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脏囊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脏囊性肿瘤性病灶26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肝脏囊性转移性肿瘤12例,肝囊状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细胞性肝癌4例,肝内胆管癌3例。比较分析病灶的CT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强化表现特点。结果肝脏囊性转移性肿瘤:病灶囊壁、壁结节及囊内房隔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肝囊状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结节样、斑片样强化,延迟期充填直至与肝实质的密度相等。肝细胞性肝癌:动脉期囊壁均有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或延迟期为低-等密度。肝内胆管癌:肿块远端胆管明显扩张,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和囊壁均有强化。结论肝脏囊性肿瘤在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各期大多数有典型特点,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粘液性囊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注射对比剂35 s后采用动态增强扫描,随后在60 s、150 s进行重复操作,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观察CT诊断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对阑尾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9/10),与手术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右下腹近回盲部患者有3例,位于右侧盆腔患者有6例;CT横断面图像显示为囊性病灶,呈类圆形、长管状患者有2例,呈逗号状患者有4例,呈分液状患者有3例;囊内密度均匀患者有5例,囊内密度不均匀患者有4例;病灶呈现大小不等,其中,最大病灶为3.50 cm×9.30 cm,最小病灶为1.60 cm×2.60 cm。结论 CT诊断技术对阑尾粘液性囊腺瘤具有显著的诊断及鉴别价值,能够对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组织及粘连情况进行确定,可有效提高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4例,左肾16例,20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病灶出现钙化点;6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其中1例瘤体同时见钙化和囊变。其中13例瘤体实性成分均轻至轻中度强化,5例瘤体呈明显边缘强化,5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瘢痕,2例可见中心轮辐状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在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8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显示,囊腔型肺癌癌灶位于右肺16例,位于左肺12例,位于两上中肺16例,位于两下肺12例。平均肿瘤直径为(33.45±13.26)mm,平均癌灶中心距胸膜(21.47±8.24)mm,平均囊腔直径为(20.11±10.36)mm。Mario分型评定结果显示: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8例,Ⅳ型10例。单个囊腔12例,多个囊腔16例,囊腔内出现分隔16例。血管集束征26例,其中6例呈现肿瘤周围气管血管束生长。斑片/条索影14例。与首次CT结果相比,末次CT随访结果显示:囊腔直径缩小3例,囊腔外结节直径增大5例,囊外结节密度增高4例。入组患者中腺癌25例,其中浸润性腺癌20例,腺鳞癌3例,原位腺癌2例。囊腔表面被覆肿瘤细胞6例,肿瘤中央坏死2例,瘤内含肺大疱6例,瘤内支气管扩张10例,瘤内见滋养血管26例。结论囊腔型肺癌以浸润性腺癌最多见,在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学基础可能与在原囊腔基础上继发性出现肺癌、支气管腔内肿瘤或破坏肺泡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均为单侧发病,右肾9例,左肾7例,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均匀密度,6例病灶中心可见星芒状低密度影,2例病灶可见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月,医院共收治不典型肝脓肿56例(115个病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诊断的肝癌消融后复发、肝转移瘤患者20例合计35个病灶纳入对照组,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结果胆源性脓肿(n=60)、门静脉源性炎性水肿(n=50)、肝动脉源性与临近组织器官蔓延炎性水肿(n=5)表现为相应部位的CT扫描特征。对照组肿瘤病患者的囊腔及周围肿瘤组织面积倍数为(2.75±1.75)、簇状与融合表现占14.3%(5/35),低于观察组肝脓肿囊腔及周围水肿组织面积倍数(11.5±7.4)、82.6%(9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肝实质平扫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壁完整、环内低密度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向心性延迟强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定性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同时还能分析病因,指导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手术病理检查。统计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肝血管瘤患者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结果: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为肝血管瘤患者共40例,其他患者共6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5例,其他49例,诊断准确率为82.35%(84/102);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6例,其他50例,诊断准确率为84.31(86/102)。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9.03%;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80.6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在动脉期检出病灶30例,其中14例病灶均匀强化,1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表现不规则形或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盆腔囊性病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盆腔囊性病变患者,接受不同的检查方式(B超和多层螺旋CT),对比检出情况。结果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得知,60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其中子宫肌瘤囊性病变22例,囊实性卵巢囊肿18例,卵巢囊腺癌10例,盆腔包虫10例。同时,多层螺旋CT鉴别准确率、定位准确率均高于B超(P0.05)。结论与B超相比,多层螺旋CT检出率更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不同组织来源肝转移CT表现规律,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转移瘤100例,其中结直肠癌43例,胃癌30例,肺癌18例,乳腺癌3例,胰腺癌6例。比较分析肝转移瘤CT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强化表现特点。结果 门脉来源肝转移瘤患者病灶门静脉期病灶边缘清晰度、钙化、囊变出现率及牛眼征表现明显高于肺动脉来源的肝转移瘤患者。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不同来源肝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GE Optima 680 64排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行低剂量CT扫描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中检查多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结节,胸腔镜切除病理结果诊断原位癌24例,微浸润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结论传统主要通过痰检及胸片筛查,因早期肺癌主要为磨玻璃结节,密度低,所以X线检出效率低下。