.00%。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1%(11/180),术后心绞痛缓解率为96.11%(173/180)。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评价。方法收集100例需要使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进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率为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率(1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过程中,使用血管内超声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介入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为(6.71±1.32)mg/L,FMD为(8.72±1.41)%,LVEF为(57.55±3.98)%,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45±4.2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冠状动脉内架置入术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8岁,主诉"阵发性胸痛、心悸20年,加重2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30年,糖尿病20年,腔隙性脑梗死1年,无烟酒嗜好。患者2000年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RCA)远端100%闭塞,于病变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反复发作胸闷22年,再发胸痛12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体:血压110/75mmHg,心率64次/分钟,律齐。心电图:窦性心律,V4-V5导联ST段压低0.05~0.1mV,T波直立,II、III、avF导联T波双向。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是一种以急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好发于6个月~4岁的婴幼儿,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主要探索治疗川崎病的有效方法 ,并对川崎病治疗的进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苏晓琳  邝日禹 《医药前沿》2021,(2):27-28,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操作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术后再狭窄率及并发症较高.选择何种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存在一定争议.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边支狭窄程度低,供血范围小的冠状动脉分支患者采用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预防瘤体破裂出血、导管材料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肾功能、下肢血液循环的改变;加强全身肝素化护理;导管、支架的准确传递和管理。结果:2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手术均获成功。带膜支架释放位置好,无内漏,术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均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进行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 BI)、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心脏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不过,术后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并发症.中医将冠心病归入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本文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阐述附子半夏配伍用于防治冠心病及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08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本院单中心63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效果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有66处钙化病变,63例患者中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7.9%);5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2.1%)。17例(27%)合并糖尿病,52例(82.5%)合并高血压。66处病变中60处(90.9%)旋磨联合球囊扩张及DES支架植入,4处(6.1%)旋磨加球囊扩张未植入支架,2处(3.0%)仅旋磨,未植入DES支架是由于血管直径<2.25 mm。手术成功率为96.8%。1例残余狭窄大于50%,另1例左主干患者术后12小时心源性死亡,考虑为可能性支架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结论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测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本院行PCI术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监测组患者在术后3天和术后1周连续2次测定血小板活化功能,并相应地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方案。结果监测组患者的严重出血(颅内出血)和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PCI术后连续监测血小板活化功能,并相应地调整抗血小板用药能够显著降低严重出血的风险,降低急性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