CT可以极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高,多层螺旋CT低剂量可以发现早期肺癌,又能大大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早期肺癌可以出现分叶、空泡、肿瘤微血管成像征等典型CT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以及小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5例小肠淋巴瘤患者和12例小肠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小肠腺癌好发于小肠近端,其发病范围有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环形累及肠壁及小肠腔内软组织结节,病灶的强化模式为"快速上升-平台",伴肝转移及周围小淋巴结,病变侵袭胰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等,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染色"征象;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小肠远端,其发病范围广,病灶的强化模式为"缓慢上升",伴肠系膜或后腹膜的淋巴结肿大,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包绕血管"征象;两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分析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病因及病情发展等情况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并且对于两者在CT及CTA下的特征性改变,可用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前病变在多排螺旋CT下的诊断差异性,分析两者的鉴别方式。方法根据2011年5月~2014年3月我院的135例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前病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验证实,术前进行了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前病变两种情况的CT表现和病灶直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在纯磨玻璃结节中大约占据了66.78%,混合性密度磨玻璃结节在浸润性腺癌中的比例为91.67%,病灶直径最小为浸润前,最大为浸润性腺癌,并呈现递增的势态发展。结论多排螺旋CT对浸润性肺癌和浸润前病变的诊断和区分效果比较好,临床中推介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有血尿史且高度怀疑为膀胱癌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与纤维膀胱镜检查并取组织标本活检,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膀胱癌的检出情况及对膀胱癌不同病灶的发现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诊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患者中行纤维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后共54例确诊为膀胱癌,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检出膀胱癌患者50例,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与纤维膀胱镜对三角区、右侧壁及左侧壁膀胱癌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50.0%,正确指数为74.0%。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的检出率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囊穿孔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穿孔患者的MSCT表现,总结其征象。结果:20例患者中,胆囊壁连续性中断18例,胆囊窝积液16例,胆囊壁水肿增厚13例,胆囊结石9例,胆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6例,肝周积液4例,肝脓肿形成5例,合并胆囊癌2例。结论: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穿孔胆囊壁缺损、中断以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前的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3月我院的135例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前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手术病例检查,且术前提供多排螺旋CT扫描,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浸润性腺癌患者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螺旋CT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浸润前病变患者的实性部分和浸润性腺癌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浸润前患者的纯磨玻璃结节为66.78%,浸润性腺癌患者的混合性密度磨玻璃结节为91.67%,浸润前的病灶最小,浸润性腺癌最大,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结论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前病变患者可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2例2016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对其均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及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经DSA检查后结果显示,13例患者肝动脉起源走形及解剖存在变异(3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肝动脉和腹腔动脉肿瘤出现了闭塞),49例患者影像结果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18例肝动脉期分流,31例为肿瘤染色);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符合率高达100.00%。结论临床上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时,采用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辅助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在外伤致肠系膜破裂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1例外伤肠系膜破裂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全部患者的CT检查结果显示,有9例肠系膜密度高,7例有血肿情况、7例有腹腔积血、5例肠壁增厚、1例肠坏死、9例穿孔、腹腔游离气体6例。结论临床中多层螺旋CT可以对肠系膜的挫裂伤进行很好的诊断,对其损伤程度和情况进行分析,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肝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患者中20例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确诊率为90.9%,22例患者中20例CT增强扫描表现为平扫期不均匀低密度病,边缘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进一步明显,表现为慢进慢出的影像学特点。其中2例表现为平扫期低密度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门脉强化无明显改变,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影像学特点。结论肝胆管细胞癌CT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增强扫描能够为术前的定性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观察和分析胰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胰腺癌患者,均由病理切片证实,并将30例胰腺炎和30例胰腺癌强化后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能够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密度,并且能够清楚显示肿瘤与周边器官和血管的关系。在胰腺的实质期强化效果最好,且胰腺实质的强化和肿瘤组织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增强扫描方面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128层螺旋CT(128-MS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进行评价,以此总结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所检出的斑块CT值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性质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同时比较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两种方法测量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软斑块、中间斑块、钙化斑块数目及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钙化斑块引起的轻度狭窄多,非钙化斑块引起的中度及重度狭窄多;128层螺旋CT与CAG检查方法在诊断管腔狭窄的相关性好。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有利于分析和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其引起的管腔狭窄,测量准确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